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 第154章 幽王大才
    听到肯定答复,满朝文武就像是守护在产房外的老父亲,得知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脸上的笑容都刻入到了皱纹中。</p>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很怕这只是一个传言,只是幽王和大家开的玩笑。</p>

    左仆射陈世秀站出来,仪态十分儒雅的抱拳道:“陛下,这第二季稻谷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理,即便幽王有打谷和风车此等利器,也不应该如此快才对?”</p>

    “若是老臣没有记错的话,即便打谷和风车将时间缩短了一大半,可是再耕田、育种到播种长大,怎么着都不可能这么快啊。”</p>

    随着这位左仆射提出质疑,殿内众人激动的情绪这才压下。</p>

    他们之所以求证,之所以不信,是因为违背了常理。</p>

    尽管这位幽王殿下经常搞出违背常理的事情来,大家都适应了,可这不是还在适应中吗?</p>

    因为大家都是老熟人,武皇也没啥架子,很是随意的靠在椅子上,道:“这件事昭儿是这样解释的。”</p>

    一众大佬们都很有素质,不会像武皇这样随性,但武将们就无所谓了,他们袒胸露乳,抱着冰块的,要多不正经有多不正经,惹来文臣的一阵白眼。</p>

    武皇将中的图纸让常林挂起来,以便大家都能看的清楚:“这稻谷啊,准确的来,不能叫第二季稻谷,叫再生稻。”</p>

    “再生稻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收割稻谷时,预留足够长的稻穗杆,等到将稻谷收完之后立即就给田间施肥,杀虫,然后灌水。”</p>

    “如此一来,便可节省了秋收之后的灌水、耕田、翻地、选种、育种再到插秧的这个过程,等于,昭儿让稻谷直接过渡到生长的这个步骤。”</p>

    “这期间至少能节省一个半月的时间,而留在田间没有被挖走的稻穗杆和根茎在十到二十天的时间内就会长出来,如此,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稻谷。”</p>

    听到武皇的解释,满朝文武都露出惊讶之色。</p>

    他们都不由得在心里冒出同样一个想法:幽王大才!</p>

    这不是吹牛皮,而是真心实意的夸赞。</p>

    或许此等发现算不上多伟大,可古往今来唯有幽王发现了,就很了不起。</p>

    这足以明幽王在交州并非乱来,而是真的在治理封地,是真的在为国分忧。</p>

    哪怕是敌对势力,都忍不住想给幽王点赞。</p>

    这便是古人的一大特色,我和你有仇,但不耽误我在某些时候挺你,支持你,赞同你。</p>

    “陛下,那这‘再生稻’的产量如何?”李老将军问出了大家最迫切关心的问题。</p>

    尽管这么问有些贪得无厌,但他们实在是太关心了。</p>

    按照李昭的估算,再生稻的产量要比第一季翻倍。</p>

    但,李昭在给武皇的书信中,却不敢如此夸大。</p>

    再生稻出现,他已经稳赢,如果在产量上夸大,属实没有必要,万一翻车了呢?</p>

    李昭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p>

    武皇立即得意的扶着胡须道:“产量与第一季保持相当。”</p>

    殿内哗然。</p>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坐不住了,欣喜的左顾右盼和周围人讨论起来了。</p>

    “妙啊!”</p>

    “这再生稻竟然可与第一季保持相当?岂不是,老百姓家里的粮食翻了一倍?”</p>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幽王此举利国利民,吾等钦佩啊!”</p>

    再生稻的出现,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喜事那么简单了。</p>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武国走在了其余三国的前面,这消息要是传出去,其余三国的文臣武将怕是要羡慕嫉妒恨了。</p>

    再生稻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他们这些在朝为官的大臣都会因此而备受关注。</p>

    这是谁都无法比拟的。</p>

    其次,武国身为当世第二强国,却始终被周国压了一头,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是如此。</p>

    </p>

    如今再生稻一出,只要文臣们会吹,那武皇的功绩便可盖过所有君主。</p>

    自古以来,还没有一年两季稻谷的例子出现,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

    到时候略微传播,武皇的风头将盖过所有人,这也是一种加持。</p>

    其三,再生稻的出现等于是将武国的政治、经济还有军事力量都往上推了一大截。</p>

    或许,再生稻瞒不住,迟早会传回其余三国。</p>

    可其余三国反应再快,那也是明年了。</p>

    或许只是领先一两年,可这宝贵的一两年时间,对武国的发展和实力的积蓄真的是太重要了。</p>

    其四,振奋人心,笼络人心。</p>

    武国虽然是第二强国,但因为前些年一直征战,国内已经元气大伤,怨气沸腾。</p>

    这个怨气不只是针对陛下,也针对满朝诸公。</p>

    因此,武皇还有诸公决定不在打仗,不是不敢打,是不能打。</p>

    国库已经空了,耗不起了。</p>

    再打下去,老百姓估计就要揭竿而起了。</p>

    最后,充盈老百姓的粮仓、当地的官仓以及国库。</p>

    每年都多一倍的粮食,这是非常可怕的,武国若是保密工作做得好,甚至可能影响更大。</p>

    武国现在主打的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希望老百姓过的好一点,家里余粮多一点,生的孩子多一点。</p>

    如此,武国的国力和人才才会多。</p>

    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要落实在粮食上面才行。</p>

    若是没有粮食,啥也不是。</p>

    “陛下!”赵王爷神色凝重的开口道:“此事需不需要封锁?”</p>

    殿内寂静。</p>

    方才还兴冲冲的大臣立即意识到了赵王爷背后的深意。</p>

    武国需要保密吗?</p>

    大家都陷入了纠结之中。</p>

    此等盛举若是传开,武国境内的百姓怕是都会欢庆鼓舞,对朝堂来绝对是好事。</p>

    不管是谁,都希望被老百姓记住,夸赞。</p>

    只有如此,史书才能大书特书。</p>

    人这一辈子为的不是钱权就是名利。</p>

    可现在,一个两难的局面放在了大家的面前。</p>

    如果隐瞒不宣传,让武国老百姓默默的苟发育,那大家的高光时刻可能就得往后推一推了。</p>

    名声、名利、威望啥的就不要想了。</p>

    但如此一来也有好处,只要是武国隐藏的好,其余三国得到消息的时间会推后个两三年。</p>

    千万别看了这两三年,只要这两三年积蓄的钱财和粮食到位,他们是极有可能拉进和周国的贫富差距。</p>

    如果这件事宣传出去了,好处自然不用多,甚至是引来其余三国的拜访、学习,让大家的虚荣心都得到极大满足。</p>

    但缺点也很明显,这再生稻的优势将会被学过去。</p>

    他们在发展上顶多就慢武国一年的时间。</p>

    武皇目光从满是纠结的众人脸上扫过,“诸卿的意思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