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回大明摄政 > 第560章 真实
    “殿下,这个药不知何时能研制出来?”</p>

    有心急的文官忍不住开口询问。</p>

    神药,能治百病的神药,谁不期待?</p>

    话,这治百病包括难言之隐吗?</p>

    有文官心中暗想。</p>

    别把高居庙堂的想的多么伟岸,他们也是人。</p>

    而且能爬到这般位置的,大多都是奋斗了大半辈子,已经步入中晚年的老男人了。</p>

    这人到中年,身不由己,听到这么神奇的药有点想法也实属正常。</p>

    谁不想再年轻一次呢?</p>

    当然,这也就是放在心中自己想想,肯定是不能拿到场面上来的。</p>

    他们多少个心眼子啊,肯定是到时候真拿到药悄摸的试啊。</p>

    朱厚炜怎么也想不到,这朝堂上居然还能有如此思想奇特之辈,更不会想到他数年前就开始渴求的保命“神药”,因为刚刚自己一句可治百病就在某些思想滑坡的家伙整跑偏了。</p>

    “还在深入研究中,李大学士这次给青霉素的研究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想来大概、也许、应该在过段时间能成吧。”</p>

    “不过具体能不能真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毕竟研制数年下来,给李大学士用的就是目前最佳的成品率。”</p>

    朱厚炜两一摊。</p>

    研制药物哪有那么容易,后世许多优秀的学者毕其一生都不见得能研制出一种神药。</p>

    当年抗生素横空出世可是直接让亚历山大佛莱明登上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00位名人排行榜第四十五位的。</p>

