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回到曹军大营,把他在东吴水寨中的经历,报告给了曹操。</p>
关于他的任务,他自然是,自己已经向包括周瑜在内的所有人,都传达了曹操的攻心之计,曹丞相胸怀四海,必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
对于周瑜现场表示不会归顺之类的话,曹操摆摆,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也没有指望派出一个使者,周瑜就临战率领好几万部直接队投降了。</p>
不过,对于虞翻所反馈的另外一个情况,曹操还是有所警惕的。</p>
那就是不仅仅是蒋干,就连周瑜都多次提及,曹军麾下不论南楚士颂旧部,还是中原袁家旧部之中,有人怀有二心,已经暗自在和对方勾结。</p>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克的。</p>
而且一旦内部出现裂痕,就会给予敌人出绝杀自己的会。</p>
曹操自己,不也是因为许攸叛逃,带来袁绍乌巢信息,才能一击必杀,火烧乌巢完成绝地翻盘吗?</p>
自己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屡战屡胜,招降纳叛多年,积累下来,自己军中还真有不少人,都是从前敌对势力的人。</p>
河北袁氏旧臣,吕布旧部,淮南袁术门生,还有南楚士颂麾下之叛臣,细数一下,人数还真不少。</p>
想到这里,曹操的背后开始冒冷汗了。</p>
“你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没有蛇鼠两端之人?你敢保证这里面,没有当年被迫投降,但其实依旧保持忠义之心,在等待时?”</p>
“你就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没有诈降的人,你就敢保证,这些人里面不会有人,为了金银钱财,而出卖自己的军情部署的人?”</p>
曹操扪心自问过后,越发觉得,这天下,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p>
生性多疑,奸诈有谋略,让曹操走到了今天。</p>
但往往最让你依仗的东西,也是你个人的束缚所在。</p>
曹操心头疑虑一起,越想越觉得,不能留有隐患。</p>
别的人不,军中握有兵权之人,绝对得是自己信得过的人。</p>
否则,若是这种人和周瑜那边暗通曲款,必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p>
曹操当即找来了程昱和曹仁,列出名单,把自己不信任之人的名字,一一列举。</p>
程昱和曹仁也作出分析,有些不重要的人,可以安排到后营,去管理辎重运输之事,杜绝这些人和前线的联系。</p>
但曹操却对其中两个人很是猜忌。</p>
那便是当年士颂麾下,背叛南楚投效曹操的孟达、赖恭二人。</p>
这两人,当年在士颂大败之后,没有跟着士颂一起南撤,而是率领他们下的军队,投降了朝廷。</p>
其实这种情况的人不少,但曹操怀疑此二人,也是有原因的。</p>
二人的情况,略有不同。</p>
仔细起来,这两人当年,对他曹操都是有大功的。</p>
首先是孟达,作为当年士颂留在宛城防线的大将之一,被曹丕动,愿意主动投降,而且还真就偷偷打开了宛城城门,放朝廷大军入城。</p>
直接导致宛城守将文聘,及其麾下文武,全部以身殉国。</p>
当时的宛城主将文聘,本是荆州刘表麾下宿将,在士颂上,也是被封为楚巨门将军的七星将之一。</p>
曹操本来有心劝降,但文聘宁可死战,连被俘的会,都没有给自己。</p>
还有那魏延之子魏昌,作为当年杀入兖州,四处掘墓鞭尸的魏延之子,曹军之中,不少人都想要将此人虐杀,一泄心头之恨。</p>
但魏昌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处境,等曹军杀入自家宅院后,直接点火,让自己和杀入其宅院内的曹军,一起被烧成灰烬。</p>
还有那荆南名士,辅佐士颂崛起的南楚谋士廖立。</p>
他在被俘之后,也是慷慨陈词。一张臭嘴,在那时越发显得可贵,最终因为大骂曹操而被曹操拔掉舌头后杀死。</p>
算是成全了他和士颂之间的那一段情谊。</p>
至于当时城内其他的将领,如士颂从益州调出来的吴兰、杨怀等人,也都死于乱军之中,成为了曹军诸将的军功。</p>
而这些,当时作为文聘副将的孟达,在偷开城门之后,都看在眼中。</p>
