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锵——</p>
武将们都是莽夫,闻听此言,在蓝德勇带头拔刀之后,一时间拔刀之声绵延不绝,并且步伐朝着皇帝曹子建逼近。</p>
皇帝吓得大惊失色,就连声音也变得尖锐起来。</p>
“啊!!!”</p>
“你们你们想要施加刀兵于朕吗?”</p>
此时此刻,帝王威仪荡然无存。</p>
或者曹子恒帮了贾凌云大忙,他亲将曹子建的威仪全部打落。</p>
曹子建本以为逃脱了曹子恒、龙沽之乱,没想到又入虎穴,现在看来,不跪也要跪了。</p>
曹子建撩袍刚要下跪,贾凌云连忙扶住皇帝,同时瞪了一眼身后的众将。</p>
“都把刀收起来!!”</p>
嗖嗖嗖——</p>
听的贾凌云这么,众将这才不情不愿收起了兵刃,但是眼神中的犀利之色未改,曹子恒吓得往贾凌云身后缩了缩。</p>
贾凌云连忙安抚道。</p>
“陛下不要慌,他们跟你开玩笑呢!!”</p>
“自古只有臣跪君,哪有君跪臣的道理!!!”</p>
曹子建:</p>
都尼玛拔刀了,还跟朕开玩笑?真拿朕当孩哄?</p>
“汉王意欲何为?”</p>
贾凌云拍了拍曹子建的以示安慰。</p>
“陛下放心,臣此次前来帝陵,只为救天子于危难之间,绝不会伤害陛下。”</p>
“臣所部人马,皆是大魏良臣贤才,请陛下不要疑虑。”</p>
听到贾凌云这么,曹子建悬着的心才总算放下,见众将心生不满,唯恐生变,连忙哭着跟贾凌云认错。</p>
“汉王,朕听信谗言在先,以至于不信任汉王,结果酿成今日大祸,恳请汉王千万不要介意!!”</p>
曹子建着,连忙一辑到底,给贾凌云行了个晚辈之礼。</p>
贾凌云坦然接受,随后才缓缓道。</p>
“陛下言重了,天子无错,从来只有犯错的臣子,不会有犯错的君王”</p>
贾凌云与曹子建话时,一众文臣武将也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商议对策。</p>
原本后面投靠的高阔海本应人生地不熟,奈何这家伙是社牛。</p>
一来二去与六部尚书们关系密切,称呼起来也异常亲密,什么老法、石、老耿等等</p>
而六部尚书知道高阔海是贾凌云父亲留下的人,对其也是谦卑尊重,至于高阔海没大没的称呼,没人会去计较。</p>
蓝德勇长话短将密林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一众文臣,毕竟比起禅让这种事,文人操作起来永远比武将还要娴熟。</p>
蓝德勇愤愤不平。</p>
“按我,现在就是最佳的时,直接一刀将曹子建给杀了,汉王自己登基称帝,一切顺理成章!!”</p>
蓝德勇的话引得一众武将纷纷响应。</p>
“蓝将军所言甚是,放眼如今的魏国,汉王一呼百应,天下谁敢不尊?”</p>
“糊涂!!!”</p>
不待几人完,身为贾凌云学生的石秀站出来道。</p>
“自古以来人物怕官差,大人物怕历史,青史留名,浓墨重彩,翻遍历朝历代,禅让者无不是一让再让然后三让,而受禅者无不是一辞再辞三辞,如此反复三辞三让之后才能登基。”</p>
“你们也是可笑,直接在密林就开始劝老师登基了?”</p>
“这么敷衍的就请汉王登基,汉王怎么可能会答应呢!!”</p>
武将们听了也是连连点头。</p>
“汉王当初受爵王位时,也是三辞三让,倒是我们唐突了!!”</p>
“石大人果然是汉王的高徒,总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p>
</p>
“可可现在怎么办呢?”</p>
“唉!!!你们文人就是麻烦,换做阿朵哆,一件皇袍过来就敢登基!!”</p>
