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衙门贴布告开始,大名府的大街巷都忙碌起来。</p>
好像突然之间,许多空置的屋子,都改成了商铺。</p>
事实上,商贾们早就探得了消息,提前在几个大坊中都购买、赁了屋子,谢家也是如此,他们将自家的米铺、瓷器铺都开了过去,给年节预备用的货物一并摆上,琳琅满目的货物,竟比自家的老铺子的还全些。</p>
将好地界儿占全了,凭着他们对大名府的熟知,再加上自家的招牌,外人的生意很难挤进大名府。</p>
谢氏还在家中开了几次宴席,来往都是有头有脸的商贾,他们看着舆图,商议如何铺货、布局,总之但凡繁华的地方,绝不能落入旁人之,换句话,将城内买卖做成什么样,都是他们了算。</p>
到了坊市打开的前一日,谢崇峻特意带着管事将大名府转了个遍,看着自家新开店铺上落了匾额,左右相邻也是熟悉的字号,满意地点了点头。</p>
就算朝廷有新政颁发,也不能一操办好事,这里就是他们的天下,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逆着朝廷,只是防备巡检衙门罢了。</p>
突然设立的巡检衙门,看似不起眼,其实是马前卒,为的是整肃大名府坊市。真的让他们获得太多权柄,日后就别想在私底下动什么脚。</p>
正准备回谢家,谢崇峻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立即皱眉吩咐:“去谢氏的铺子看一看。”</p>
之前在巡检衙门,谢崇峻被谢玉琰激怒,原本的计策也被打乱,到现在他也没能得见贺檀,为此回到家中还被父亲责骂。幸好他有意压着,当日谢玉琰的那些话才没传出去,否则谢家就算不颜面扫地,他也在族中抬不起头。</p>
堂堂一个族长,竟然奈何不了一个妇人,这是什么道理?</p>
回到族中,他立即将所有与谢玉琰有关的东西一并抹除,大名府谢氏从没与那女子有过半点关系。</p>
“老爷,就是这里了。”</p>
马车停下,管事在外面禀告。</p>
谢崇峻掀开了帘子,向外张望,却没有瞧到想看的东西。</p>
“在哪儿?”谢崇峻再次询问。</p>
盯着杨家的眼线带回消息,谢玉琰向牙行赁了屋子做铺面,他心底还有些担忧,真怕那妇人真的有本事,一直让人注意这边的动静。</p>
管事回报几次,都没见杨家搬运什么货物进去,他也就没再深究,对他们来,开新铺子,在新坊市中布局更为重要。</p>
杨氏一族那些本事都在谢崇峻心中,那女子无非就是依托杨家做些事罢了。</p>
杨氏有自家有商队不假,但现在是冬日,他们又因为贩运私货被查,商队也就废置了。</p>
除了商队,杨氏中仅有几间杂货铺子,卖杂货能赚多少银钱?</p>
杨明山另辟蹊径贩些私货,才算勉强与城中几个大商贾搭上关系,允许杨氏带来的货物送入城内各家商铺中。毕竟哪家都有个货物短缺的时候,用谁的不是用?</p>
现在不一样了,谢崇峻知会下去,从今往后大名府的商贾不会再从杨家购置货物。</p>
杨氏族中少了银钱,哪有不闹的道理?那女子就会成为罪魁祸首,族人也容不得她。</p>
想要靠着杨氏立足,也得看谢家答不答应!</p>
“老爷,就是那间屋子。”管事的声音打断了谢崇峻的思量。</p>
谢崇峻皱眉顺着管事指的方向瞧着,目光所及之处就在坊市一头,一间不起眼的房屋。</p>
也没有挂匾额,进出的人穿着粗布打补丁的衣裳,低着头不知忙碌些什么。</p>
这哪里是铺子?</p>
如果不,还以为只是寻常的住处,还是那种下等户所在。</p>
“你确定?”谢崇峻见识过谢氏的厉害,心中起了疑惑。</p>
