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红楼重生之诡凤 > 第221章 上上大吉
    “之前先李庶人生和恪之前,精神好得很,还天天出门逛。但太子妃怀陶哥儿的时候,怀相就不大好,在床上躺了三四个月。</p>

    “想来也是要看个人体质。</p>

    “孤跟父皇过了,请太医院的妇科圣孔老太医过来照看梅氏。这两日老太医偶感风寒,的是五日后来东宫值守。</p>

    “到时候你跟孔老太医好好问问清楚,让他交待段嬷嬷,想来就妥当了。”</p>

    事涉梅若芹的孕事,太子耐心极了。</p>

    王熙凤连连点头,放了心。</p>

    太子看她模样,几口喝完了碗里的粥,又把碗递过去,示意再来些,笑道:“你这年纪,倒比产育过的人还要谨慎周全。”</p>

    “殿下也知道的,妾身自幼也是有父母仔细呵护过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也是有人把教导过的。</p>

    “虽然后头遭了变故,孤身长了几年,有些愤世嫉俗;但该怎么着才算得上亲人,妾心里明镜一般。</p>

    “自从进了东宫,梅姐姐和耿姐姐照看妾身,比亲姐妹也不差什么。</p>

    “如今她有了身孕,对妾身和耿姐姐来,便如同我二人的孩子一样的。</p>

    “所以妾身才格外上心。”</p>

    王熙凤着,把粥碗添满端过去,却见太子的眉梢高高挑起,显然是有些其他的意见想要发表。</p>

    她反应过来,立即又绽开笑颜:“更何况,这应该是太子爷入主大明宫后降生的第一个孩子,带着吉祥的好兆头来的!</p>

    “妾身既然领了这良娣的俸禄,自然要尽心尽力地护着这个孩子、来报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了!”</p>

    太子神情微霁,低头喝了粥,放了碗匙。</p>

    王熙凤见状,知道他这是不吃了,忙向走得远远的庆海和鉴忠示意。</p>

    众人向前,该收桌子的收桌子,该伺候盥洗的伺候盥洗。</p>

    唯有王熙凤,心翼翼地站在旁边,等着太子的下一段话。</p>

    收拾清爽了,太子推案而起,在大殿上漫步。王熙凤急忙跟上。</p>

    “前儿又有人在父皇跟前提起水溶,孤便搭了个话。最后到水溶的亲事时,孤便了贾女史的爱慕之情。</p>

    “父皇很高兴,这两家本就是世交,彼此长辈都是看着两家的孩子长大的,知根知底。</p>

    “因此巴巴地让人挑个黄道吉日来。</p>

    “钦天监便要了二人的八字去合。</p>

    “今儿下晌,肃王进宫,来送他府上和永宁府上给母后抄的祈福经卷。</p>

    “后来到了父皇跟前,着着便提到母后挂心贾女史,又想替她求情。</p>

    “父皇立即便命钦天监来报,是八字合过了,上上大吉,三天后,也就是十九便是最近的黄道吉日。</p>

    “所以,到了那一天,父皇便会传旨赐婚。”</p>

    太子完,感慨地一声浩叹,负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轻笑一声,道,“原来只有孤一个人,是一直想要做孤臣、纯臣,与谁都不曾有过交接。”</p>

    </p>

    王熙凤气哼哼:“肃王真是八爪鱼一样,哪里都要伸一只进去!贾家的事儿他想张罗就张罗去,做什么没达到目的就灌殿下的酒?</p>

    “殿下也真是好脾气,您怎么就依着他喝了呢?当着陛下,想要推脱多容易呢!”</p>

    太子听着这话里总是心疼自己,心头微暖,笑道:“他是想灌我的酒,我也是看着他一口气憋得难受的样子,心里痛快,倒也的确想喝两盅。</p>

    “无妨的。倒能指着这个明儿晚些过去大明宫,也躲了皇后娘娘寻趁。”</p>

    王熙凤一听,两道细眉顿时皱了起来,想了想,心建议:“殿下,不如,您今儿晚上去哪个嫔御的宫里安置?”</p>

    太子脚步一顿,脸上露出戏谑,然而一转念,又显出不悦:“母后总不会明日一早便命人来丽正殿找我麻烦吧?”</p>

    “妾听,肃王今晚夜宿皇后殿。”王熙凤叹了口气。</p>

    太子沉默下去,思索了一会儿,方抬头命庆海:“告诉宜秋宫正殿,孤今晚留宿。”</p>

    王熙凤的眼睛瞪得溜圆:“殿下!梅姐姐正在害喜,动不动就吐”</p>

    “孤去看看她,然后睡在外间榻上。一来有段嬷嬷守门,没人敢硬闯;二来明早她也能少赖一会儿床。”</p>

    太子无奈地笑,伸了指遥遥点一点她,“管得可真宽!”</p>

    王熙凤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请罪。</p>

    太子摆了摆:“你去吧。孤再看一会儿折子。”</p>

    王熙凤告辞,临走不放心,又叮嘱道:“梅姐姐每天睡得早,殿下不要太晚过去,不然她走了困,又该夜不安枕了。”</p>

    太子不耐烦了,本已坐在长案后捡了一本书展开,闻言啪地摔在案上。</p>

    王熙凤赶忙利落屈膝告退,转身一溜烟儿跑了。</p>

    “就这样话多!”太子嘀咕一声,再度捡起书来,却又看不下去,转头问庆海,“刚才长赢来,陶哥儿读书习字都很刻苦?</p>

    “孤记得先前太子妃教他念三百千时,他是不大乐意的。”</p>

    庆海笑道:“那不一样。太子妃哄着郡王读书,心里就先觉得孩子委屈了,言行中不由自主便带出来怜惜。</p>

    “孩子嘛,在这种事上都聪明得很,知道一撒娇哭闹就可以不用功,哪一个会主动自觉呢?</p>

    “林大人就不一样了,他第一个先是老师,会认为学生读书乃是天经地义。</p>

    “再来郡王早慧,极为聪敏懂事,林大人又没有儿子,一片心只要扶保郡王成器,自是想方设法激励。</p>

    “奴才听,林大人生怕郡王厌学,每过一个时辰,是必要带着郡王在宫里逛逛,讲讲旧典故事的。郡王常常听得入迷,央求多讲几个呢!”</p>

    太子呵呵地笑,点头道:“如海有耐心,有风度,这几年先替孤教导陶哥儿。过些年陶哥儿可以换个先生了,孤得给如海寻个好差事!”</p>

    庆海笑着弯腰:“太子英明。”</p>

    “行了,坐不住,不看了。走吧,现在就去宜秋宫。梅氏的棋下得好,孤也很久不曾有闲心谈了。”</p>

    太子动了兴,闲庭信步,去了宜秋宫。</p>

    当晚,梅若芹笑靥如花、温柔似水,太子软语温存、情意绵绵,二人就着月色红烛,窗下对弈,风雅非常。</p>

    不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