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苏妍,身体里住着个四十三岁的社会精英灵魂。</p>
学的知识,对苏妍来,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p>
但是苏妍也不想在学这个阶段的学业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p>
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费是十块钱,按后世的眼光看,十块钱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p>
可在这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十块钱的学费却断送了很多孩子的求学之路。</p>
</p>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地里的产出和农产品的出售。</p>
就拿粮食麦来。</p>
麦子在当年秋末种下,历经寒冬,到来年夏收,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一季麦。</p>
由于生产力低下,虫害严重,肥力不足,一亩地平均能收获五百斤左右,一斤麦子四毛钱,一亩地的一季粮食,能获利二百元左右。</p>
苏家庄人均土地不到两亩,按一个人占两亩地计算,一个人一年的收入是麦一千斤,能卖四百元。</p>
交公粮按人头和麦产量计算,一个人一亩地要交二百斤,剩余麦六百斤,价值二百四十元。</p>
提留按人头收,一个人按八十元计。没钱交提留怎么办?那就卖粮食,八十元要卖掉二百斤麦。</p>
交完公粮和提留后,一个人一亩地一千斤麦还剩四百斤,价值一百六十元。</p>
一个人一年到头的吃穿用度全靠这四百斤粮食。</p>
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如果麦收赶上狂风暴雨,亩产根本达不到这个产量。</p>
人多分的地就多,虽然总产量多了,但是公粮和提留以及各种税赋就更多。剩下的粮食,人多就意味着消耗更多。</p>
所以读书的成本,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的起。</p>
这也是苏春江和苏白氏为什么要阻止苏妍上学的原因,苏妍不上学,地里的产出,就能更多地用到正在读书的苏长湖和苏长海身上,和家里大大的开支上。</p>
</p>
而年级越高,学费、学杂费、资料费等各种费用就更多。</p>
</p>
所以苏妍不想把精力和金钱消耗在学阶段,以现有的情况看,她根本消耗不起。</p>
</p>
于是,苏家庄的村学出冒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天才”学生,让整个学和苏家庄的村民们都震惊万分、瞠目结舌!</p>
</p>
一年级刚上了两天,苏妍就趁着放学时间,找到了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周老师:“周老师,我想申请跳级。”</p>
周老师扶了扶滑到鼻梁上的眼镜,抬头瞪着她:“不要瞎胡闹!你才上几天学,就乱吹大话!赶紧回家写作业去!”</p>
“周老师,一二年级的课我已经自学完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您要不信,可以现场考我。”苏妍平静地道坚持。</p>
周老师地里还有一堆农活,锄头和粪箕子就放在门后,批改完作业还要下地干活。</p>
实在没时间应付苏妍,顺就从一堆试卷里扒拉出来一张空白试卷,是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试卷,扔到对面的空桌上:“去,先把这张试卷做了。”完又低下头批改作业。</p>
苏妍从碎花书包里掏出铅笔,坐下来刷刷地开写。</p>
师生两个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p>
“周老师,我做完了。”</p>
快批改完作业的周老师惊讶地看了看表,竟然才过去二十分钟!</p>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半时的试卷,班里最好的学生也要花费一个时出头的时间才能做完,插班才两天的苏妍,竟然在短短二十分钟里面就做完了?</p>
周老师满腹怀疑地接过苏妍递过来的试卷,只见卷面上字迹工整,清秀有余,力度不足,除了错了几个笔画复杂的字外,其余竟然全对了!</p>
这个考试成绩竟然比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足足高出了一大截!</p>
这时候付老师刚上完五年级的历史课,夹着书本进了门,见到苏妍画满对号的试卷也不由得一惊,待听到苏妍跳级的要求后,和周老师两个人更是面面相觑,满脸震惊!</p>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学习上如此有悟性的苗子!</p>
两位老师当即拍板同意苏妍跳级到三年级,明天就把课桌搬到周老师负责的三年级教室!</p>
</p>
周老师晚上掐着饭点就去了苏妍家。</p>
</p>
一开春,农人们就开始下地忙活:锄草、松土、播种、浇地</p>
除非是饭点,否则家里一般找不到人。</p>
只有到了晚上,农人们都从地头回家吃饭,才能找见人。</p>
所以晚上是村人们串门、谈话、交流的时间。</p>
</p>
村里又停电了,到处一片漆黑,临街的人家偶有零星的灯火透过窗户。</p>
苏妍吃过晚饭后,趴在煤油灯下看书,屋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p>
刘庆华坐在一旁纳着鞋底,静静地陪着女儿读书。</p>
昏黄跳跃的烛火下,母女两个静静地各忙着各自的活,美好恬静的像一幅画。</p>
</p>
周老师站在门口时,看到的就是这么温馨的画面。</p>
</p>