当时大骂孟达可耻的吴兰,甚至是被孟达自己亲斩杀。</p>
孟达这样的叛徒,按理来,是很典型的叛臣模板。</p>
但曹操的眼光就是独,即便是看面相,曹操也觉得孟达这人不可靠。</p>
这些年来,孟达是在替朝廷把守宛城,但又何尝不是在宛城,聚集他自己的势力。</p>
现在孟达上,有着一万多人马,基本都是他孟达的私军。</p>
这样的人,即便回不去南楚,不被士颂所容,但东吴若是有意,这人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叛变的可能。</p>
当然了,曹操不知道的是。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拥兵自立,守在上庸的孟达,也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的时候,准备起兵呼应了。</p>
只是最终被司马懿奇袭,兵败身死。</p>
在那个时空中,若是孟达真的举事成功,对于诸葛亮北伐而言,无疑,也是一巨大助力。</p>
正如隆中对所言。</p>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中出于秦川”的局面,将会直接上演。</p>
只不过主角变了,由诸葛亮率军出秦川,孟达令荆州之军攻宛城,下洛阳。</p>
若真是这种局面,不定曹魏这边,都分不出军队去偷袭街亭,诸葛武侯可从容发兵长安。</p>
可惜,在那个时空中,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p>
但在现在这个时空中,孟达其人,其形迹,已经被曹操所猜疑了。</p>
另外便是赖恭,这人的情况,和孟达又有所不同。</p>
若是论功勋,士颂在襄阳城外大败而走,赖恭和司马家子弟司马望分别打开襄阳城门,引曹军入城。</p>
赖恭更是组织城内诸多文武名士,向曹操投诚。</p>
本来赖恭就有刚正之名,曹操也恰好能借用他的名号,襄阳城内不少城防部队,也是直接交到了赖恭上。</p>
之后,由于华歆的信任和安定荆北诸郡的考虑,赖恭被留在襄阳,从旁协助华歆。</p>
但就是这人,却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逐渐将那些犹犹豫豫,投降的不情不愿的人,都聚集在了他的麾下。</p>
到现在,曹操起兵南征,赖恭上人马,也有五六千人之多。</p>
这些人在马良弄计,偷偷转移人口时,没有任何动静,或者反应的相当缓慢。</p>
</p>
可到了现在,曹操大军南下了,这些人又“积极”了起来,仿佛想要参与到南征军的每一个环节之中。</p>
这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积极”,让曹操很是警惕。</p>
曹军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想要窥探军情密,而后泄露给对面的士颂?</p>
所谓心驶得万年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p>
曹操和程昱商议许久后,还是觉得,这种隐患留不得。</p>
只不过程昱也好,曹仁也罢,都表示不能现在直接处置了,会影响其他投降之人的人心。</p>
曹操先是微微点头,而后却又摇头。</p>
笑道:“正好借这些投降之人,人心浮动之际,为我所用。”</p>
当然了,曹操还有半句话没有出口。</p>
那就是正好看看,还有哪些人,心中有异。</p>
若是因为自己处置了两个投降之人,他们就起了异心,这种人,也刚好可以诈出来,后面逐步剔除。</p>
很快,孟达,赖恭二人被传入曹操大营。</p>
曹操先是一番询问,而后又拿出“伪造”的通敌证据来诈二人。</p>
反正对于曹操而言,当年征董卓的时候,自己连天子诏书都弄过假的,后面当了大汉朝的丞相,朝廷的多少“真”诏书,都是按他的心意所写。</p>
二人见曹操拿出自己的“通敌”证据,孟达当即跪下磕头,表示自己对朝廷,对魏王是忠心不二,绝对没有反复横跳的打算。</p>
而赖恭的表情就更好玩了,这人的脸色直接白了,没有一点血色。</p>
听到孟达的辩解,他是看了两眼曹操上的“证据”后,才出声分辩自己没有和南楚联系,还请丞相明察,不要被敌人的离间计所蒙蔽。</p>
但两人的反应,在曹操看来,已经明了一切。</p>
“将赖恭拿下,送回襄阳关押,待战后处理。任何人,不得求情。”</p>
曹操一声令下,很快就驾士上前,将赖恭拖走。</p>
脸色发白的赖恭,连挣扎的勇气都没有。</p>
