第24章算计</p>

    事实上,正如苏绾预料的那般。</p>

    苏婉清和荀瑾瑜两人分工明确。</p>

    一人主战事,一人主内政和谋划,正在再次密谋准备对苏绾施加压力。</p>

    白了,模拟进行到了如此地步。</p>

    不仅是苏绾、苏婉清两人为了胜利进入了认真状态,甚至就连荀瑾瑜也在不知不觉中,也下意识的进入了认真的状态,开始“压榨”着模拟中的记忆,逐渐展现出了些许挥斥方遒的风采。</p>

    案牍旁,两人相对而坐。</p>

    苏婉清倾听。</p>

    荀瑾瑜执扇,根据着眼前的消息为苏婉清分析着局势。</p>

    大夏五年七月五日,幽州陷落,彻底落入替天教的掌控。</p>

    兵锋之下,青、豫、徐三州惶恐不安,纷纷采取自保策略,继续募集军兵,修建城防,巩固防线,并互通有无,互相扶持。</p>

    同年七月十日,益州再次陷入乱战当中。</p>

    毕竟尽管夏庭承认了鹿角大王孟青统治益州的合法性,并授予了益州牧的官职,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益州人并不满于异族的统治,纷纷举起大旗,带着部分百姓起义。</p>

    同年七月十五日,南方荆州牧刘表以扬州牧严白虎“不尊朝廷,畜养私兵,私藏甲胄”为理由,发兵三万余人讨之,后被扬州牧严白虎率两万人大败,并趁胜追击吞并了荆州的江夏郡。</p>

    此后,扬州牧严白虎又以相同的理由遣大军讨伐荆州牧刘表。</p>

    交州牧李丹见此,秉持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落井下石的优秀品德,偷摸着出兵吞并了荆州桂阳郡。</p>

    这气的荆州牧刘表破口大骂——</p>

    “卑鄙人,不堪为伍。”</p>

    同年七月十九日,鲜卑可汗、拓跋大人、拓跋绾在内部矛盾稍微缓解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调遣休勒、慕容、宇文三族总计超五万人的鲜卑骑兵入驻武威、金城两郡防备夏庭接下来有可能出现的兵锋。</p>

