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回大明摄政 > 第186章 咏月之巅,水调歌头
    当二人在舞台上站定,皆是从身后拿出一个扩音喇叭来。</p>

    “中秋岁迎寒,早在千百年前的周记中,华夏的先辈们便已提到了这个华夏人的传统节日,今天,让我们诸位一同站在这里,一同相庆弘治十二年的中秋。”朱厚炜拿着喇叭对着自己的嘴开始起了开幕词。</p>

    “蔚王殿下的学识确实远超寻常稚童,难怪能这般年纪考取进士功名。”谢迁听到朱厚炜提到周礼,不由开口出声道。</p>

    “谢公这话的,寻常孩童在殿下这般岁数时,能识多少字背多少文呢?殿下自是非常人所能及嘛。”</p>

    刘建摸着胡子笑着接了一句,朱厚炜给他们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现在在他的地盘,吃他准备的饭菜,看着他主持的晚会,于情于理还是要捧那么一下的。</p>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朱厚炜鲜少进宫,不像朱厚照那般吸引目光,一点淘气就被无限放大,何况根本就不只是一点淘气那么简单</p>

    “诸卿就别夸这子了,这子没诸卿的那么好。”</p>

    弘治皇帝虽然笑着摆让他们别了,但脸上的笑意是一点都压不下的,以前天天都是弹劾他儿子的,自从这俩瓜娃子接了操练的活后那弹劾就更多了,现在难得听到夸的能不开心嘛。</p>

    谁不喜欢别人当着自己的面夸自己的儿子呢?</p>

    当然,一向矜持的弘治皇帝自然是要装一装谦虚一波的。</p>

    “陛下,蔚王殿下中的那是何物?为何殿下话明明不大声却能让人听的如此清楚?”</p>

    英国公张懋这个武将确实发现了华点,那玩意在巡营、整队时好像也挺有用哈。</p>

    “嗯?”</p>

    弘治皇帝几人现在才反应过来,确实啊,声音听的挺清楚,正常来不拿来叫的话这距离应该已经有些模糊甚至是听不清了啊。</p>

    “可能是蔚王又搞出了些玩意吧。”</p>

    弘治皇帝也不清楚,只能这么解释,这一年下来朱厚炜搞出的东西也不少了,又是无烟煤又是玻璃的,哪个不是超出常识的?</p>

    “大家的水调歌头。”</p>

    倾雨清澈的嗓音下,第一个节目便要开始了。</p>

    “水调歌头?苏轼的?”</p>

    李东阳听到后有些疑惑不解,蔚王殿下这是要在现场表演朗诵吗?</p>

    弘治皇帝等人也一样疑惑不解,前朝词的唱法早就失传了,难道真的是要现场朗诵?这也太尴尬了吧,文人墨客的诗会朗诵也是现场作诗啊,哪怕古人的确实写得好,但你直接在这种场合拿来干巴巴的读不觉得尴尬吗?</p>

    “快看,皇祖母、母后,你们快看,厚炜要开始表演了!”</p>

    朱厚照则毫不担心,他听过排练的,虽然文采、艺术鉴赏不是他的强项,但也大致能感觉的出来朱厚炜这个表演还是非常强的。</p>

    就算听不懂,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天籁吗?</p>

    “明月几时有”</p>

    “把酒问青天”</p>

    “不知天上宫厥”</p>

    “今夕是何年”</p>

    悠悠的歌声传入人们的耳中,让人的心莫名安静了下来,有一种别样的安逸之感。</p>

    “殿下这是?给苏轼的古词重新谱了曲子?”</p>

    </p>

    李东阳惊讶不已,身为江南世家出身的他,年轻时也风流过,也在秦淮潇洒过,但却从未听过这曲调。</p>

    “而这曲调的水平不可能默默无名,单它是苏轼水调歌头的曲就会吸引无数文人墨客!”</p>

    但几十载下来,他从未听过,那只有一种可能,这曲子真的是蔚王殿下自己写的!</p>

    在曲中的伴奏声中,不论是谁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感受,人生经历不同,境地不同,心性不同,哪怕是一样的曲调,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p>

    弘治皇帝的眼中,不由浮现出他迎娶张皇后后,生下自己的孩子,一起过中秋时的场景。</p>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p>

    “高处不胜寒”</p>

    “起舞弄清影”</p>

    “何似在人间”</p>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p>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p>

    </p>

    随着歌声的递进,朱厚炜缓缓抬起头来,观众的目光皆是被他引导着看向上方。</p>

    “屋顶,屋顶没了?”</p>

    弘治皇帝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p>

    此时的上方,哪还有顶?哪还有那人工的明月?只有透过天窗所见的明月,正处在朱厚炜的头顶。</p>

    “陛下,是月亮,是月亮!”</p>

    箫敬都不由惊呼,伺候弘治皇帝十几次中秋晚会了,他何时见过这种舞台效果?</p>

    台下更是有人惊呼着,为这节目称赞喝彩。</p>

    朱秀荣则是一脸疑惑朝朱厚照问道:“皇兄,月亮呢?为什么我看不到?”</p>

    “因为还没转到我们看得到的角度。”</p>

    朱厚照回想起之前彩排时的场景,为了计算月亮什么时候能透过上面的天窗看到,他甚至还把钦天监的拉过来了,经过一番计算和实地检测才排好了演出时间,达到现在的效果。</p>

    “啊?那我不是看不到了?”</p>

    朱秀荣有些遗憾,氛围都到这了,自己居然看不到月亮,自然是有些扫兴了。</p>

    朱厚照对此也无可奈何,这个点在屋内能看到的视角是有限的,就在弘治皇帝那一块,总不能所有人都挤过去吧?</p>

    不过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内所有人都会有会在位置上通过天窗看到天上的的月亮,不过是时间前后的问题而已。</p>

    “人有悲欢离合”</p>

    “月有阴晴圆缺”</p>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p>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