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院出来时,萧天洛和林通去了客舍,看到里面收拾得不错,心里也舒服,这学子们大多还是讲究之人,没把住的地方弄得乱七八糟。</p>
客来楼驻扎在这里的厨子和伙计见到萧天洛也是兴奋,这个外派的活好呀,就伺候这里的一帮学子,个个知书达礼,没有不讲理的人,外派还有额外的补助,何乐而不为!</p>
客来楼在岸兰书院开启了送餐服务后,现在是多家书院的供应商,市场彻底打开。</p>
生意火爆之后,那边也不再眼红天香阁与天香楼,更是由此打开新思路,四处寻找需要配餐的地方,试图将市场再扩大些,业绩也节节攀升。</p>
这忙碌了一圈,萧天洛也饿了,拉上林通就急匆匆地往城里赶,准备去天香楼吃饭。</p>
结果马车进城没多久就听到有人呼啦啦地往前冲,那人流就像蝗虫似地往前奔!</p>
“快,快去看看,有人击鼓鸣冤了!”</p>
萧天洛一听,咦,还有这热闹看,便对林通道:“走,去瞧瞧!”</p>
穿来这么久了,还是头一回赶上当街击鼓鸣冤的,以前可只是在和电视剧里看到过!</p>
其实何止萧天洛,都城的百姓同样有十来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所以今日才哄然出动。</p>
这古代喊冤无非只有击鼓鸣冤、当街拦轿喊冤和刑场鸣冤三种,但起来第三种实在扯淡,屠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这时候喊冤有什么用,多半是人头滚地,得来的顶多是事后平反。</p>
大楚设有闻鼓院,就立在皇宫左侧不远处,有告状者可以击鼓鸣冤。</p>
但这鼓多年未响,今日居然有人直接冲着闻鼓院而去!</p>
萧天洛这一顺道就赶上了,看热闹的人太多,前面的路就堵上了,幸好这设鼓的地方是在高处,击鼓鸣冤者已经登上高台。</p>
不过,萧天洛往地上一看,面色凝重,地上为何有一条血迹!</p>
且看这血迹滴答的方向,竟是直接进着鼓台去的,他索性带着林通往前走了几步。</p>
因着身材高大的原因,他能清晰地看到楼梯上的血迹,这血,赫然是鸣冤人身上的!</p>
时迟,那时快,咚,咚,咚!</p>
鼓起声响,一道虚弱又浑厚的声音响起——“吾!中原百姓何沧,三郡受灾,百姓居无定所,无粮可食,无数百姓千盼日盼,等来的却是发霉的粮食,无从下口!”</p>
“敢问,朝廷的救济粮去了何处!”</p>
“敢问,朝廷的粮仓里存的难道都是坏掉的粮食!”</p>
“敢问,为何要刺杀吾!”</p>
“中原百姓苦矣,家破人亡本就凄惨,如今还要雪上加霜,青天大老爷何在!”</p>
何沧突然放下鼓槌,撕开衣衫,底下的百姓清楚地看到他肩上赫然中了一箭,不仅如此,此人的上半身更是遍布伤痕,大不一、纵横交错的伤口触目惊心!</p>
“若天要我亡,我将性命奉之,但若是奸人欲要我亡,我不服!此冤必鸣,必申!”</p>
</p>
“都城百姓在此,皆为我做个见证,我中原三郡百姓仍在苦等,我们的父母官不作为,朝廷扔去的钦差大臣带去的是霉粮,敢问他本人是否知情!”</p>
“吾贱命一条,双亲在洪灾中去世,妻儿无食可用,苟延残喘,有休惧之,大不了一死!”</p>
何沧放声完这番话,料想着妻儿恐怕难逃饿死的凄凉结局,目光扫向正往这里来的官兵们,仰天大笑:“苍天在上,吾唯愿以死敬上,惟愿那些粮耗子不得好死!”</p>
话一完,他双扶上栏杆,有人惊呼出声:“别跳!”</p>
话音落地,何沧悲凉一笑,已经双撑住,翻身越过,在一片哗然之声中高高落下!</p>
林通只觉得身边一道寒光闪过,待他回神,大哥已经奔向前方,稳稳地站定在脚:“大哥!”</p>
那何沧狠狠地闭上双眼,摊开双,安然赴死,却落到一个坚硬的怀抱里。</p>
强大的重力坠下来,萧天洛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在接住人的同时往后跌了好几步。</p>
幸好林通反应及时,冲上来狠狠地抵住萧天洛的后背,围观的百姓也一拥而上,将他们三人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人肉地垫,稳稳地托住了他们!</p>
何沧没有感觉到应该袭来的疼痛,他睁开眼,看到的依旧是都城湛蓝的天。</p>
旧伤未愈,又一路避着刺杀来到都城,他又累又饿,此时,他居然感觉一丝庆幸,或许天不亡他,是青天还有眼吗?</p>
何沧最后晕死过去的时候只看到头顶的一双眼睛,有些凶,但双目深邃。</p>
远处,传来一道尖利的嗓音——“陛下驾到!”</p>
许多年后,仍有人记得都城久未被敲响的闻钟鼓被一中原民敲响,何沧这个名字由此载入史书,其掀起的风浪不亚于满城围剿倭国隐门,查处范曾为首的一众贪官污吏。</p>
而与何沧一道载入史册的还有一个名字,萧天洛,毕竟没有他,何沧的命难保。</p>
何沧再次醒来的时候身上的伤口早就被包扎完毕,身边守候着的人弯腰查看他的情况。</p>
“哎呦,可算是醒了!”丁公公拍着自己的腿,重重地松了一口气。</p>
击鼓鸣冤不怕,但人刚到都城鸣完冤就公然以死明志,这种事情可不能发生在皇城脚下。</p>
另一边,萧天洛坐在椅子里,正任由太医院的太医帮他正骨。</p>
咔嚓两声,他脱臼的双臂复原,但胸口的疼就没有那么快好,那名太医起身复命道:“陛下,萧公子的伤已经没有大碍。”</p>
“幸好闻鼓院的高台并不算高,不然今日朕到的时候地上必定是两具尸首了。”</p>
朱允也是一阵后怕:“你若有事,朕在祝家那里也就没脸了。”</p>
更要命的是有申冤人击鼓鸣冤后坠亡,史书会如何书写,他管治之下出了霉粮,把受灾百姓逼到无路可走,不惜冒险进都城鸣冤,他是昏君不成吗?</p>
想到龙卫的回禀,朱允的神色不耐,想那户部尚书再三粮仓无事,这就是无事!</p>
霉粮,吃了会死人的霉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