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曼坐着街车来到草尾车站,这里简直是人山人海,到处是背着包提着袋,准备坐车回家的打工人。</p>
平时这个地方每天都只有几辆大巴车,车主有两家,一个是华清的,一个是甲东奎湖的,有报备,有排班,轮流发车。这是平时的情况,到了每逢过节过年,厂里放假,就没有按规矩来,两家车主几辆车同时出动,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中巴车,在车头上放上一张写着草尾至华清的牌子,也来草尾车站分口汤喝。</p>
一般的人还是习惯乘坐华清车或者奎湖车,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中巴车,非常不感冒,因为这时候回家的人身上都是带有钱的,第一怕这些车不安全,第二这些人不讲武德,担心会被卖猪仔。</p>
如果不是特别着急,他们一般不会上这些车的,即使华清和奎湖的车还没来,他们也原意等。</p>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乘坐,还是有些人会上他们的车的。</p>
黄曼来到这里时,已经停有这样的四辆中巴车,每辆车上都坐了半数的乘客,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在等着华清车或者奎湖车。</p>
黄曼也不愿意坐那四辆,她加入了等车的队伍中。等了足足半个时,一辆大巴车姗姗来迟,看那跟车之人,这是一辆奎湖车。黄曼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的挤上了车,占到了一个座位。不到片刻工夫,这辆车就超载了,过道里挤满了人。跟车的人从车座位底下取出矮凳子,让通道里的人坐下。</p>
车门一关,缓缓驶去,留下一两百号,坐不上车的人。不过很快,后面又有一辆车驶来。一波人挤车的风景又在上演。</p>
坐在车上的黄曼心情是愉悦的,斜靠着车窗,看着窗外的风景。只见车子出了陈贵路,穿过国道,进入陈沙公路,朝田心收费站驶去。</p>
上了高速,跟车的人开始在前面收费。平时是收费九块钱一个人的,过节过年涨价到十二块钱,还一律在华清下车。平时不管是华清车,还是奎湖车,都会开到甲东可口路口。</p>
黄曼等一下在华清下车后,还要搭摩的回甲东去。</p>
这里先不黄曼回家如何如何,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陈亦珊坐车到了哪里了?</p>
她早上从潮阳陈店坐车,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才到广州省汽车总站,下了车后,她直接来到旁边的火车站,穿过人潮拥挤的广场,来到售票大厅,看看售票窗口,排成了几条长龙。陈亦珊忍受住饥饿,马上加入排队买票的行列。</p>
早上,陈亦珊和黄曼各吃了一份笼包就坐车,中午只些随身携带的面包和加压缩饼干就着矿泉水。这时陈亦珊饥肠辘辘,看着排队买票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只能饮水充饥。</p>
排了将近一个时的队,陈亦珊才买到一张晚上九点半卧铺的火车票,提着行李来到候车室啃起白馒头。现在时间才傍晚六点多,离九点半火车进站还有三个时,她的时间是充裕的,她完全可以出去买碗面吃,但考虑到火车站附近的东西卖得贼贵,再者她的行李没有看,提着去太过沉重,太过费事。</p>
陈亦珊吃了一个已经硬的白曼头,就了几口水,已经没再那么饿。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看,侯车室很嘈杂,她还能看得进去书,还看得津津有味。</p>
时间,在看书中不知不觉过去,已是晚上九点,火车要进站了,陈亦珊收起书本,随着人流涌向月台。火车一来,里面的人拼命往车门挤,有人还爬窗,好像怕上不了火车似的。陈亦珊也是顾不得斯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了上去,找到自己的座位,才松了一口气。</p>
