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办公室广场里,大家一起讨论了许久。</p>
最终大家竟然一致决定,要从山里接山泉水下来,至于自来水公司的水,他们是不愿意去接的。</p>
一是需要钱,二是怕不太干净。</p>
哪里的水,都没有山沟村的山里流下来的山泉水干净。</p>
很多村民都是这样认为的。</p>
毕竟山沟村四面环山,青山绿水的,哪需要别人统一安排自来水供应?</p>
“大家确认都要接山泉水吗?我可事先明了,如果接山泉水,那是需要自己出材料钱和人工费的!”</p>
张忠田对大家这个决定略感意外。</p>
毕竟这次大家没有再捡便宜。</p>
不过虽是预料之外,但却也情理之中。</p>
农村人自然都会觉得自家的东西比较好,不单单这自来水觉得自家的东西好,就连稻谷,花生,玉米,蔬菜,水果,猪肉,鸡肉,等等,他们都会觉得自家出产的比较好。</p>
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p>
城里的东西,要么放农药,要么加化学物品,哪有农村的干净?</p>
“大家一起凑钱,估计也出不了多少,一户一两百块,应该就够买材料费用的,至于人工费,那更加不用花,只需要每户都出一个劳动力去干活,哪还需要人工费?”</p>
这时候,一个村民如此道。</p>
大家开始附和:</p>
“对对对,就是!”</p>
张忠田面露一丝为难。</p>
原本他想着将自来水工程也承包给王长根去做的,但是现在大家自己出钱自己出力去做,那就不存在承包给谁的问题了。</p>
就怕王长根不乐意。</p>
不过好在,看王长根的脸色带着笑容,似乎并没有不乐意。</p>
张忠田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p>
于是乎,自来水工程,就这么商量确定下来了,接下来需要去勘察水源,然后计算开支,然后再凑钱,最后号召大家一起开工,这些工作,都需要张忠田这个村委书记来亲自主持,有得他忙的。</p>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p>
现在还得商量最后一件事。</p>
那就是村里文化室的建设。</p>
“最后一件事,文化室的建设,文化室建设,镇政府那边会拨款扶持,和道路硬化一样,不需要我们自己出钱,但是,我们必须在村里选一块地来做文化室,这是问题的难点。”</p>
张忠田看向大家,询问:</p>
“大家觉得选在村里哪个地方建文化室比较好?”</p>
一众村民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p>
“要我,要不就选在祠堂外面那片空地!”</p>
有村民给出建议。</p>
这建议在大多数村民眼里,都是个不错的建议,因为文化室和祠堂连在一起,那以后村里有什么活动,都可以在那边举办。</p>
然而,这时候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p>
“我反对!祠堂门外,那是我家的地,我还想着以后有钱了,在那建新房子呢,如果用来做文化室了,那我以后去哪建新房子?”</p>
众人当即没话了。</p>
人家自己的地,确实不好强求拿来做文化室。</p>
“要不就建在村口吧,村口是咱们山沟村的门面,而且那地方是村委的公共用地,没有规划给谁。”</p>
有人这时候又提出这么一个建议。</p>
然而,另一个人又立即站出来反对。</p>
</p>
“我反对,要是在村口建文化室,那我的卖部岂不是要拆掉?”</p>
站出来反对的这人,赫然是村口卖部的老板,李云霞。</p>
此时李云霞已经步入中年,她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因为超生罚了不少钱,丈夫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拿不到多少钱回家,她就指望那卖部维持生活。</p>
所以,有人要拿村口那块地来建文化室,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p>
钟建国也反对在村口建文化室:</p>
“哪有在村口建文化室的?我去过那么多村庄,就还没有把文化室建在村口的,一般要么建在村子中心,要么就是建在祠堂附近!”</p>
钟建国反对的原因和李云霞大同异,他的卫生站也在村口,如果在村口建文化室,他的卫生站也要跟着拆迁。</p>
“要不就建在村子最中心吧。”</p>
有人顺着钟建国所的话,提出这么一个建议。</p>
“村子最中心在什么地方?”</p>
有人提问。</p>
“村子最中心,就在村心塘。”</p>
山沟村的最中心,是一个池塘。</p>
整个村子都是围绕着那个池塘建设的。</p>
听人,那池塘原来很大的,有五六亩地那么宽阔,后来池塘里的水逐渐枯竭,最后变成了现在不足一亩地的面积。</p>
现在那池塘也是属于村委的集体财产,池塘三年一租,轮流租给当地村民养鱼,现在承包这鱼塘的,是猪肉荣,而且今年就会到承包期。</p>
猪肉荣憨憨笑着问道:</p>
“那岂不是要把村心塘给填平了?”</p>
有人就回答:</p>
“如果在村子中心做文化室,那估计就真的需要把那鱼塘填平。”</p>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议论纷纷。</p>
总体而言,都同意填平村心塘来做文化室。</p>
这时候,梁援朝却突然来了一句:</p>
“那可是咱们山沟村的风水眼,确定真要填平来做文化室吗?”</p>
众人闻言,都不由一愣。</p>
大家其实都有听过那个传闻。</p>
传闻山沟村的兴衰,和村心塘里的水量有关,水越多的时候,村里的人丁越兴旺,水越少的时候,村里的人口越凋零。</p>
就目前这状况而言,正巧和这传言相符合。</p>
十几年前,村心塘还有三四亩的面积,那时候山沟村那叫一个热闹。</p>
而如今,村心塘枯水了,周围都成了菜园,甚至成了荒地,湖水的面积,只剩下一亩不到。</p>
而山沟村的常驻村民,已经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一。</p>
新生儿那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下来,在山沟村出生的孩子,连十个都没有。</p>
山沟村学,更是因为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停办。</p>
这村心塘的水量,似乎真和山沟村的命脉紧密相连。</p>
如果将村心塘都填平了,一点水都没有了,那以后山沟村会不会走向破败,甚至消亡?</p>
农村人都是比较相信风水玄学的。</p>
所以梁援朝这话一出,大家面色都变得凝重起来。</p>
村心塘关乎山沟村的生死存亡,可不能乱搞。</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