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 第505章 夷州来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p>

    士颂回归荆南后,先是对接民生政务,后是整训军队。</p>

    一转眼,就忙到了这年的秋收。</p>

    现在得了南中五郡,又开辟了南疆都护府,荆南和益州的粮仓,今年都填得满满的。</p>

    而北面的消息,也传了回来,虽然因为袁绍晚死了一段时间,导致曹操北征,花费的时间有所延长。</p>

    但是目前来看,袁谭和袁尚,兄弟反目后,被曹操逐个击破已是必然。</p>

    只是在这个时空,和历史的走势有些细节的不同而已。</p>

    历史上,袁谭引曹操攻自己的弟弟,曹操为了稳住袁谭,许诺诸多好处,只为了能让袁谭按兵不动。</p>

    但正当曹操把袁尚逼入绝境时,袁谭叛变,反攻曹操。</p>

    曹操分军调头击溃袁谭,直接将袁谭满门诛杀。</p>

    在演义的故事里面,这里还特地把功劳算到了曹洪的头上。</p>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空中,由于士颂强行地干扰了时间线。还特地派人送医送药,让袁绍多支撑了一下。</p>

    后面袁氏兄弟虽然依旧反目,只是这一次,曹操都懒得和袁谭虚与委蛇,反倒是想要联合袁尚先灭袁谭。</p>

    虽然袁尚很想看到袁谭死在曹操上,但是袁尚下的谋士审配,却还是有些见识的。</p>

    至少,他是懂得唇亡齿寒道理的。</p>

    在他的劝下,袁尚没有按兵不动,还偷袭了一下曹操侧翼。</p>

    但即便袁尚派出了少许部队,又哪里能拦住曹操的兵锋。</p>

    就在士颂建立南疆都护府的时候,袁谭就已经被曹操所灭,比历史上灭亡的时间还要早。</p>

    而曹操大军灭了袁谭之后,反而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来对付袁尚。</p>

    曹操的大军,把邺城里里外外围了数道。</p>

    袁尚胆,趁着曹军还未合围之前,就率领亲卫逃走了。</p>

    只是审配依旧举着袁尚的大旗,死守邺城,硬生生地把曹操拖住了。</p>

    等到士颂回到武陵,曹军和审配的守军依旧在僵持。</p>

    拖到了秋收之时,邺城终究还是没有能守住。</p>

    审配虽然决心死守,但邺城里,愿意为了袁绍袁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早就死在了官渡,死在了仓亭。</p>

    见袁家大势已去,曹操的威望早就如日中天,城内许多人,都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有利的选择。</p>

    那就是偷偷联系曹操,表示愿为内应。</p>

    审配虽然不是最顶级的谋士,但他守城半年,早就对此有所防备。</p>

    只是人心这东西,永远不能能防备到极限。</p>

    终究还是有人献了城门,曹军涌入邺城,审配死战被俘。</p>

    “前番攻城,城楼弓弩为何如此之多?”曹操的话,虽然是调侃审配,但也何尝不是给了审配一个台阶。</p>

    若是审配回答的好,不定还真有一线生。</p>

    但审配就是审配。忠烈,固执,或者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他对曹操的回答是:“只恨太少!”</p>

    这样的回答,曹操自然知道面前这人,收归无望。</p>

    加上审配的才干,也就普普通通。</p>

    面对河北俊才沮授,曹操还能弯腰求教,沮授夺马而逃时,才不得不杀。</p>

    审配嘛,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宁顽不灵,不晓变通,这样的人,没必要多费精力。</p>

