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回大明摄政 > 第505章 镇国府水部
    “这水泥产量如何,真的能替代糯米灰浆吗?”</p>

    略做感叹秀了把文采的弘治皇帝将话题引回主题,问道。</p>

    虽然这水泥就目前来看,硬化效率确实比糯米灰浆快的多,但产量这东西可还一点都没有了解呢。</p>

    就拿大明目前主要的两大粘合剂来,一个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糯米灰浆,还有一个则是普遍使用的三合土砂浆。</p>

    三合土的强度有限,对于此类要求高的工程来很可能会变成豆腐渣工程,忙活了半天反而留下可怕的安全隐患。</p>

    糯米灰浆的成本则太过于恐怖,前些年的京城一处城墙修筑,就短短几里地要是都使用糯米灰浆的话据就需耗费掉上十万斤的糯米。</p>

    虽然性能优异,但成本着实太过骇人。</p>

    地主家就算有余粮也经不起这么消耗浪费啊。</p>

    所以这水泥能否真的承担的起重任,成本和产量依旧是其中一大关键。</p>

    “父皇,这玩意产量极高,您是西山去的少,现在西山这玩意用的可普遍了。”朱厚照扛着锤子插嘴道。</p>

    “父皇还记得当初那个大剧院吗?前面广场有一段路当初就是用水泥铺设的,不过那时候的水泥还在调制配方所以使用不算广,但现在相对成熟了这玩意就算是在西山煤矿干工的工人只要努努力想用水泥砖给自己修个房子也不是不可能的。”</p>

    “产量方面,只要撒开膀子干,至少供应一两个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p>

    “最关键的是,这修筑堤坝,难免就要与水有长期接触,而水泥在水中也是能硬化的,这是糯米灰浆怎么也比不了的。”朱厚炜补充道。</p>

    “这简直就是为修筑堤坝而出世的啊。”工部尚书曾鉴闻言不由惊叹道。</p>

    在水中都能硬化,这能避免多少麻烦?</p>

    为什么每次修筑堤坝都会造成伤亡,这粘合剂方面就有很大的原因,导致他们要耗费更多的沙石来抛下去填堵。</p>

    “好,那这次黄河治理的重任朕就交给你们镇国府,成立镇国府水部专门负责,由工部从旁辅助。”弘治皇帝此时也是目露喜光,当即决定道。</p>

    “是,儿臣接旨!”</p>

    朱厚照、朱厚炜二人忙恭声回应。</p>

    虽然这看上去是麻烦,但确实实打实又从文官中挖了一块权利出来,镇国府下辖水部,外加司职屯田试验,还有西山从刚开始研究无烟煤、玻璃的时候就召集培养的一大批工匠,日后拓展出个工部指日可待呀。</p>

    正乐呵呵的曾鉴脸上的笑容直接就转移到了朱厚照、朱厚炜二人脸上,顿时就不乐了。</p>

    他张了张口,想要些什么。</p>

    虽然这次确实是工部有求镇国府,想要寻求二位殿下帮助,自然也愿意付出一些代价。</p>

    这在政治博弈中也是无可厚非的,交换利益嘛。</p>

    但陛下您这直接让镇国府那边另起炉灶再搞一个水部是不是有些太过了?</p>

    这哪是单单让镇国府主导一次治水啊,怕是日后要架空工部的天下水利之权喔!</p>

    “镇国府水部主要负责的依旧是防水患对堤坝的修筑,且需要于工部这边协调报备到朕这,其余水利方面之事则依旧由工部水部负责。”</p>

    弘治皇帝瞥了一眼曾鉴,再度开口道。</p>

    “是,陛下。”</p>

    曾鉴见状,只得点头。</p>

    还能啥,只是分出去一部分权力,还是每年最让工部之人头疼的决堤泛滥处理一事,比起某个把水军全丢了的家伙不知道好多少倍,自己该知足了。</p>

    曾鉴暗自拍拍胸脯吁了口气,有马文升马尚书丢掉整个备倭权在前,自己这点损失根本就算不上损失。</p>

    </p>

    这一对比,心里舒坦多咯。</p>

    “陛下,刘建、李东阳、谢迁三位大学士求见。”</p>

    此时,太监突然来报,随后弘治皇帝便将三人召了过来。</p>

    刘建三人本面色沉重,但看到站在一旁的朱厚照、朱厚炜及工部尚书曾鉴却是一愣。</p>

    但只是片刻,三人便收回目光,刘建眼中光芒莫测:“陛下,商丘黄河决堤又多一处,此次决堤伤亡百姓数百,且还在不断增加。”</p>

    “开封府上奏,请朝廷旨意。”</p>

    罢,刘建悄悄瞅了一眼一旁“乖巧”的朱厚照、朱厚炜。</p>

    若是不出意外,这一次的救灾怕是又要被二位殿下从工部挖走不少权力了。</p>

    就像去年江南时一般</p>

    难怪奏折递上来的时候派人去找曾鉴工部人家早就面圣去了呢,原来这会早就开起来了。</p>

    “此事朕已有定夺,稍后镇国府会同工部一同负责此事。”</p>

    果然,弘治皇帝闻听又出现了数百的伤亡脸色顿时一沉,严肃的道。</p>

    三人暗叹,这自己白焦急忙慌了,陛下这边都安排、布置好了。</p>

    虽然有些自嘲,但三人还是迅速调整状态,开始与弘治皇帝商讨起其中的细节。</p>

    毕竟这抗灾还得考虑到粮草、安民等等事宜,所涉及的不单是工部一部,一件大事往往是各方面都要涉及思虑的。</p>

    而朱厚照、朱厚炜则是自觉的告辞离场。</p>

    这次能得到工部的一部分职能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后续商讨到的很多他们就算参与了其实也不能获得什么实际性的东西。</p>

    甚至到时候可能还会被三位阁老套着弄出点粮草、银子用以安民。</p>

    这可不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嘛,不如自觉退去,人我这边出了,粮草补给之类的后勤就别来沾边了哈。</p>

    果然,在二人退出暖阁不一会,就隐约听到了身后传来的为难叹气之声。</p>

    不用想也知道,文官们又要哭穷掏父皇的兜了。</p>

    毕竟现在弘治皇帝的内帑有的现银不知比国库要多出多少,这么大一块肥肉,文官不可能不盯上的。</p>

    “这国库、内帑本就是分离的,朕这些年都尽可能不去动国库中银子,反之朕这内帑诸卿”</p>

    “陛下,话不能这么,天下乃是陛下之天下,四海皆是陛下之四海,众生亦是陛下之众生,如今黄河决堤明不聊生国库空虚,还望陛下以天下百姓众生为重”</p>

    “这狗皇帝贪了本宫那么多分红,现在好了,自己也被盯上了。”背后非议自己老爹,朱厚照显然非常专业,直接开始吐槽起来。</p>

    “慎言呐。”</p>

    朱厚炜见状忙是捂住了朱厚照的嘴。</p>

    才走出暖阁多久你就这么飘,怕是以后的分红都不想要了喔。</p>

    “先回西山,给琉球发个令。”</p>

    二人并肩,出宫而去。</p>

    这琉球的建设才没多久,忙碌的王师傅就又接了个给黄河贴瓷砖呸,修河堤的大活。</p>

    从江南各水域干到琉球再干到黄河,真不愧是咱大明第一包工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