武将们面面相觑。</p>
这傻子不要命了么</p>
也对他都敢当太子这话牛人干牛事!!!</p>
这话估计只有阿朵哆出来才不会让贾凌云生疑,但阿朵哆彻底把话头堵死,一时间没人敢接茬再什么,毕竟他们可没阿朵哆在贾凌云心中的地位。</p>
阿朵哆还没意识到自己错了话,见现场沉默了,连忙呵斥道。</p>
“哎!!”</p>
“让你们拿个主意,你们都看着阿朵哆干什么,话呀!!”</p>
法允脸色铁青,跟众人使了个眼色。</p>
“要不我们还是从长计议?”</p>
“嗯!!!!”</p>
法允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肯定,随即四散离开,阿朵哆都敢穿皇袍了,谁还敢跟这个傻子玩。</p>
“汉王!!!”</p>
曹子建知道贾凌云有如此大功,若是自己没有奖赏,只怕诸将心中更会不满,随即马上道。</p>
“朕身陷囹圄,是汉王率领诸位爱卿救朕出来,朕有意拜汉王为相父,恳请汉王同意!!”</p>
相父便是干爹的意思。</p>
若是在回辽东之前,皇帝出这个想法,贾凌云会毫不犹豫的同意。</p>
可自从贾凌云从辽东回来后,他与皇帝心生嫌隙,贾凌云早已没有了辅佐帝王之心,更何况成为相父之后若是再想篡位,只怕落人话柄,贾凌云坚持不受,连忙推辞。</p>
“陛下的心意微臣心领了,只是臣闲云野鹤惯了,受不得这种束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p>
皇帝一时语塞。</p>
凡是皇帝的相父,无不是大权独揽,比如蜀国的诸葛方,现在贾凌云不要相父尊号,一时间皇帝也不知该怎么赏赐贾凌云了。</p>
“这”</p>
“朕朕是真心想请汉王当朕的相父,每日教导朕”</p>
“昂!!臣也是真心不想当相父的,臣已经年迈体弱,没有心力再教导陛下了。”</p>
“可汉王才不过二十岁呀”</p>
“心老了!!!”</p>
文人们听见贾凌云不愿意当相父,心中大喜。</p>
“汉王乃是念旧之人,今天拒绝当皇帝的相父,就是怕被感情羁绊,看来只要我等好好运作,从龙之功不远矣!!!”</p>
法允连忙站出来拱道。</p>
“陛下,既然汉王不愿当相父,而陛下又十分信任汉王,不如封汉王为摄政王,列于众王之首,总揽魏国军政,替陛下排忧解难,不知陛下以为如何?”</p>
法允这句话等于是把曹子建放在火上烤,逼他不得不同意。</p>
你刚刚不是汉王劳苦功高么,现在要个摄政王应该不过分吧?</p>
曹子建也知道摄政王意味着什么,可面对帝陵现在的局面,他根本无力反抗。</p>
“是爱卿所言甚合朕意,朕也是这么想的”</p>
见皇帝同意了,法允连忙转身跟六部尚书道。</p>
“趁着中书省的官员都在,今日便拟旨吧!!”</p>
“对对对,这事儿宜早不宜迟,现在魏国经历了动乱,百废待兴,汉王应该要挑起担子啊!!”</p>
“快快拟旨!!!”</p>
六部尚书连同中书省的官员们随即匍匐在地上,因地制宜奋笔疾书,很快一道诏书便拟好了,经过贾凌云修改几笔后迅速昭示魏国。</p>
昭曰:</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先帝先祖之功,方有今日之业,朕躬德薄,酿此大祸,受制与陵,幸得汉王贾凌云不畏生死,才脱囹圄之灾,朕思之再三,愿与永乐宫修习读书,识文断字,然魏国不可无主,汉王贾凌云聪慧锐捷,果敢勇猛,更兼有救驾有功,思之前者,封汉王贾凌云为摄政王,总揽魏国一切军政,朕在永乐宫闭读期间,汉王事如君王事,钦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