    它是划时代的。</p>

    “这样”</p>

    朱厚炜的话,让群臣们有些沮丧。</p>

    没人是不怕死的,朱厚炜所描述的新药若真有那么神奇,那他们绝对会无比推崇,这是人对死亡本能的畏惧与对生命的渴望。</p>

    “殿下,不知是哪遇到了困难,可需要抽调人?”</p>

    一位老翰林不甘,拱问道。</p>

    老翰林名叫马建德,大器晚成,考到四五十岁才考上进士,好在最后发挥的挺好留在了中央,但照他现在的状态日后想要继续在仕途上走下去怕是困难重重。</p>

    一大把年纪了,还熬资历,谁熬死谁还不一定呢</p>

    现在这种神药出现,给了他那么一丢丢希望。</p>

    虽然殿下没能延寿,但能治百病呀。</p>

    只要能保持健康,他就能多活几年。</p>

    虽然他的年纪确实是翰林中最大的那一批了,但比起真正高位的大佬还是要年轻很多的嘛。</p>

    有神药加持无病无灾,大概率能保佑他日后的仕途再往上走两步。</p>

    官大半级压死人,体会过权力滋润的人,谁不想继续勇攀高峰呢?</p>

    老翰林马建德的话,也是在场许多官员想问没有问出口的。</p>

    没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更没人能保证自己熬资历的过程能顺利。</p>

    有点健康保障总是多一份希望嘛。</p>

    这朝堂,看似和睦,其实一个个都是潜在的竞争对。</p>

    为什么朱厚照、朱厚炜前几次能那么顺利的整下去一批又一批文官?</p>

    平心而论,镇国府还没强大到那一步,即便是太子是皇帝要搞真么多官员也是极为艰难的。</p>

    弘治终究不是洪武,朱厚照也终究还没成长成参天大树。</p>

    这一切最终能成,文官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占据着不的因素。</p>

    有人别扒下去了,就注定有人补充上去,这不比熬资历等上司退休来的快。</p>

    反正你们犯法得罪了陛下、殿下是事实,也不能怪我们落井下石不是吗?</p>

    所以,这种有针对性,盖章定论那一批文官有罪才会顺利。</p>

    虽然目前的大明朝堂还未形成数十年后那般明确的党羽派系。</p>

    但党争、利益之争自古有之,从未消失。</p>

    人,总是要为自己争取利益的。</p>

    “缺钱,要不诸位支助一些?”</p>

    朱厚炜无语,这到保命你们那是一个比一个积极。</p>

    </p>

    我本来以为,我已经是天字一号怕死鬼了,没想到各位都不遑多让啊。</p>

    青霉素就一个成功医治案例外加我这口头的一点介绍,就能整的你们这么激动?</p>

    朱厚炜心中嘀咕着有些假。</p>

    但其实,文官这种自信,恰恰是朱厚照、朱厚炜俩人给的。</p>

    虽然时间尚短,不过短短五六年,但这五六年可太精彩了。</p>

    从朱厚炜离宫入西山,到无烟煤、白糖、玻璃产业再到拉上大量商会成立了联合会,建立起镇国府庞大的商业系统</p>

    入贺兰,创西北。</p>

    收白莲,披百纳。</p>

    下西洋,灭倭寇。</p>

    </p>

    短短几年,在文官眼中朱厚照、朱厚炜这俩就跟开挂的挂逼一般(实际上,这是文官们最接近真理,真相的时候)</p>

    直到去年朱厚照炮轰老天,输出骂娘一通操作下真的降下了雨。</p>

    他们心中已经生出来个潜意识。</p>

    太子和蔚王搞事,绝壁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算不是十成,七八成是打底的。</p>

    就这么深的心,你西山医馆能费这么些年空耗人力物力搞不确定的新药?</p>

    你们肯定早就有理论基础,甚至早就已经成功了!</p>

    别想瞒着我们!</p>

    文官们不傻,他们帮太医院恶心、干扰医学院这边是一回事,得知医学院新药研究表示支持又是另一回事。</p>

    不过是看那时候怎么选择更符合自己利益罢了。</p>

    之前弘治第一大案结束不久,朝堂关系冰点,站太医院这边符合他们从中作梗恶心人的立场。</p>

    现在新药理念被公之于众,希望日后遇到事情能用上新药又是另一个立场。</p>

    立场嘛,就得分场合来定。</p>

    “陛下,臣觉得此新药之效对我大明来无异于得一神器,朝廷应给予支持。”</p>

    老翰林马建德听朱厚炜一席话后,对弘治皇帝躬身拜道。</p>

    “陛下,臣附议,此药还未研制成不过是次品便治好了李公的重症肺炎,若能研制出蔚王殿下所的最终成品,将为我国祚为陛下的龙体多一份保障。”</p>

    站在一旁的李东阳,脸色一黑。</p>

    你妹的,你们聊就聊就这时候扯老夫干什么?</p>

    觉得这药好是吧,等哪天你裤子被扒了让人围观打屁股针的时候,老夫看你会不会想起今天这副逼样!</p>

    “臣附议。”</p>

    “臣也附议。”</p>

    </p>

    此刻,无人关心李东阳在想什么,只想让医学院把这药赶紧整出来,让他们未来的人生多一份医疗保障。</p>

    当然,朱厚炜的让他们掏钱那是不可能的,我没贪朝廷的银子搜刮民脂民膏就已经是最大的善良了。</p>

    还想掏我的兜?</p>

    做梦呢。</p>

    但是不套自己的,不代表不能支持嘛,这不是还有户部还有陛下的内帑存在吗?</p>

    镇国府这些年一直在这上面投入,他们这边这时候看到成果的可能开始催,不论怎么讲都不占理、没资格。</p>

    但户部、内帑拨款就不一样了。</p>

    这相当于国家层面支持新药开发,也是新药跟大明国家、跟朝廷产生联系的关键。</p>

    日后药成了,他们想用药也就会方便许多。</p>

    怎么,大明朝廷投入了,本官是朝廷命官于情于理有资格使用这药吧?</p>

    虽然不可能跟医学院整硬的,但这是理啊,站着一个公字呢。</p>

    不得不,这算盘敲的是真响。</p>

    既不用自己掏钱,又完成了站队新药的支持态度。</p>

    只是让户部和弘治皇帝满脸蒙圈。</p>

    怎么感觉有人对朕(对本官)不怀好意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