管事道:“我们守了许久,肯定没错,那谢妇人还来了几次,带来工匠砌炉台,看样子是要做些吃食。”</p>
不是他不仔细打听,在那屋子里做活儿的人不多,有个管事的,就是个农妇,不太会话,问她什么,她就是摇头,再不:“过几日开张,你们就都知道了。”总之就是嘴严的很。</p>
管事道:“最可能的就是在这里卖石炭。”这还是他让人假扮坊民打探出来的,至于卖热水就是个由头罢了,热水能卖几个钱?</p>
听到这话,谢崇峻失去了兴致,放下帘子吩咐:“回家吧!”</p>
</p>
这么个屋子,开上十个、八个往来的银钱也有限,对他们着实算不上什么威胁,他甚至怀疑,谢氏这样做就是要故意牵扯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在新铺面上分心。</p>
“还用盯着吗?”管事问谢崇峻。</p>
谢崇峻摇头:“明日开张还有许多事要忙,这边暂时不用再安插人。”这么个地方,用不了几日就得关门。</p>
为了稳妥起见,谢崇峻道:“给闲汉些银钱,让他们来回报个信儿。”</p>
杨氏这铺子不管卖什么,城内与他们交好的商贾都不会去买,否则就是与谢家作对,这一点他们都清楚,用不着他特意去叮嘱。</p>
管事道:“老爷就放心吧,我定将这事办好。”</p>
</p>
谢玉琰的水铺里。</p>
郑氏打量整个屋子,角落里堆放了一些藕炭,水桶等物都整齐地放在另一头,灶台烧了几晚,已经彻底好用了。</p>
两口新打的大锅,被她刷的透亮。</p>
能想到的东西,他们都安排好了,可想到明日开张,郑氏就心慌的不得了。</p>
外面有不少新开的铺面,那些铺子的伙计站在街面上吆喝,她没去凑热闹,光听着都知晓他们卖些什么,每日都有不少人过去围看。</p>
谢氏布行的铺子离这里不远,她听到不少人谈论,等到新铺子开张就去抢买新样式的布帛。</p>
相比他们就冷冷清清。</p>
除了她找了村中女眷来忙碌,再就是三河村的人将做好的藕炭送过来,来打听他们卖什么物什的人,加起来不过七八个。</p>
谢娘子还让杨氏族中郎妇前来帮忙,安排的这么好,万一没有人来买热水,郑氏都觉得对不住谢娘子。</p>
这就是为何,谢娘子给了她工钱,她却都不敢动,真的卖不出去东西,她得将那些还给谢娘子才是。</p>
“今晚我不走了,就住在铺子中。”郑氏看向几个同村妇人。</p>
妇人们互相看看纷纷道:“那我们也留下,人多了,好办事,明天一大早咱们就将水烧好了。”</p>
其实她们也提前在周围坊中走动了,告诉大家他们铺子卖热水,家中有需要的尽管来买,她能看出有人动心,但到底会不会来谁也不知晓。</p>
藕炭倒是卖出去一些,只不过大家用着依旧不放心。</p>
郑氏深吸一口气道:“我们就按娘子吩咐的做好,开始没人登门也没事,娘子了,我们可以慢慢来。”</p>
妇人们纷纷点头。</p>
郑氏继续在铺子里走动,等到天黑下来,她才又叹口气。</p>
明日开张,她还以为谢娘子能来呢</p>
谢娘子就这般放心?</p>
</p>
杨家。</p>
谢玉琰也在听杨钦那些新开铺子的事。</p>
杨钦道:“咱们要不要也买点炮竹?要不然我与师兄们过去敲锣也行。”</p>
“炮竹就不用了,”谢玉琰道,“我们又不是什么大店,不需要那些东西,敲锣也不用明日去。”</p>
杨钦眨了眨眼睛:“那要何时?”</p>
“三日后吧,”谢玉琰道,“可能还会更晚些。”</p>
杨钦张嘴还要什么。</p>
谢玉琰先道:“这桩事用不着你们,你们好好读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