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事情的发展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
乾清宫内,朱厚照对着英国公张仑、内阁学士杨廷和、蒋冕、毛纪、毛澄以及吏部尚书王琼、兵部尚书王宪、礼部尚书王瓒、户部尚书侯观、侍郎秦金、司礼监道:“这就是你们议出来的议案?”</p>
杨廷和道:“启奏陛下,正是。”</p>
朱厚照道:“那这样看来,你们看,为何反对夏言的一体当差。”朱厚照万万没想到后世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竟然从夏言嘴里了出来。实话自己动心了,觉着一体当差更好。</p>
此时秦金出列道:“启奏陛下,当时主要臣反对。”</p>
朱厚照好奇了起来问道:“为何?”</p>
秦金道:“启奏陛下,太祖尝言:‘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贤人君子,既责其家,而复役其身,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着为令!’陛下和国家大臣怎么可违背?”</p>
朱厚照闻言扶着额头,抿着嘴角,问道:“还有吗?”他忽然发现秦金这货估计也是顽固守旧派。</p>
秦金又道:“启奏陛下,一体当差有三弊。”</p>
朱厚照接着道:“你接着。”</p>
秦金伸出食指道:“一、倘若一体当差,国家徭役只是要人去,没要谁去,士绅可令佃户、家中奴仆去,如此,于百姓何益?”着伸出中指道:“又一,徭役就是本人去了,又如何?他们家大业大又不是顾不过来。”,伸出无名指道:“再一、国家一分的收益没有收到,反而白白折去了名声,这是个亏本的买卖。”</p>
朱厚照仔细的想着道:“那按照你的许乡民自治,就是治本了?”</p>
秦金道:“启奏陛下,历朝每有厘正更创。如银差、力差、听差、十锦及南北派田之异,皆有不同,自太祖高皇帝开始历年都会审编赋役。”</p>
着看了一眼皇帝,见皇帝面上无喜无怒,提心吊胆的接着道:“成化十五年,宪宗皇帝陛下令各处差徭,户分九等,门分三甲。凡遇上司坐派买办采办,务因所派多少,定民输纳。不许隔年通徵银两在官。”</p>
“弘治元年,孝宗皇帝陛下令各处审编均徭。查照岁额差使,于该年均徭人户,丁粮有力之家,止编本等差役。不许分外加增馀剩银两。贫难下户并逃亡之数,听其空闲,不许徵银及额外滥设听差等项科差。违者听抚按等官纠察问罪,奏请改调。不举者坐罪。镇守衙门,不许干预均徭。”</p>
朱厚照道:“这与你的许民自治有何关系?”</p>
秦金道:“启奏陛下,臣的意思是虽然历来朝廷对徭役皆三令五申不等加增,但是地方上视若罔闻才会使百姓困难。如果让士绅一体当差,士绅怎么会心甘情愿,到时候还不是县官一人了算?”</p>
“而且祖制对优免徭役上,得利最多者正是士绅,陛下,如果朝廷不站在百姓这边到时候,任朝廷的政策再好,也是‘歪嘴和尚念歪经’负担仍是加在了百姓头上。”</p>
朱厚照闻言沉默片刻道:“朕,知道了。”秦金见此也不话了。</p>
而内阁等其他大臣皆默不作声。</p>
朱厚照见此微微一叹于是道:“那许乡民自治,就可以了吗?”</p>
秦金道:“也不行。”</p>
朱厚照道:“详细些。”</p>
秦金道:“士绅当然可以获得优免,但是获得优免的同时还应当承担责任,不能什么都靠朝廷。所以朝廷对拥有超过一定数量的田亩当课以重税。”</p>
朱厚照闻正欲再问,却听到蒋冕道:“此乃亡国之论。”</p>
殿内君臣皆瞠目,朱厚照只得道:“先生不要危言耸听。”</p>
</p>
蒋冕道:“臣闻之如史书王莽之‘王田制’,这不是亡国之兆吗?”</p>
秦金道:“蒋阁老何出此言?”</p>
蒋冕道:“限制士绅的田亩就是不允许投献、兼并甚至连买卖也不允许了,多余的田亩怎么办?是征收?且百姓如果碰见水旱灾害,就靠着售卖田亩得以苟活,又或者投献得以生存,朝廷不允许,这又当如何?届时不是天下大乱吗?”</p>
秦金道:“限制的田亩数量多多增加不就行了吗?”</p>
毛纪道:“朝政大事,岂容儿戏?”</p>
秦金被怼的哑口无言。</p>
朱厚照见此道:“议论朝政难免有错嘛。杨先生你认为呢?还有大家都看。”</p>
杨廷和道:“启奏陛下,臣觉着秦侍郎的许乡民自治可以施行,先从浙江开始,如果不错,可颁行全国。”</p>
朱厚照道:“那你们呢?”</p>
张仑道:“臣附议。”</p>
其他人也都道:“臣等附议。”</p>
于是此案通过。</p>
朱厚照觉着不能在这件事再纠结了,当下还有更棘的事,于是道:“徽王、襄王分别有奏,徽王请赐庄田,襄王有民侵略毁坏其自己的庄地,用以做坟山,乞差官勘问。”</p>
这徽王是明英宗的孙子,朱佑台。而襄王叫朱佑櫍已经是第五代襄王。</p>
众人闻言心中都私下猜测这是在试探,徽王要什么赐田,你家的田还少?</p>
还有襄王,你们家的庄田不就是被百姓挖了点土用作坟头了嘛,至于吗?</p>
大概是知道皇帝对鲁王和保安王下了,所以搞出来的这件的事来试探。毕竟搞大事是没胆子的。</p>
王瓒首先道:“启奏陛下,徽王殿下的奏请,并无先例,可驳回不准。襄王殿下的奏请,臣等也建议驳回不准。”</p>
朱厚照看向张仑道:“英国公呢?”</p>
张仑硬着头皮道:“这是事,臣附议礼部王尚书所奏。”</p>
朱厚照显然不打算放过他,道:“会不会太不近人情?”</p>
张仑额头已经冒了虚汗了,于是道:“启奏陛下,这已经是照顾徽王、襄王二藩了。”</p>
朱厚照闻言不知可否,于是又向杨廷和问道:“杨先生呢?”</p>
杨廷和道:“徽王殿下和襄王殿下之所以奏请,不会无的放矢,臣建议陛下择钦差下去查看,如果是事实,就准其所请,如果不是,就按照律法训斥。”</p>
朱厚照道:“那派谁前去可好?”</p>
蒋冕、毛纪等人及其他六部大臣心中都暗暗揣测,你们师生一来一去的对话就这样覆灭了二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