    “现下被俘,可还有何话可?”曹操这话的时候,内心一定十分得意,任你河北从前如何强大,如今也被我所征服。</p>

    “我主在北,不得让我面南而死。”</p>

    “死后,葬于城北。”曹操也是爽快人,审配这样类似的临终遗言,他听过不少。此刻早已经习惯。</p>

    克定冀州后,袁家的根基,基本也就没有了。、</p>

    并州的高干,起来也是袁绍的外甥,但面对气势如虹的曹军,他很明智的选择了归顺。</p>

    历史上,高干趁着曹操北伐乌桓的时候叛变。</p>

    但可惜空有志向,没有实力,那所谓的志向,也就变成了笑话。</p>

    此时此刻的荆南。</p>

    当士颂得知曹操终于占据了冀州后,士颂知道,后面曹操将会快速平定北方,自己需要加快军队的建设,做好应对才是了。</p>

    就在这个时候,交州传来消息,是夷州来了使者,向楚国求援。</p>

    士颂弄了半天才想起来,三国时代的夷州,也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啊。</p>

    三国时代,孙权就曾派人踏上台湾,征募兵员,收集军资。</p>

    而随着士颂在交州大力开拓海洋贸易,东面的孙权也想要学习。</p>

    他组织船队南下,自然很快就发现了台湾这个不的地盘。</p>

    而且,他也和台湾岛上的高山族产生了交集,只是接触的结果,似乎并没有孙权预料中的那么完美。</p>

    历史上,孙权派军队去往台湾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掠夺人口。</p>

    但是限于历史科技发展,他的船队,即便是成功到达了台湾,也成功的从台湾掠夺回来了几千人。但真要算起来,孙权是吃了大亏的。</p>

    原因是他派出去了一万人马,这些都是青壮年,但是这次航海归来后,却损失了八九千人。</p>

    </p>

    只是现在,得益于士颂在海船方面的研发,和海洋贸易的开展。整个海船的发展,已经远比历史上的同时期要成熟的多。</p>

    包括士颂自己带来的后世的航海的知识,都多少对于海洋航行有所帮助。</p>

    孙权派到楚国境内的间谍,即便是无法得到全部的信息,也能收集到不少的情报回去。</p>

    所以这一次,即便是比历史提前,孙权的船队,依旧顺利到达了台湾。</p>

    而且这一次,孙吴的军队,并没有多少损失。</p>

    所以这一次,领军的全综,有了更大的野心。</p>

    他不单单是想要掠夺一些人口返回东吴,而是想要占据台湾,在这里建立政权了。</p>

    台湾岛上的居民,算起来有很多部族,但统一称为“高山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p>

    只是在这个时空,全琮的部队登陆之后,先是掠夺了一批人口,当做自己的初步战功送回了建业。</p>

    而后,全综在台湾,也就是现在的夷州,建立了夷州郡官府,直接将台湾纳入扬州治下,成为孙吴统治区的一部分。</p>

    甚至为此,还特地给士颂这边送来一些所谓的“特产”和贸易申请。</p>

    全综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所谓的送礼,所谓的贸易交流申请,其实都是虚的。</p>

    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台湾,也就是夷州,是孙吴的,士颂就不要来抢这地盘了。</p>

    全综,其父全柔,本是会稽郡都尉,孙策定江东时,直接选择了归顺。</p>

    而全综,也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了孙吴的体系之中。</p>

    后面,丧妻之后的全综,甚至还成为了孙权的女婿。</p>

    当然了,此时的全琮,依旧还只是一个少年将军。统领一支数千人的海军探索南洋,只是孙吴体系下的一支偏师而已。</p>

    但这不代表,全综没有自己的志向或者野心。</p>

    此刻,他对自己的定位,就已经是夷州郡太守了。</p>

    现在,夷州上的土着部落中,靠近海岸的数个部落,除了被全琮所征服的外。还有一些人,要么选择了向台湾岛内部迁移,要么选择了聚集起来,向楚国求援。</p>

    所以,夷州土着们的使者,基本就在全琮送来交易请求书的第二天,也来到了交州的南海郡。</p>

    他们正式向“楚王”士颂求援,希望楚国能够出兵,帮助夷州各部驱赶东吴。</p>

    在士颂看来,自己的选择其实有两种。</p>

    一种就好像刘璋请刘备对付张鲁一样,自己直接过去假途灭虢,自己占据台湾。</p>

    另外一种,便是任由孙权在名义上占据台湾,毕竟现在的台湾,基本没有开发和发展,唯一能获得的便是一定量的人口。</p>

    对于自己而言,不东南亚那边的南疆都护府,就南中五郡,和交州七郡,其实并没有多么的繁荣。人口其实本就不充裕,发展台湾地区,自己还没有那个精力,更没有那个时间。</p>

