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如意 > 第453章 家里来人
    遣退了幕僚,柳佐郎推开窗子,站在外面的护卫立即走进来。</p>

    柳佐郎吩咐了几句,那护卫点点头,利落地出了门。</p>

    柳佐郎再次将王晏的名帖拿出来看,明明上面什么话都没有,他却好像从中看到许多意思。</p>

    这些年也有不少人来拉拢他,支持新法的有,反对新法的也有。</p>

    王相公的新法,他不是全然都赞成,尤其是王相公为了推行新政的极端做法,让他很难苟同,所以他不曾在明面上,有过支持新法的言语。</p>

    官家这两年身子越来越不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王相公不再做宰辅,那新法就要面临打击,出于这个考虑,许多人心中都另有打算。</p>

    所以,他该站在哪一边?</p>

    老幕僚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就走向了柳二郎的屋子。</p>

    柳二郎正伏案奋笔疾书,旁边还有四个读书人凑在一起看那文章。</p>

    柳二郎向众人道:“刻印出去的文章不能有半点错,就算是坊间听到的那些消息,也得确定真假,若是衙署没有定案的一律不准取用。”</p>

    几个读书人纷纷点头。</p>

    柳二郎道:“咱们要写就写点有用的东西。”</p>

    这样的言论柳二郎不止过一次,跟着他一同撰写报的人,对此都格外的认同,以他马首是瞻。</p>

    “耽搁大家筹备殿试了,”柳二郎看着几个人,“但是第一次在汴京印报,绝对不能假旁人。”</p>

    从湖州来的黄宗武格外健谈,听到这话接口道:“柳兄莫要这般,既然大家一起决定要做,自然就得做到最好,在报上多花了些功夫,我们就每日少睡几个时辰用来读书。”</p>

    另外几人也点头。</p>

    江陵府来的胡应也道:“宗武兄的没错,再者若不来汴京,我们还做不得这样的事,就算此次没有高中,有了这报,我们也算没白来一趟。”</p>

    屋子里一下子喧闹起来。</p>

    “杨兄和翁兄要晚些到,他们也能分到一些,眼下大部分文章都已经完成,大家再坚持坚持。”</p>

    几个人脸上都满是激动的神情。</p>

    老幕僚等到里面人完话,这才伸敲了敲门。</p>

    厮出来看立即道:“何管事。”</p>

    柳二郎听得这话,立即将中的纸笺递给旁边的人,还向他们使了使眼色。</p>

    “何叔,”柳二郎上前向何道生行礼。</p>

    何道生一脸笑容,带着柳二郎去一旁话:“你们是在读书还是”</p>

    “读书,”柳二郎道,“大家猜测殿试题目,各抒己见。”</p>

    何道生点点头:“那就好,你父亲还问起报的事。”</p>

    柳二郎面色微变。</p>

    何道生继续道:“莫要因为做报耽搁了读书,否则你父亲定会将你关起来,到时候你想出去走动,都不可能了。”</p>

    这话倒是提醒了柳二郎,他最好到外面租个院子撰写报,这样父亲就不会注意到他。</p>

    </p>

    不然真的像何道生的那般,父亲将他关起来,那就耽搁了报的刻印,这要功亏一篑。</p>

    “你父亲每日繁忙,”何道生再次嘱咐,“莫要再给他添乱子。”</p>

    柳二郎道:“何叔放心吧,我知晓。”</p>

    何道生伸拍了拍柳二郎:“你长大了,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你父亲有才气,却没能遇到好会,这些年反倒愈发谨慎了,柳家将来还要靠你。”</p>

    何道生几句话,将柳二郎的热血沸腾,觉得自己肩膀上多了重量。</p>

    他们柳家几代读书,却都没能出头,到底是因为什么?或许就是因为太过规矩,养成了古板的性子,反而不得施展。</p>

    “好了,没有别的事了,”何道生道,“我回去与你父亲,你们几个在书房里做文章。”</p>

    柳二郎再次向何道生躬身行礼,有了何道生的提醒,在报刻印之前,他不会再带入家中,父亲问起来,他也不会承认,将来报发了,在汴京传起来,他再去向父亲认错不迟。</p>

    </p>

    汴京。</p>

    郭雄的船队陆续靠岸,不过这次船工没有急着卸货,而是先让乘船的人登岸。</p>

    周大踩在地上,却还是感觉脚底下一阵晃动,就似还在船上一般,好半晌他才适应了几分,开始伸接应其他人下船。</p>

    周大是永安坊的人,与李阿嬷、杨山一样最先入乡会,帮着管乡会上的事。他原本是木匠,后来却接了修砌炉灶的活计,他下有三十几个人,分为几拨人,整日在大名府和附近州府忙碌。</p>

    这次接到消息要来汴京,周大就挑了最好的十几人带了过来。</p>

    众人都登了岸,这才向四周看去。周大只觉得看得眼花缭乱,汴京可比大名府要繁华多了。</p>

    “大娘子没来之前,这里还没几个人,”郭川向周大道,“后来大娘子买了地,开了食肆、驿铺、茶楼和香水行,这里才热闹起来。”</p>

    周大眼睛一亮:“你大娘子在这里有铺子?”</p>

    “这里买卖好的铺子,要么是大娘子的,要么跟大娘子有关,一会儿你看看就知晓了。”</p>

    郭川正着话,杨宏带着几个人迎过来。</p>

    杨宏见到大名府的人,就似看见了亲人,心中别提多激动了,忍不住开口询问:“怎么样?大家都好吗?”</p>

    “好,”周大声音洪亮,“咱们的水铺子、泥炉都卖得好,市集也做的好。每天早晨街头挑水卖洗面水的,咱们的报也是抢货,若是下晚了,定然就买不到了,现在都有人靠着抄写报赚银钱了。”</p>

    “咱们乡会人也越来越多,洺州、博州、相州都有人前来入会,我这次来,李阿嬷还让我问问大娘子,能不能在那几个州开个买卖,给当地乡会寻个落脚之处。”</p>

    “大娘子应当会答应,”杨宏指了指前面,“一会儿带去你看看茶楼,咱们乡会在汴京的落脚地,就在那茶楼中。”</p>

    周大被杨宏勾起了兴致,哪里还能等,立即道:“咱们先去拜见大娘子,然后就去看茶楼。”</p>

    杨宏带着众人往前走,是先拜见大娘子,但这一路也经过自家的买卖,杨宏少不了讲给众人听。</p>

    周大这一路其实有许多话想要与大娘子,主要就是大名府买卖和乡会的情形,不光是报喜,也有几分得意。</p>

    至少证明他们在大名府做的好。</p>

    可现在看着那些大娘子新开的买卖,他想的那些话,登时有些不出口了。</p>

    照顾孩子花了些时间,更新就迟,晚上还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