经过三十几个时的舟车劳顿,转了几次车,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四点多钟,中巴车到达了镇上,陈亦珊从车背着行李走了下来。</p>
陈亦珊呼吸了一下空气,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就近找了一家面馆,点了一碗面汤,她已经是两天一夜没好好吃过一餐了。</p>
吃完面汤后,精神上好了很多,陈亦珊搭上一辆摩的,开往孙家沟。</p>
摩的在家门口停了车,邻居一个女人看到了马上过来帮忙接住陈亦珊上的行李,方便陈亦珊下车。</p>
付了车费,摩的师傅走后,邻居女人围着陈亦珊转了一圈,真心夸赞陈亦珊:“你变化好大,以前在家时,皮肤黑,穿衣老土,现在看你,白白净净,穿着时尚,简直是一个都市丽人。”</p>
陈亦珊笑笑,不甚在意的:“我每天都在厂里上班,不用风吹日晒,皮肤当然白了一些。”</p>
着陈亦珊打开院子大门上的锁,提着行李,推门而入,院子中没有长出杂草,也没有垃圾,很干净。邻居女人跟了进来,在后面:“前几天你婆婆来收拾过。”</p>
陈亦珊心想那就是了,肯定是婆婆来收拾过,不然院子不会那么干净。她开了房门,进到屋里,发现里面也是一尘不染。她心中一暖,很是感激婆婆。</p>
</p>
放下行李后,陈亦珊蹲下身,把给公公婆婆买的衣服和鞋子拿了出来,装在一个大袋子中,起身对邻居女人抱歉:“不好意思哈,玲姐,我刚回来,现在要过去婆婆家,不能好好接待一下。”</p>
胡玲花笑着:“邻里邻居,没什么接不接待的,我是有些事想跟你,你去吧,我晚点再来找你。”</p>
陈亦珊心里纳闷,她能有什么事情跟自己,不过她嘴里却:“好的,你晚上再来。”</p>
胡玲花走后,陈亦珊提着大袋子来到公公婆婆家。冬天天黑得快,不到六点钟,孙强夫妻和孙子围坐在炕上吃饭。</p>
陈亦珊走了进去,开心叫喊:“爸,妈,大宝,我回来了。”</p>
“妈妈。”孙大宝丢下碗筷,下了炕,直扑过来,抱住了陈亦珊的大腿。</p>
孙强和李春梅也放下碗筷,笑呵呵看着儿媳,忙问她:“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肚子饿坏了吧,快来吃饭。”</p>
陈亦珊:“爸,妈,我在镇上下车时,刚吃过一碗面汤了,这时不饿,您们先吃饭吧。”又对身旁的孙大宝:“大宝你也快去吃。”</p>
孙大宝抬起眼,:“妈妈,我吃饱了。”</p>
陈亦珊摸摸儿子的头:“听话,去把饭吃了。”</p>
孙大宝不情不愿的回到炕上吃饭,不过他扒拉扒拉的把大半碗白米饭吃下肚子后,用袖子擦了擦嘴。看着儿子滑稽的样子,陈亦珊笑了,不过她很快收起笑容,严肃的教训儿子:“吃完饭,不能用袖子擦嘴,要用帕或者毛巾才能擦嘴知道吗?”</p>
孙大宝委屈的嘟嘟嘴:“知道了。”</p>
孙强和李春梅也是草草吃了饭,然后把炕桌收拾了一下。陈亦珊这才把上的袋子打开,把衣服和鞋子拿出来递给公公婆婆:“这是我在广东为你们买的,你们试试看。”</p>
“我和你爸都有衣服穿,你怎么为我们乱花钱?”李春梅满心喜欢,嘴上却抱怨。</p>
看见袋子里,只有爷爷奶奶的衣服和鞋子,大宝急了,大叫:“妈妈,我的呢?”</p>
孙强和李春梅都笑了,陈亦珊:“放在我们家里呢,少不了你的。”</p>
孙大宝拉住陈亦珊的:“妈妈,那我们现在回去吧,我想去看看你给我买了什么衣服。”</p>
陈亦珊笑骂:“你猴子似的,着什么急?妈妈和爷爷奶奶话。”</p>
孙强和李春梅试穿了衣服,都很合身,鞋子也很合脚。他们对眼前这个媳妇很是满意。</p>
孙强夫妇和媳妇聊了一些家常后,陈亦珊提起了孙海:“妈,大宝他爸最近有没有回来?”</p>
提起那个不让人省心的儿子,孙强和李春梅都脸上一片黯然,婆婆叹气:“一两个月没有看到他的人影了。”</p>
孙强接话:“他不回来更好,没看见他不心烦。”</p>
陈亦珊问:“孙海是不是出了一些什么事情?”</p>
“亦珊,你跟我来,妈到房里跟你。”李春梅抓住陈亦珊的,进到里屋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