    同时,根据锦衣卫的密报显示,拓跋绾在做了这些准备后,又秘密派遣使臣前往匈奴。</p>

    具体目的,尚未可知。</p>

    其次,拓跋绾开始在凉州士人的建议中,推行一种名为军镇—邬堡的新型制度——</p>

    她试图以张掖、武威为中心点,设立一种名为军屯区区域采用轮戍耕作制,入驻鲜卑军兵和夏人百姓进行耕种。</p>

    并且,她还开始强令还处于草原的鲜卑族人们开始驱赶全部牛羊入驻祁连山。</p>

    “很明显,苏绾现在对我们的攻势难以维系。”</p>

    忽略掉不重要的信息。</p>

    盯着苏绾消息思索了一会的荀瑾瑜缓缓开口。</p>

    “内部矛盾上,她虽然勉力化解,然对于我们作出的佯攻之态,依旧只守不攻。”</p>

    “此非持重之策,实乃露怯之相。”</p>

    轻摇折扇,荀瑾瑜清冷中带着冷静的声音继续回响在不大的牢房内。</p>

    “这明她对于跟我们进行决战心中无底,更不可能跟我们进行决战。”</p>

    “因此,这将和她势力内部的矛盾一样成为我们的决胜点之一。”</p>

    “何以见得?”</p>

    闻言,苏婉清一边紧盯着眼前的凉州地图,思索着下一步进军路线,一边顺势出声,接过了荀瑾瑜的话头。</p>

    “我虽然赞成你的她不敢决战这点可以成为决胜点之一。”</p>

    “但内部矛盾上,我觉得不太可能。”</p>

    “毕竟我这个废物姐姐虽然缺乏气魄,但在解决内部问题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p>

    </p>

    到这,苏婉清顿了顿,随即不满的“啧”了一声:</p>

    “不然她早在之前我的阳谋中崩溃了。”</p>

    “不,还是一样的。”</p>

    “就算她再怎么维系,内部矛盾她依旧解决不了,存在巨大的破绽。”</p>

    对于苏婉清的话,荀瑾瑜摇了摇头,声音依然毫无起伏。</p>

    “虽然她一直在试图向着胡人政权转变,希望接纳夏人的力量,来强大自身,也明白她现在的统治不过无根浮沉,只有嫁接夏制才能扎根。”</p>

    “但她还是太缺乏铁血腕了。”</p>

    “她想维持胡族与夏人的平衡,采用儒家仁德安抚百姓,用士人制夏人没错。”</p>

    “但在对待鲜卑人身上,却错了。”</p>

    “她不采用严刑峻法整顿鲜卑贵族,以雷霆之势诛杀鲜卑犯罪者,而是全面倒向鲜卑人,只会让矛盾更深。”</p>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就是这个道理,而两个民族更是如此。”</p>

    “而且,不提别的。”</p>

    “光是她明明全面倒向了鲜卑,首先维持住自己的基本盘,但对待夏人却依然怀有仁慈之心这点,我是不理解的。”</p>

    “明明还算不错的解决方法,权宜之计,非要埋下巨大的隐患。”</p>

    “左右摇摆,两不讨好。”</p>

    “不明白文化可以跨越血统,但不可速成的道理,也不明白夏人心中正统性的顽固。”</p>

    “就算凭借着一时的威望,压制住了矛盾,也早晚会受到反噬,有些愚蠢。”</p>

    “哦?那如果是你会怎么做?”</p>

    听到荀瑾瑜苏绾愚蠢,苏婉清眼中明显就亮了,转头看向她的眼神中都颇为一种“志同道合”的意味。</p>

    “我会选择把夏人都贬为奴,男的充做战奴,扔上前线去消耗你的力量,然后在凉州烧杀抢掠,把凉州的资源全部运回草原,再做图谋。”</p>

    “毕竟就是想要在一个还拥有着中央朝廷,且朝廷不弱的情况下,扎根于其上太难了,时间太短,不可能。”</p>

    “还不如让夏人成为耗材,使得自己的威望更高,也可以使得自身彻底统合一个多部落的异族,使内部只有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像苏绾那样做策略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安抚。”</p>

    “或者要不然直接举起屠刀,强制驱使夏人,这样子也可以使得基本盘更稳固,也不会像她那样埋下隐患。”</p>

    “所以,苏绾不仅在决策上有着巨大的失误,也使得自己的败北进入了倒计时,只需要继续针对她的内部矛盾,早晚就会分崩离析。”</p>

    到这,荀瑾瑜合起折扇,微微一笑。</p>

    “更何况,消息中的信息,也在明她现在的后勤问题终于显现,迫使得她不得不改革,来种田和派人回草原上驱赶鲜卑自己的家畜来填补后勤缺口。”</p>

    “那你她遣使去匈奴干什么?”</p>

    摸着下巴,苏婉清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闪过一丝兴奋之色。</p>

    而不出预料的,荀瑾瑜也回答了她想到的那个答案。</p>

    “临近八月秋季,草原草料充足,也是战马长的最壮和最肥的时候,异族一般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南下劫掠,所以匈奴也不例外。”</p>

    “我想,苏绾这个时候遣使是为了拖延时间,迁移自己鲜卑的族人驱赶畜牧前往祁连山,除了填补后勤缺口外,也有着她的大部队在凉州,为避免双线作战的因素。”</p>

    到这,荀瑾瑜面色平静的摇了摇头,淡然道:</p>

    “很显然,她决策又出错了。”</p>

    “所以我们?”</p>

    苏婉清站起身,轻笑着鼓了鼓掌,似乎在嘲讽,又似乎在兴奋。</p>

    “驱虎吞狼可行否?”</p>

    “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