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以为</p>
灭燕,是我大乾的最优选择。”</p>
听了郭嘉的分析谋划,李儒、贾诩等一众顶级谋臣们,脸上都露出欣赏与赞许之色。</p>
郭嘉,不愧是能跟他们一同并列的顶级谋臣。</p>
他心中有着对司马懿的恨,却并未因仇恨而冲昏头脑。</p>
郭嘉给袁耀出的计策非常理性,是最适合大乾如今局势的策略。</p>
主公能多一个这样的良谋奇佐,真乃幸事。</p>
事实上,如果郭嘉提议猛攻虎牢关,不顾大乾而攻汉,那李儒、贾诩他们全部都要反对。</p>
可郭嘉并没有这么做,这种大局观,赢得了众人的钦佩。</p>
袁耀点点头,对众人道:</p>
“诸位以为如何?”</p>
李儒摇着黑羽羽扇,笑道:</p>
“奉孝先生之策,我很赞同。</p>
灭掉伪燕之后,天下大局便彻底定下来了。”</p>
步骘道:</p>
“北上灭燕,独霸天下十州!</p>
唯有我大乾,拥有此等气魄。”</p>
袁耀看着众人振奋的表情,道:</p>
“既然诸君都没有异议,那便从奉孝先生之策,准备伐燕!</p>
子敬,你想办法,将两个伪汉安抚好。</p>
在孤灭燕之后,回头再收拾他们。”</p>
鲁肃拱应道:</p>
“唯。”</p>
袁耀刚收郭嘉的时候,也在思考郭嘉投效自己,会不会存有私心。</p>
经此一计,袁耀就再无疑虑了。</p>
袁耀笑着对郭嘉道:</p>
“奉孝,汝所提之策甚好。</p>
既然要伐燕,奉孝可有破燕良策?”</p>
“有。”</p>
郭嘉很是自信,对袁耀道:</p>
“主公,大燕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自称天下最强之国。</p>
可实际上却内部矛盾重重,隐患极重。</p>
我大乾想要破燕,不必损耗大军、劳民伤财。</p>
只需用一计便可。”</p>
“这计策,便是‘人心’。”</p>
听着郭嘉在那侃侃而谈,贾诩没来由的松了一口气。</p>
主公麾下多了这个郭奉孝,真好啊!</p>
有他在,自己省了不少事。</p>
以人心之策破贼,贾诩也想到了,可他实在不想给袁耀献策。</p>
不是他不够忠诚于袁耀,而是干这个活实在累,还有风险。</p>
虽然能立下功劳,可他贾诩的功劳已经够了。</p>
他现在就想在金陵城养养花种种草,没事再听听曲,不想再折腾了。</p>
能者多劳,就让郭嘉这种有能力的年轻人,多给主公分忧好了。</p>
他贾诩躺在功劳簿上,也能一辈子荣华富贵,何必出这个风头?</p>
其实在郭嘉没来之前,贾诩一直也是这个态度。</p>
只不过那时候袁耀一直揪着他不放,贾诩也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力为主公分忧。</p>
吃主公的俸禄,主公都问到你了,你还拿不出良策,那像话吗?</p>
总之贾诩的态度一直是不主动、不拒绝。</p>
主公问我,我就献上一计。</p>
不问我,我也乐得清闲。</p>
除非是会对大军造成重大损失的大事,贾诩才会主动献策。</p>
些许事,贾诩根本就不放在心上。</p>
对于郭嘉这个新谋士,袁耀很满意。</p>
</p>
从袁耀的角度来看,郭奉孝还是挺有上进心的。</p>
他投大乾,并不只是为了给曹操报仇。</p>
或许还存着助自己成就霸业、名垂青史的心思。</p>
郭嘉有这样的心思,就好办。</p>
自己善用郭嘉之计,甚至可抵十万精兵。</p>
袁耀对郭嘉问道:</p>
“奉孝先生,敢问这‘人心’二字何解?”</p>
郭嘉轻声解释道:</p>
“袁绍麾下人心不齐,矛盾重重。</p>
他的谋臣、武将之间都有矛盾。</p>
而其中最激烈的茅盾,便在袁绍的三子身上。”</p>
“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皆是野心勃勃之辈。</p>
他们都想争夺伪燕太子之位,将来也好更进一步,当上伪燕的皇帝。</p>
我大乾若能挑拨伪燕诸皇子内斗,必然能将其国力削弱到一个极低的地步。</p>
到那时,主公想取燕地,岂不是易如反掌?”</p>
袁耀道:</p>
“袁绍诸子矛盾虽深,可也没到不可调和的地步。</p>
以袁绍的威望,足以压制住他们。</p>
想让袁绍的儿子闹出大乱,只怕也不容易。”</p>
郭嘉应道:</p>
“所以,当有智谋之士前往燕地,为主公施行此策。”</p>
贾诩闻言,不留痕迹地退后半步,退到了人群之中。</p>
之前主公谋划西凉,便让自己走了一遭。</p>
虽然自己有惊无险的回来了,可贾诩心里很清楚,在西凉的每一天,自己都有丧命的风险。</p>
这种危险,贾诩可不想再经历一次了。</p>
贾诩不想玩命,郭嘉却不怕。</p>
郭嘉对袁耀一拱,正色道:</p>
“嘉这条命,是主公给的。</p>
为了主公大业,吾纵然舍去性命,亦在所不惜。”</p>
“吾愿亲自前往燕地,为主公谋划布局!”</p>
郭嘉这一番言语,更加赢得了众人的钦佩。</p>
这郭奉孝,是真愿意为大乾出力啊!</p>
刚刚投效主公,还未来得及享受金陵城的繁华,更未享受到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荣华富贵,便要前往燕地。</p>
这样的良臣,谁敢质疑他的能力?</p>
谁又敢他对主公不够忠诚?</p>
袁耀麾下的臣子们几乎可以肯定,只要郭嘉这次能够成功施行他的计策,助袁耀攻取大燕。</p>
那么他便能凭此功劳,成为最受袁耀信任的谋臣之一。</p>
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就更不在话下了。</p>
袁耀还未表态,一直站在郭嘉身后的杨修也开口道:</p>
“主公,臣也愿往!</p>
袁绍子嗣众多,对嗣位最有竞争力的便是袁谭、袁尚二人。</p>
我与奉孝先生一同赶赴燕地,把握更大一些。”</p>
袁耀沉默片刻,对二人道:</p>
“潜入燕地的危险,你们知晓吧?”</p>
郭嘉笑道:</p>
“主公,想要成就大事,又岂有不冒风险的道理?”</p>
“好,既然尔等有此心,那孤就不多劝了。</p>
孤会让锦衣卫与乌衣卫,全力配合你们。</p>
此战功成之际,孤必以国士相待!”</p>
袁耀又与众文武商谈了数个时辰,一直到了夜半之时,众人才散去。</p>
如今乃是大乾建龙三年深秋,袁耀将用兵的时,定在了建龙四年春。</p>
虽然距离大乾出兵还有半年之久,可袁耀的种种准备与谋划,已经如一张大般铺开,影响整个天下的局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