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今日,是镇国书院迎新招生的日子吧?”</p>
“回陛下,是的。今日巳时整,王守仁将于西山和大明各地来的几位大儒辩论,镇国书院也将正式开始招生。”萧敬笑吟吟的道。</p>
“恩”</p>
“传旨,今日不必奏事,准备一下,摆驾西山吧。”弘治皇帝轻轻颔首。</p>
“那个陛下,今日许多大人都抱病请求在家休养,没有来上值”萧敬心翼翼的将一沓厚厚的抱假奏疏呈到弘治皇帝身前。</p>
“这”</p>
弘治皇帝看着面前堆积似山一般的奏疏,有点懵。</p>
詹事府少詹事王华,前些时日气血攻心,今又偶感不适。</p>
大学士李东阳,年老体衰,近日受寒。</p>
大学士刘建,昨天吃坏肚子了</p>
理由虽然五花八门,人员自上而下倒是不在少数。</p>
从顶头的内阁,到七八品的官,就没有一个品衔是没有请假的。</p>
这都堆在一个时间生病了?出去鬼信啊!</p>
这些沉稳一点的写的理由就已经很牵强了,有些离谱的都开始扯上玄学了,可能他们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些官的假条还能传到弘治皇帝上,所以理由也及其敷衍,今天什么什么导致身体不适,可能是今日不宜出门</p>
弘治皇帝眸光扫向一旁的萧敬。</p>
“陛下,想来,诸位大人应该也是去西山观看王守仁的辩论了。这些时日新学的名号在大明已逐渐传开,来京者不在少数”萧敬依旧笑吟吟的,但有一句话他到嘴边又给憋回去了。</p>
这些请假的官员中,那几个比较牛逼的,其实都已经和王守仁辩过了,无一例外,铩羽而归。</p>
弘治皇帝听完颔首,有些无奈,不知道些什么。</p>
这些家伙想去看倒是和朕通通气啊,朕也想去啊,朕还想旷班一天呢,谁曾想,朝堂上上下下最起码走了四分之一人,而且顶头那最顶级的一部分基本上全喵的走了!</p>
要早通气这时候咱们一起走多好啊,现在可好,到时候朕也来了你们这些请病假的见到朕就尴尬不尴尬吧。</p>
不过弘治皇帝倒也没有怪罪这些请假的官员,将心比心,这种事他也想去凑热闹啊,何况是这些本身就是通过十数年乃至数十年考出来的文官呢。</p>
所以,名义上是生病不舒服,实际上就是找个由头在朝廷存档记录请假原因而已,这实际上是做给百姓看的。</p>
你总不能明晃晃告诉天下百姓,庙堂上的诸官,正事不干光想着跑出去凑热闹吧?</p>
那大明朝廷的威信要不了几天就全败光咯。</p>
所以,大家都一致选择了请病假,毕竟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呢,生病了还不让休息那还有没有人性,儒家可是仁义治天下的,病假批准就是仁的一种体现嘛。</p>
这看似离谱的操作,不过是君臣的一种默契罢了。</p>
“唉,摆驾西山吧,低调一点,就当微服私访了。”弘治皇帝笑道。</p>
“到时候偶遇一下刘卿、谢卿、李卿他们,也挺有趣的不是吗?”</p>
“报!户部尚书求见!”此时,外头突然有一个太监进来,禀报道。</p>
</p>
“恩?”</p>
“户部尚书?他没有告假?”弘治皇帝刚吩咐萧敬去准备准备给自己更衣出发,闻言直接愣住翻起了那一大叠“假条”。</p>
“回陛下,户部尚书并未告假。”</p>
“户部新年的各项开支预算还没算完,近些日子张锐虽稳住了西南的局势,但那米鲁狡猾如狐还在与张国公对峙着,所以户部还要额外计算一笔关于西南平定与安置的开销。”</p>
弘治皇帝:</p>
这户部都从去年年尾算到今年正月了,居然还没有算去年的财政报告和今年的财政预算,难怪这几个月户部显得那么暴躁。</p>
弘治指在龙案上敲了敲,眼睛微眯,随即云淡风轻的道。“就朕今日身体不适,让他们户部明日再报吧。”</p>
你们户部加油算,朕还急着去看热闹呢,这内阁大学士和众多大臣都去了,朕还留在这跟你上班?想什么呢你?</p>
“遵旨。”</p>
待太监出去后,弘治皇帝又将目光投向萧敬。</p>
“奴婢领命。”萧敬心领神会。</p>
“对了,太子呢,这种热闹他应该一大早就去了吧?”弘治皇帝有些无奈,这瓜皮儿子哪热闹往哪凑,去年剿白莲关了他一个多月都关不住,隔三岔五他安排的人就会来报太子又翻墙“越狱”了。</p>
朕都给他们身边的人增派了五倍了,这子到底随了谁啊,怎么跟朕和皇后一点都不像呢?</p>
“回陛下,太子昨日便没回东宫和蔚王殿下一同在蔚王府。”</p>
“”</p>
好家伙,还是低估他了,这子直接留宿在外了!</p>
</p>
此时的镇国书院门前,人山人海,一块悬挂在校门牌匾下的牌匾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p>
“镇国书院校园开放日”</p>
“校园开放日?这又是什么东西?”一群读书人看着从没见过的词,虽然能看懂意思,但总感觉怪怪的,不出来哪里有问题,就是感觉不太对劲。</p>
“校园开放日?想来又是蔚王殿下搞出来的。”此时,一位身着长衫的朴素老者,看着这新奇的名词,猜测道。</p>
“蔚王殿下又搞了些奇怪的东西出来了,这书院的建设布局真当是前所未见啊。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平整洁净的路面,还有这个道路旁,植物都整理的挺整齐啊。”</p>
正当老者思考时,和他一同来的另一位老者已经开始逛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咋舌,什么都要点评两句。</p>
“谢公,咱们是来看诸儒辩论的,该走啦。”同行的另一位老者出言劝,他怕自己这位老友继续走下去会把整个书院都给点评一遍,毕竟这老友的外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p>
“好了好了,刘公,走吧,吾不了。”还没尽兴的点评老者有些不尽兴,不过也知道今天的首要目的,所以还是结束了自己的点评工作。</p>
“诸公,你们看那边。”之前看着“校园开放日”思考的老者突然叫住了他的两位老友,枯瘦的指指着一方。</p>
那边,正是准备现场辩论的台子,台下正在准备的则都是大明各地赶来的名师大儒。</p>
“来的,是闽学派,泉州学派,以及湖广、江南这几个地方的名士大儒啊,比老夫想的还要有意思。”那点评老者见在那边准备着的一些熟人,饶有兴趣的道。</p>
“今天这抱病,真当是值当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