周老师轻轻地扣了扣身旁的门。</p>
听见动静,刘庆华和苏妍同时抬起头来,看见是周老师,一起站了起来。</p>
“咦呀,周老师来啦!”刘庆华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慌忙站起来要拿凳子。</p>
周老师微笑着,一边摆了摆,一边阻止住刘庆华:“妍妍妈,别忙活,咱们坐着会话,我一会就走。”又环顾了一圈,“长江没在家?”</p>
“没”刘庆华有点不好意思。</p>
苏长江在这个家里,就像个隐形人,一到天黑就不见了人影。</p>
</p>
知道苏家情况的周老师也不以为然,笑着坐了下来。</p>
</p>
周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中等个头,微胖,戴着副黑框眼镜,一身蓝色中山装,左胸的口袋里别着一只钢笔,斯斯文文的样子。</p>
“苏妍,看的什么书?”周老师看了向苏妍里一本厚厚的无皮的线装书。</p>
苏妍递过去。</p>
周老师翻了两页,惊讶地抬起头:“这书你能看懂?”</p>
“能看懂一些,也有些字不太懂。”苏妍点了点头。</p>
周老师更惊讶了。</p>
那是一本旧的七侠五义,线状本,书皮已经掉了,繁体字,竖,自右往左读。</p>
这样的书,鲜少有人能耐住性子看,也能看懂的。</p>
大家都看简体书。</p>
繁体字的书,识字量大的成年人都不一定能看懂,九岁的苏妍竟然能看懂这个?</p>
书页已经翻到了二十多页,显然是苏妍已经读完了的。</p>
</p>
周老师不仅有些惊讶,简直可以是震惊了!</p>
才插班上学两天的孩子,不仅自学完了一二年级的课程,竟然还无师自通地读繁体书?</p>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苏家这是出了个天才啊!</p>
</p>
其实这本书是前世苏妍时候最爱看的一本书。</p>
上一世,苏妍家境贫困,识字后又喜欢看书,家里却没有钱买书给她看。</p>
那时的她年龄又,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书看。</p>
苏长湖和苏长海倒是有上学用的教材书,在他们的房间里排放着。</p>
苏妍想看,苏春江和苏白氏嫌弃她上学白花钱,从来不让她碰那些书。</p>
苏妍总是趁着放学时,他们下地干活还没回来的空档偷偷地看。</p>
那些教材书她不感兴趣,就想找有趣的书看。</p>
这本书就是在那一排教材书里找到的。</p>
找到的时候,装订的线都快断了,书皮和书尾巴也不知道掉哪里去了,幸好开头还有,就是没了结尾。</p>
大概是苏长湖和苏长海并不喜欢这本书,扔在角落里,书页也被挤压的皱皱巴巴的。</p>
但是苏妍却像捡到了宝似的爱不释。</p>
</p>
前世,苏妍把这本书当宝贝似的,偷偷地拿回来,让刘庆华用结实的线缝了一遍,趁着空闲偷偷地看。</p>
开始不明白那些笔画繁杂的字,也不知道从右往左看,摸索了几次就明白了,不认识的繁体字连蒙带猜地也都认识了。</p>
大概是因为汉字对中国人来,无论繁体还是简体,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深深地刻在了基因里,所以不需要老师的教导,也能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吧?</p>
</p>
这一世,苏妍同样趁着苏春江和苏白氏下地的空隙,偷偷地把这本书翻找了出来。</p>
和上一世一样,请妈妈刘庆华重新缝了一遍,她又重新读了起来。</p>
</p>
结果被来访的周老师给看见了。</p>
</p>
“苏妍妈,你知道苏妍想跳级到三年级的事吗?”周老师问道。</p>
刘庆华显然还不知道,很惊讶地“咦呀”了一声。</p>
周老师笑了笑:“你养了个很聪明的女儿,我教学二十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碰见如此聪明的孩子,才上了两天课,就提前把两个年级的课自学完了,考的成绩竟然比班里的第一名还要高!”</p>
刘庆华一听就笑开了花,黯淡疲惫的大眼里浮出点点光,在昏黄的灯光下格外明显。</p>
她爱怜地摸摸苏妍的头:“妍妍很聪明,自就很聪明。”</p>
她没有上过学,也不太懂上学的事,但是这么多年还真没听过哪家孩子跳过级。</p>
周老师站起来:“那我就了解了明天起苏妍就去三年级的教室上课你们忙吧,我走了。”</p>
刘庆华客客气气地把周老师送到了大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了黑暗里。</p>
待转过身来已是喜极而泣,一把抱住了苏妍,语无伦次地着:“妍妍好孩子你真棒”</p>
</p>
刘庆华是个并不善于表达的人,老实本分,性格懦弱。</p>
在娘家时虽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却并不受父母待见,被父母当成牛马一样出力,也被哥哥弟弟们忽略磋磨,骨子里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和习惯性地讨好他人。</p>
嫁到婆家又成了公婆丈夫的牛马,因只生了苏妍一个女儿,同样不受公婆、丈夫的待见,就连一带大的叔子和姑子们,也明里暗里地欺负她。</p>
她的丈夫,更是视她如无物。</p>
</p>
一个多年被磋磨轻贱惯了的人,一个多年自卑懦弱不受重视的人,突然间被备受大家尊敬的老师,找上门来,表扬她养了个好女儿,表扬她的女儿聪明有本事。</p>
这种肯定和表扬,对刘庆华来,不亚于久困沙漠突遇甘霖,久处黑暗突见光明。</p>
这是她三十多年的生命里,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感受!</p>
这种感受让她浑身涌动着不出的激动和喜悦,唯有泪水和拥抱才能表达出她此刻的开心和自豪!</p>
</p>
她就知道,她的女儿,就是这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p>
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