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 第414章 交给李昭
    “杜爱卿平身。”武皇面带微笑。</p>

    “谢陛下。”杜杰起身,宠辱不惊。</p>

    朝堂开始议事。</p>

    其实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议事不过是热身而已,真正的大菜马上就要上了。</p>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一事,臣有事起奏。”</p>

    果然,杜杰在所有大臣商讨完各种事情后开始上奏。</p>

    不少人都盯着他,心里有些打鼓。</p>

    “杜爱卿请讲。”</p>

    “臣听闻幽王治理交州有方,交州百姓安居乐业,并未遭受旱灾之苦,是那水利工程之功。”杜杰抱拳,声色并茂道:“如今旱灾持续,民不聊生,当效仿才是,且不可拖延。”</p>

    “故,杜家愿意捐银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两,粮食一万三千斤,只求陛下还有诸公马上推行此政!”</p>

    满堂哗然。</p>

    虽然杜家之前被打压,可并不代表着杜家在朝堂就真的没有人了。</p>

    “臣也愿意捐钱粮!”</p>

    杜家派系的人也都站了出来,无数官员脸色剧变。</p>

    他们在心里骂死杜杰了,因为他们很清楚,当杜杰裹挟大势带头时,其余人必然会响应。</p>

    “臣附议!”</p>

    户部尚书范秋礼和礼部尚书卫怀儒对望一眼,站了出来。</p>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粮。</p>

    虽然这部分人只是少数,可这也等于释放了讯号。</p>

    其余官员脸色阴沉如水,如果大家都不捐自然没事,可现在一部分捐了,他们反而被架上来了。</p>

    武皇眼神冷冷的盯着,他倒是想看看,还有谁不捐?</p>

    不少官员在心里将杜杰骂死了,他们骑虎难下。</p>

    “臣附议!”</p>

    眼看局势已经有些脱离掌控,不少官员只能站出来,虽然捐钱捐粮很心痛,但他们并不想在这时被人抓到把柄。</p>

    “臣附议!”</p>

    “臣附议!”</p>

    既然没办法抗议,就只能顺从。</p>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捐钱捐粮已经避不开,那我捐还不行吗?</p>

    可是,你并未规定我捐多少!</p>

    武皇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这群人无耻到了极点,他从未见过如此抠搜的大臣!</p>

    其实武皇和百官都清楚彼此的家底大概有多少,可摆在明面上的就那么多,当这些官员捐出一两千两时,武皇还真没办法叱责。</p>

    有人哭穷,捐了几百斤的粮食就哭着家里人要饿肚子了。</p>

    武皇差点掀桌子,或许是看到武皇脸色越来越不好看,这些哭穷的官员还是守住了最低的下线。</p>

    最少最少也是五百两起步,再少就不过去了。</p>

    武皇有气也只能憋着,毕竟别人已经捐了。</p>

    “诸卿有心了。”武皇违心的夸赞了几句道:“既然是于国于民有利,各地的士绅世家也都要以身作则。”</p>

    “”</p>

    刚才还在沾沾自喜的官员们,又集体傻眼了。</p>

    朝堂捐钱捐粮还不够,还得世家大族也都捐?</p>

    </p>

    他们明白,这件事是躲不掉了,大不了就少捐一些。</p>

    他们也有自己的算计,这水利工程可是大工程,大工程就意味着需要招募人,需要有人监工,需要有人在这里担任职责。</p>

    到时,这钱财他们也是可以动动脚的。</p>

    任何时候,任何活动,都是官员捞油水的好时。</p>

    “陛下,那此次监工一事”杜杰问道。</p>

    “臣以为可以委派工部侍郎”</p>

    “臣不以为不可!”</p>

    此事才刚提及,便已经争吵起来。</p>

    朝堂派系不少,官员极多,事情安排也需要再三慎重。</p>

    哪怕是六部尚书也不能随意安排人员,朝堂上谁都不相信谁,谁都不服气谁。</p>

    如果杜杰没坑大家,那他自然是最佳人选,可现在很多人都看他不顺眼,断然不会让他主持此事。</p>

    万一杜杰玩一招暗度陈仓,将自己家捐出去的钱粮又收了回来,他们找谁理?</p>

    朝堂因为这件事吵了起来。</p>

    此事关系甚大,虽然捐的都不多,但架不住朝堂官员多,也架不住各地乡绅世家多,哪怕再少的钱财经过汇总后,也是一笔惊人的数目。</p>

    因此,争论许久也没办法确定人选。</p>

    “臣想到了一个人。”范秋礼道。</p>

    不少人有了预感,知道范秋礼的是谁。</p>

    有人满意,有人蹙眉,有人沉默。</p>

    “谁?”</p>

    “幽王李昭!”范秋礼道:“水利工程本就是他倡议和执行的,他底下的人经验最丰富的,即便是工部,也不敢比他们更懂这个吧?”</p>

    杜杰颔首,表示赞同。</p>

    “幽王此人在水利工程一道投入巨大,目前来看,至少也超过了两百万两之巨,他绝对是最懂钱粮如何利用最大化的人。”范秋礼分析道:“既如此,何不由幽王李昭来主持?先修建京师到交州这段区域的。”</p>

    “倘若此举成功,且效果显着,而后推广至全国,不知陛下、诸公以为如何?”</p>

    朝堂陷入沉默,他们都不想彼此敌对的人来主政这件事,都是当官的,心里很清楚彼此的九九。</p>

    要有人不贪这是假话,可谁都想贪就必然谈不拢。</p>

    选择一个折中人选未必不是好事。</p>

    虽然大家都不喜欢李昭,可也不得不承认,李昭那边的钱粮乃是最干净的。</p>

    否则,交州那边早就暴雷了,当地的世家大族和乡绅更不会一次又一次的捐钱捐粮,这明李昭没有挪用一分一毫。</p>

    既然大家都想捞油水,那干脆都别捞。</p>

    让李昭去折腾,大家还能落到一个清闲。</p>

    让李昭去修也好,方便大家以后去交州,或者监视他,否则,让李昭一直折腾,这总不是个事儿。</p>

    “陛下,臣以为户部尚书大人此言有理,此事就交给幽王殿下去办。”</p>

    “幽王殿下的人都是经验丰富之辈,有他们参与必然事半功倍,能够避免钱财的损失。”</p>

    “老臣以为可行。”</p>

    当军方将领也都站出来表态时,这件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p>

    专业性上,李昭的团队无疑是最出色的。</p>

    由他来督办,大家不用担心他会中饱私囊,毕竟他投入的钱财海了去了。</p>

    “既如此,那就交给幽王来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