    与其把台湾掌握在自己上,还不如交给孙权占据。</p>

    另外一方面,对于台湾,士颂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p>

    发展南洋贸易开始,士颂早就有了开发台湾的想法,只是从交州出发,不论是海洋洋流方向,还是交州土着人心,都是顺着向东南亚方向发展的想法,向东去开拓台湾,反而更加麻烦。</p>

    但士颂,还是希望能在这个时空中,留下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标志。</p>

    所以全琮想要在台湾成立夷州郡,归属于扬州治下的想法,士颂的内心深处是支持的。</p>

    他也希望在这个时代,将台湾正式纳入大汉图。</p>

    所以,对于全综发来的试探信件,士颂犹豫了。</p>

    自己的交州海军,不论是从前的蔡瑁,后来的冯习,乃至于现在的杜畿。都表示以如今交州海军的实力,根本不需要任何其他部队的辅助,就可以把全综从夷州赶走,把夷州归入楚国体系内。</p>

    但即便如此,士颂依旧否定了他们的“请战”。</p>

    拿下台湾或许不难,但问题是,自己治理台湾,其实从地理上来,真没有占据扬州的孙吴方便。</p>

    而且自己也不想和孙权的关系弄得太僵硬。</p>

    从孙权停止对自己和刘备的攻击,就可以看出来,孙权也起了大家联合起来,对抗曹操的心思。</p>

    显然孙权也认识到,在连连受挫后,他那划江而治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了。</p>

    不过,台湾可以让给孙权,台湾上的土着百姓,士颂还是想要争取一二的。</p>

    士颂见到这位高山族的使者后,听完了对方求援的诉,面露难色。</p>

    他假模假样的思索了片刻。而后道:“这位金头领,不是我不愿意出兵相助。实在是我军南征方归,军士疲惫。北面曹操,虎视眈眈,我不得不重兵防守长江一线。”</p>

    “东面的孙权,不论是其父孙坚,还是其兄孙策,和我荆州时而联合,时而敌对。分分合合不定,我和他们家,你来我往交战多次,如今整体上来,其实是吃亏的。我士家,在扬州占据过数个州郡,如今也都落入孙家之。”</p>

    “但话回来了,眼见北面曹操迟早南下。我们两家未来,多半还会联合抗曹,此时若是出兵夷州,于我军大略上,只怕不符。”</p>

    听完士颂的话,这个叫做金项的夷州部落头人,当场就哭了起来。</p>

    “若是楚王不愿出兵相助,我夷州必定为孙吴所占,那孙权屠杀山越不,就连你们汉家城池,我听也有不少被孙权所屠灭。”</p>

    “我数十万余夷人,只怕会遭遇灭顶之灾。都楚王乃是仁义之君,还望楚王可怜可怜我夷州百姓吧。”</p>

    “这。”看到金项不住的磕头,士颂连忙走过去拦住他,以免这人在自己面前,把他的头给磕破了。</p>

    “也罢,我也的确不忍看夷州百姓被孙权所害。但我也实在是无力出兵。”</p>

    士颂扶着金项,以免他又跪下磕头,只是缓缓道:“你看这样如何。我派出商队,前往夷州,认可孙家对夷州的占据,但是夷州百姓,可自行决定去留。”</p>

    听到了这里,金项的眼神里多了一丝希望,但也仅仅只是一丝希望。</p>

    他知道士颂是真不愿意为了他们和孙权翻脸,但士颂也真的是做出了不的让步。这种方式,也确实可以帮助到一批人,尤其是从前抵抗东吴部队,抵抗的最为强烈的那一批人。</p>

    安然离开夷州,前来楚国生活,对于他们中的某些人,某些部族而言。</p>

    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