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星大气研究中心出来后,刑天跟庞司令直奔“天杖”火星的临时指挥中心。</p>
后者位于“领航员”太空站的l旋转穹顶舱,跟现在的旋转穹顶舱相比,二者虽然空间上的直线距离只有500多米,但是真要跨舱动,他们要走近2公里。</p>
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领航员”的优势,它就像一座迷你的太空镇,能塞下五六千人的那种。</p>
乘坐太空站内部的太空电梯,刑天远远眺望着近在咫尺的红色星球。</p>
跟第一次见到火星时的那种朦胧感相比,此刻的火星貌似干净了许多。</p>
刑天想这或许就是火星大气逃逸速度大幅减缓后的某种正常现象。。。</p>
来到“天杖”临时指挥中心,负责天杖工程的总工马上将工程进度报告了刑天。</p>
“刑总工,火星“天杖”的中心塔工程已经完成,现在正在铺设那六组发射构中的激光基阵。</p>
有了其他三艘大型铺架飞船加入,天杖工程的进度加快了不少,现在总进度接近46%。”</p>
“嗯!”</p>
刑天点点头后看向指挥中心监控着的几个大型施工现场画面:四艘铺架飞船围绕在天杖的核心设施---中心塔四周,而铺架飞船周围则是近百艘型工程飞船正在排队作业。</p>
整个太空施工场面宏大而有序。</p>
“陆工,我们在火星作业的工程人员加上科研人员一共有多少人?”</p>
“领航员太空站满额5000人,其中包含负责天杖工程的临时工程师有00人。</p>
天杖中心塔里有500人。</p>
火星地面祝融站共计200人,包含警卫队00人,剩下的全是地质、生物、气象等研究科研人员。</p>
位于火星北极地区的冶炼成型工厂500人。</p>
最后,毗邻北极工厂的另一个核心附属模块---采水厂那里还有50人。</p>
合计。。。50人!”</p>
“50人!”</p>
刑天重复了一遍这组数字后,他抬将巨大信息屏里的光标移向右下角的采水厂监控画面。</p>
将它铺满后,一个连成片的高塔群赫然其上,它们便是火星特配的水资源提纯塔,是龙国重工专门为解决复火工程人员生活用水以及工厂用水问题而专门研发的。</p>
在水提纯塔内部,挖掘、提炼、蒸发、冷凝等类似采矿场各个环节的设备全被集成到一起且全程智能操作,这也解释了这里只有50名工作人员的原因。。。</p>
“我们的工程人员严格遵守刑总工划下的红线:严禁破坏火星的地下水脉。</p>
提纯两极地区地表浅层的干冰或者水冰便成了这000多人用水问题唯一的依仗!</p>
好在这些提纯水塔是可以自走移动的,将水塔周围20米范围内的水冰采集完毕后,它们可以像大草原的牛羊一样循环迁徙!”</p>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现代工业的血液。</p>
刑天当初制定“复火计划”的时候便有点头疼如何恢复火星的水系大循环。</p>
虽然通过现代科技段,他们探明火星地下有丰富的水脉,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火星地下水脉正在萎缩是不争的事实。</p>
</p>
火星地下水是“复火计划”非常关键的一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随便破坏这些水脉的。</p>
可他也知道,单单依靠地表水冰以及火星浅层区已经渗入岩石结构中的含盐水体这些水源恐怕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p>
“火星不像月球,我们龙国对这颗行星寄予厚望,所以。。。水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p>
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火星上,毕竟水冰也是它的一部分!”</p>
刑天完后,陆工那边声回道,“我们也考虑在地火之间专门建立一支运水大队。</p>
可。。。成本太高了,规模太空运输船能累死!”</p>
“地球太远的,我的意思是在火星之外。。。对了,卫星不是有卫星吗?火卫一,火卫二!</p>
你们有没有详细勘察这两颗卫星?”</p>
“这。。。并没有!”</p>
陆工摇了摇头。</p>
刑天并没有埋怨什么,这也很正常,就连火星他们也只勘察了冰山一角,哪里还有时间跟精力去勘察火星卫星啊。</p>
这时候,一旁一直没怎么搭话的庞司令突然会议道,“火卫一跟火卫二都是卫星,质量很轻,引力也很。</p>
但是我依稀记得nasa曾经发表过一篇火星卫星勘察报告,火卫二没什么,貌似火卫一地表下有丰富的水源!</p>
对!火卫一!他们判断这颗太阳系中距离母星最近的卫星很可能是由宇宙中的水冰碰撞合成的一颗特殊卫星!”</p>
刑天听后不再犹豫,他转向庞司令,“nasa也没有全面勘察过这两颗卫星,都是路过捎带着扫了一眼。</p>
这样,马上抽调一艘型勘察飞船登陆火卫一,这卫星厚度也就20多公里,很快就会有结果地!”</p>
“好!我马上安排去!”</p>
。。。</p>
20分钟后,一艘600吨级的勘察飞船便从火星地面飞抵距它5600千米外的火卫一。</p>
勘察飞船临近火卫一后并没有着急登陆,而是以离地0米高的超低空进行全地形勘测。</p>
通过三维勘探,火卫一的地表数据很快就通过数据链传送到刑天这里。</p>
看着火卫一凹凸不平的地表,刑天皱了皱眉,“火卫一这颗卫星有点特殊啊,地表全是这种大型的环形山,虽然现在看不出这山脉的组成成分。</p>
但。。。我严重怀疑nasa的报告是否准确!”</p>
“亿万年演变,即便有大规模的水冰存在,它们应该也被宇宙中游离的岩石给包裹住了,不急,再等等看!”</p>
通过勘察飞船的外置探头实时传送的飞行画面,刑天他们以第一视角掠过火卫一的地表。</p>
一圈下来,所有人都对这颗卫星有了最明显的认知:对比火星,这颗卫星表面上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见度非常低,整颗卫星都是暗戳戳的!</p>
即便勘察飞船四周的探照灯功率已经开到最大,肉眼看,勘察照片的可见宽度依然有限。。。</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