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 第214章 连锁反应,钢铁锻造工艺
    当李昭的分店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各地都已经爆炸。</p>

    有一个人反应过来,其余人基本上都会反应过来,只是有快慢的区别。</p>

    而且,现在只要肯钻研,就能发现其中的商。</p>

    当李昭知道这些消息时,他正待在已经重新规划好的工厂区域。</p>

    除开那群顶尖的匠人之外,其余的厂房都已经彻底的区分开来。</p>

    像木匠,现在划分了专门的地域,并且修建了工厂,同时也修建了宿舍,给那些外地人合适的居住之所,标准也是极高。</p>

    同时,铁匠、瓦匠等等也都区分开来。</p>

    今日,李昭来的是铁匠厂房区域。</p>

    铁匠不是很多,但能够来这里无一不是段艺过硬的那种。</p>

    如今,在铁匠负责的是孟大川,孟铁匠。</p>

    他是隔壁县的,也是来这里最早的。</p>

    当初,李铁匠是艺最好的一个人,可惜,出卖了李昭,透露了信息,最后自杀了。</p>

    孟铁匠因为自身实力过硬就被提拔上来,负责铁匠坊区域的大事务。</p>

    除非李昭这边有新的研究任务布置,否则他都是待在这里。</p>

    “老孟!”</p>

    “殿下!”孟大川浑身灰扑扑的,看到李昭过来,立即擦了擦,放下中的活儿。</p>

    “曲辕犁的进度如何?”</p>

    孟大川以为李昭对进度不满意,立即紧张道:“殿下,进度很快,不会耽误的,俺保证完成”</p>

    李昭拍了拍孟大川紧张的身躯道:“我不是来催进度的,按照正常速度即可。”</p>

    “上次我让你打造的鸳鸯锅,你还有印象不?”</p>

    “有!”孟大川点点头。</p>

    “接下来,你负责这个项目,将鸳鸯锅多打造一点,除了这个之外,还需要铜炉火锅,这个是准备去卖钱的。”李昭吩咐道。</p>

    “是!”孟大川眼神一亮,只要殿下不是来催进度的就好。</p>

    “铁料够用吗?”</p>

    “不够!”孟大川摇摇头道:“虽然现在运来的铁料多,但杂质同样也不少,倘若后期的工具需求量扩大,俺以为铁会缺少,更何况,咱们的工具损耗度太高了,除非研究出品质更高的铁。”</p>

    李昭微微蹙眉,铁矿的开采并不算慢,至于炼铁工艺,这个是技术上需要突破的。</p>

    滑轮组和火药都已经用上了,采矿必然是不慢的,如果要想让工具的损耗率降低,那就只能提升冶铁技术了。</p>

    “这个我来想办法!”李昭道。</p>

    离开铁匠铺之后,李昭找来了李忠。</p>

    “忠叔,现在铁矿石的开采如何?”</p>

    李忠犹豫道:“不太理想。”</p>

    “为何?”</p>

    “人少!”李忠叹息道:“铁矿开采难度比石料开采难度大多了,而且,现在孟铁匠也过,现在炼铁也是一个问题。”</p>

    听到李忠也这么,李昭这才意识到,铁的需求似乎跟不上了。</p>

    不是因为铁矿不够,而是因为开采的工人不够。</p>

    此外,铁的炼制效率有些低下。</p>

    李昭没有再多问,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开始沉思,没有人的事情倒是好办,开高价招聘工人便是。</p>

    “这个时代的铁还是不够好,若是能够炼钢呢?”</p>

    </p>

    李昭依稀记得,他大学的时候的论文就是钢铁篇。</p>

    当时他查资料差点吐血。</p>

    看的文献不知道有多少,主要关注了钢铁变化以及演变。</p>

    当时因为要查重的缘故,他只能先将文章熟读,不看文献,用自己的话再重新写出来。</p>

    因此,很多知识点其实他都是还记得的。</p>

    但像打谷、风车、曲辕犁这种简单的东西都失败了几十次才成功,他并不觉得只掌控了理论知识的自己,在提炼铁矿石还有锻造钢铁一道上能一两次就成功。</p>

    当前任何铁具的损失率都很高,主要是铁的品质不行。</p>

    其次,因为铁在氧化不够完全的情况下生铁也会较多,后期锻造加大了难度和锻造的成本。</p>

    李昭翘着腿,回想着知识点。</p>

    炼铁始于春秋,那时是块炼铁,就是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之下,将铁矿石从固态变成海绵铁,再经过锻造打成铁块。</p>

    块炼铁一般采用地炉、平地筑炉和竖炉这三种,能练出含炭量为2%的液态生铁,并铸成工具。</p>

    战国时期便已掌控了脱碳、热处理技术,也发明了韧性铸铁。</p>

    到了西汉,便出现了坩埚炼铁法,炼铁的竖炉规模进一步扩大,后世在郑州出土和发掘的遗址之中就有这种。</p>

    不仅如此,西汉还发明了炒钢法,利用生铁炒成成熟的铁或者钢。</p>

    与此同时,也还兴起了百炼钢技术。</p>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发明了水利鼓风炉,也就是所谓的水排,这个可牛逼了,比欧洲早了00多年。</p>

    汉代后,常用的就是灌钢法,在北齐书綦母怀文传中称之为“宿钢”,也被后世称之为灌钢、团钢。</p>

    算是炼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p>

    如今,铁的品质不够好,所以损耗就高,加上需求和使用频率高,所以消耗更甚。</p>

    如果李昭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后续很多麻烦都迎刃而解。</p>

    更重要的是,武国的武器或许也因此而进步。</p>

    李昭依稀记得,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可以区分生铁和熟铁以及钢。</p>

    生铁的含碳量往往在2%-45%,而熟铁的含炭在002%以下。</p>

    钢则是介于两者之间,002%-2。</p>

    因此,李昭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如何将生铁提纯,或者在熟铁之中加入碳。</p>

    钢材才是最佳的选择。</p>

    钢铁的炼制一直都在进化,比如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西门子平炉炼钢法等,其生产过程基本类似。</p>

    都是将生铁融化为铁水,再往铁水之中加入物质,比如氧气、铁矿石,使其发生碳化反应。</p>

    从而降低铁水之中的含碳量,最后再提纯铁水灌入模具,冷却之后就成了钢。</p>

    李昭还在权衡,因为古代不比后时代,没有那么多工业化的高科技。</p>

    如果要选择多种段去尝试,那么这个试验的周期会拉的很长。</p>

    而孟铁匠作为主要的负责人,就需要时刻盯着,直到这项技术成功,并且成形。</p>

    李昭立即召集人,开始会议。</p>

    他虽然知道方法不假,但历史中的东西多为总结,过程是看不到的。</p>

    因此,照本宣科是没有用的。</p>

    真正要将这门技术运用并掌握其实很难。</p>

    孟铁匠没想到李昭这么快就想出了办法,看着李昭写出来的无数张纸他都惊呆了。</p>

    “殿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