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仔细盘算了一下,家里的粮食其实都很充足。</p>
毕竟每天都能买一斤半回去,虽然每日也会吃掉一部分,但绝对没有积攒下来的多。</p>
因此,像龙门村这些村落家里的米缸早就已经满了。</p>
这是他们此前根本不敢想象的。</p>
以前别是米缸满,米缸就算只有三分之一满,都绝对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了。</p>
现在,李昭的全民康算是实现了一丢丢。</p>
如果只看青云县、龙阳乡这一片区域,的确是全民摆脱了饿死的危。</p>
但距离康还差了十万八千里。</p>
如果去看整个青云县,除了龙阳乡的整体经济实力提升之外,其余的乡镇都还是老样子。</p>
好在大家的投资都开始相继转移,主要还是靠李昭的饭店来带动。</p>
第二年就必须将基础的经济结构稳定下来,然后吸纳人才,进行基础建设。</p>
当整个青云县都好了,那么真正的好时代才会到来。</p>
李昭也不愿意步子迈的太大,他怕扯到自己的蛋。</p>
新春佳节到来,给许久都未曾见到喜庆的交州带来了不一样的亮色。</p>
上山收拾柴火的,给家里打草除杂的,清理自家院子周围草地坪的,给家里茅草屋都重新铺垫新的稻草,缝缝补补的</p>
都格外的热闹。</p>
年到来,以龙门村为首的村落焕然一新。</p>
他们按照李昭的标准,将家里家外收拾的格外敞亮。</p>
不管是家里的大人还是孩,都在用抹布擦拭着家里的家具、桌椅,倒也能将东西收拾一番。</p>
家周围的杂草,道路两旁的杂草早就已经枯黄,他们也都不再留着,全部收割干净,最后捆成草垛放在了烧火灶旁,这也是不错的烧火材料。</p>
不同的地方,过年的习俗都是不同的。</p>
今日的幽王府也格外热闹。</p>
李昭大清早的就被青这姑娘给拖了起来,整个王府也只有她敢在李昭面前放肆。</p>
就连吴貂寺都不敢。</p>
“殿下,今天是年,不能睡懒觉的。”</p>
姑娘永远都是这样精神亢奋,把李昭拽起来开始准备工作。</p>
武国年的习俗都是差不多的。</p>
祭灶神,是传统。</p>
整个王府都非常珍视。</p>
这算是他们来到异地后第一次过年,当然不能马虎。</p>
李昭身为主人自然得亲临,还得以身作则。</p>
灶王像的桌案上放置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糖果、清水、豆子,这种传统李昭不是太懂,但是他并不会拒绝,反而很虔诚。</p>
祭奠灶王爷神像后便是除尘。</p>
尽管幽王府还没有完工,但也沾染了很多的灰烬。</p>
今日除了需要值班的幽王卫外,其余幽王卫还有王府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大扫除。</p>
李昭的幽王府规模很大,因此,打扫起来也颇为费劲。</p>
明明是冬天,可愣是把李昭弄的汗流浃背。</p>
除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p>
李昭干的很起劲,毕竟是自己的新家,不能马虎。</p>
厨房内也是纤尘不染。</p>
李昭搞完卫生,已经快要累死了。</p>
这个王府估计也得开春了才能完工,到时候还得开府,设宴。</p>
按照朝廷的规矩,李昭这种级别的存在,设宴至少都是半个月起步。</p>
当李昭知道这个时,脸都吓绿了。</p>
向来气的忠叔起这件事,那是一点都不气,他是直接建议开设宴席两个月,吓得李昭差点拔刀。</p>
宴请两个月,不把他给吃穷了?</p>
再,混吃混喝的人那么多,两个月得浪费多少东西?</p>
</p>
李昭不乐意,当然,他不会。</p>
但在李忠他们看来,地位越是高贵的人,宴席的时间就越是长,不管远近,来者皆是客。</p>
关键是,送礼很丰厚!</p>
听到“送礼丰厚”这四个字,李昭的眼神终于亮了。</p>
送礼他很喜欢,于是决定开设宴席二十天。</p>
这是他的极限。</p>
他还得干正事。</p>
李忠他们拗不过李昭,就定了这个天数。</p>
王府众人忙个不停,女眷们都已经开始剪窗花了。</p>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国内的节日气氛逐渐变淡,一些有年味的东西逐步消失或者取代。</p>
但国外的节日却在国内愈发火爆,甚至国内很多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外的节日展开。</p>
李昭不抵触国外的东西,但也不能任由国外的挤压国内的。</p>
上辈子他就想不通,为何就连上级都不重视?</p>
别的国家一直都在觊觎这些,可是国内却最后连除夕都给霸占了。</p>
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p>
可是,这种改变李昭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p>
国外的东西当真就有这么好吗?</p>
看到王府内女眷开始剪窗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他就觉得很舒心。</p>
这才是国人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过年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什么都西化。</p>
李昭号召所有人都来学,这件事不应该只是女人来做,男人同样可以做。</p>
窗花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动植物的典故。</p>
比如,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三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春(六合同春)、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等等</p>
不别的,就单这剪纸的工艺、过程,不比西方那些玩意儿浪漫?</p>
每一样每一件都有寓意,都有着独属于国人才有的理解和浪漫。</p>
总之,李昭很享受,并且会大力推广。</p>
他已经决定了,往后,过年这些节假日的休息、庆祝,一个都不能少。</p>
不仅要过,还要过的有声有色有花样。</p>
年味不浓,不放松,不团聚,那叫什么过年?</p>
每当这种时候,大儒们就到了一展身的时候了。</p>
春联传承久远,自古有之。</p>
民间也有讲究,往往是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p>
因此,春联的数量极多,内容也极多。</p>
尤其是大门上的对联极受重视,不过,年也是可以贴的。</p>
这一天,注定是忙碌的,是欢愉的。</p>
每家每户笑声朗朗。</p>
到了年夜,幽王府就显得更加热闹了。</p>
除开依旧要坚守岗位的幽王卫外,其余的人都被李昭召集在了一起。</p>
李昭不管到底饺子和汤圆的争论,孩子才做选择,大人两个都要。</p>
包饺子的人很多,做汤圆的人更多。</p>
讲究的就是一个气氛到位。</p>
就连李昭也会亲自动,亲自参与。</p>
否则,看别人弄总觉得还是差了点什么。</p>
“快去,让所有幽王卫的兄弟都过来吃饺子和汤圆。”</p>
幽王府幽王卫足足五千人,需要巡逻的地方也很多,五千人对于李昭来其实也就堪堪够用。</p>
今晚很寒冷,当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吃一碗热乎乎的饺子和汤圆时,寒气立即就被驱散了。</p>
李昭没开灶,与将士们同吃住。</p>
吃完之后,大家该干嘛还是去干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