接着,曹操又走到孟达身边,笑道:“孟子度文采风流,与我儿子恒乃是挚友,但现在国家大事面前,容不得我徇私。”</p>
孟达听了这话,依旧磕头不止。</p>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样吧,且将人马交出来,直接返回许都,去我儿曹丕那里,给他当个帮。”</p>
听到自己不用死,甚至没有被放到监狱,孟达也算是松了一口气。</p>
但也仅仅只是松了一口气,交出自己上的人马后,这些人肯定会被打散分开,自己最后的依仗,也就没有了。</p>
但形势比人强,这种时候,已经容不得他不点头。</p>
而且曹操也算是给了他活路,毕竟他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很好,那是真的投缘。</p>
回到许都,有曹丕罩着他,他也不是没有再崛起的会。</p>
毕竟曹操年纪大了,现在都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了,后面还有几年好活,只要曹操一死,这偌大家业,还不是曹丕的。</p>
想到这里,孟达当即磕头谢恩,表示自己回到许都,一定好好辅佐曹丕,为大军做好后勤。他直接交出了自己的将印,表示自己根本都不会去做什么安排,就这么把部队交了出来。</p>
这一点,也令曹操特别满意。</p>
处理完孟达和赖恭二人之后,没过几天,曹营之中,就有新的流言出现。</p>
什么曹丞相不信任投降之人,觉得这些投降之人都是品行不端,德行有亏,不值得信任之人。</p>
或者什么,这些投降之人都是没本事,混在大军之中滥竽充数的人。因为现在决战将起,曹丞相要清理队伍,把这些人都给清理出去。</p>
随着孟达被解除兵权,赖恭直接被收押的消息传开。</p>
降将之中,似乎真就有人开始不安了。</p>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程昱暗中找到了蔡中蔡和兄弟二人。</p>
“如今,我百万大军南下,江南指日可定不假。”</p>
“但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到定江南之后的事情。如何安定国家,如何布置各地军政,未来在北面的诸胡,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都是需要考虑之事。”</p>
“来去,不过一句话,我们要用最少代价,拿下东吴和南楚。”</p>
在程昱的口中,龟缩于江夏郡的刘备,已经是冢中枯骨,不值一提了。</p>
他给蔡家兄弟俩布置了“诈降”的任务。</p>
“此事,非二位将军不可。我们需要知道东吴水军的情报,联系东吴水军之中,愿意投效朝廷之人,不论他真降假降,只要有一丝裂痕,我们就能将其放大。”</p>
“二位将军,当年就和士颂有过嫌隙,后来江陵城内起义,又和蔡氏叛逆蔡瑁恩断义绝。”</p>
“归顺朝廷后,所得封赏却却不多。二位将军,可趁此会,就担心自己的降将身份,不被朝廷大军所容,又不能回去南楚,便只能投奔东吴,那周瑜必定收留。”</p>
“之后,二位可相行事,若有消息,可派人偷偷送回乌林大营即可。”</p>
“等到大军南下,二位将军自可再次回归大军之中。若是诈降过程中,另有重大收获,那也是南征奇功,日后封侯,也不是不可能。”</p>
程昱的话,很快就打动了这两人。</p>
毕竟事情没有难度,他们只用去收集情报,就是大功一件。</p>
而且现在他们去投身东吴,于情于理都得通。</p>
最后,更有天大的利益,驱使他们。</p>
他们这种本来没有出头会的二流武将,也能趁捞一些功劳,弄个关内侯之类的低等级侯爵。</p>
风险不大,却又有巨大收益的可能。</p>
对于蔡中蔡和二人而言,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事。</p>
当然了,他们也不傻,程昱什么身份,现在基本上就是曹操身边最为倚重的谋士,他亲自来这事,他们两人若是想要违背,只怕下场和孟达,赖恭也没有什么区别。</p>
于是,一天夜里,蔡中蔡和集中了自己的亲信下,同族宗兵骨干,驾着两艘战船,离开了曹营。</p>
他们以巡逻时偷跑的名义,投奔周瑜。</p>
周瑜听之后,亲自在水营边上迎接,保证他们二人在东吴的待遇。</p>
即便是鲁肃,程普等人提醒他担心“诈降”,周瑜也都是只是笑笑,反而下令各将领,一定要好好对待二蔡,不要猜忌,让二人尽快融入军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