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是正德帝 > 第214章 独断
    皇帝既然已经开口询问了,那么身为大臣自然得迅速想出应对之策才成。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徐光祚居然出人意料地反问道:“未知圣意?”</p>

    朱厚照闻言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声道:“朕哪里有什么主意,原先打算亲征,众臣不允,只是如今山东事必须尽快解决,毕竟要开春了。”</p>

    是啊,快要开春了,皇帝因为山东贼乱刚刚投进了一大笔银子,到了开春,影响了春耕,不知又要耗费多少银子。</p>

    徐光祚连忙恭恭敬敬地道:“早先陛下谕京营听征,如今准备已然妥当,不如使五军营南下。”</p>

    朱厚照点点头道:“此事再议。”众臣心中又是大惊,什么叫再议?莫非还要亲征?</p>

    徐光祚心中腹诽:“怪不得文渊阁内流传出阁臣每每议事皆心神憔悴”</p>

    从案几上拿起一份奏本,继续道:“此通政张瓒奏本,其言令山东京操军暂留其地协助剿贼,又言遣大臣将保定府官兵奔赴山东即刻剿贼。卿等计较。”</p>

    许泰闻听此言之后,立刻拱道:“启奏陛下,张瓒其言甚是,臣以为北直隶达军亦可前往。”</p>

    王宪听到这话,不禁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暗自思忖着:“有必要么?”然而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出口。</p>

    朱厚照听闻后也是愣了一下,脑海里迅速思索着,嘴里喃喃自语道:“达军?”却并未接着询问下去,只是随道:“未知达军能否应付。”</p>

    就在这时,王琼上前一步,恭敬地道:“启奏陛下,达军一直负责守卫要冲之地,无需动身。”</p>

    徐光祚也紧接着附和道:“王学士此言甚是,此等贼乱远无需达军动身。”</p>

    许泰口中的达军就是自太祖高皇帝于全国各军事要塞设置的鞑靼军官、鞑靼兵。洪武二十一年,命中军左军二都督府移文所属都司,凡归附鞑靼官军皆令入居内地,仍隶各卫所编伍,每丁男月给米一石。</p>

    洪武二十二年命荆州左护卫并黄州、常德、岳州、沅州、蕲州、武昌诸卫各造营房三千间以居鞑靼军士。</p>

    到了太宗文皇帝数次深入大漠,前来投效的鞑靼军官更是数不胜数,逐渐成为定制,特别是北直隶军卫中安置了数量颇多的鞑靼瓦剌归附者。</p>

    其上层贵族被授予武职,一部分在京供职,一部分在北直隶卫所之地,居住听调;而下层部众则被编入军籍,入卫差操,合称“达官军”。</p>

    但是达兵军纪太差了!鬼知道他们到了山东会不会搞一发大的。</p>

    所以王琼、徐光祚本能的想要拒绝。</p>

    朱厚照看着几人心中恍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深吸一口气道:“既然如此,当遣何人前往计画军事?”</p>

    王琼恭敬地回答道:“惟陛下断而行之。”</p>

    朱厚照听后,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之中,须臾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敕书李瓒及山东巡抚及各府,俱按照前诏令行事。”</p>

    众臣闻言皆道:“陛下圣明。”</p>

    至于究竟派遣何人出征这一关键问题,朱厚照其实早已有了打算。此前,他就已经下令让陈敬将主管京营各营的官勋贵名册呈送过来。</p>

    </p>

    朱厚照先是问道:“江彬如何?”</p>

    皇帝属意江彬,不是第一次了,前几日议事就已经定下江彬出征了,只是那次和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皇帝又转变主意了。</p>

    众臣便知皇帝有些后悔了,于是许泰立刻上前一步,拱奏道:“平虏伯江彬主管五军营,不宜出征。”</p>

    朱厚照听完许泰的话,轻轻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紧接着,他又继续问道:“丰城侯李旻如何?”</p>

    许泰稍作思索,随即回应道:“李旻在南京守城甚好。”</p>

    王琼此时也奏道:“且丰城侯有贵州功。”</p>

    听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张仑和徐光祚两人不禁在心里暗自思忖道:“丰城侯要起来了。”</p>

    正德三年十二月,李旻被任命为十二团营中敢勇营的坐营管操。五年李旻出任贵州总兵官擒获思南、石阡等地的流贼,又讨平武定等少数民族起事有功,被加为太子太傅。</p>

    正德九年内阁就票拟都御史陈天祥奏言贵州地远民穷,望兵部覆请罢李旻归京。于是刚刚立有大功的李旻便被召回京,在回京的路上,又以掊克被劾,李旻气愤不已,乞求回南京后军都督府带俸任职,就是自请闲任。</p>

    但是在正德皇帝南下征讨逆濠住在南京时,又令丰城侯协同京军守城,如果正德皇帝不死估计还会被召回到京城的。</p>

    朱厚照听闻此言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开口道:“是,此人素有军事谋略,三年曾为十二团营敢勇营坐营管操,其可提督京营一万出征。三千营坐司管操都督佥事张椿为副将。”</p>

    此时徐光祚道:“李旻久在地方,又曾为京营管操,但毕竟是侯爵,况惠安伯张伟今提督神营,二者见面,恐于事体不便。”</p>

    朱厚照听了徐光祚的话,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卿言之有理,然此非大事,侍卫郭守乾,张溶同去。”</p>

    众人闻言又大惊,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拦皇帝的这种想法。皇帝想要独断军事,没人能阻拦。</p>

    此时此刻,暖阁内司礼监惟有陈敬与苏进两人在一旁侍奉着,并无其他人在左右侍奉,于是陈敬和苏进二人分别搬来红桌,放好朱笔砚。</p>

    暖阁内诸大臣们见到这一幕,一个个的心瞬间就被提到了嗓子眼儿处,紧张之情溢于言表。就在这时,朱厚照道:“英国公录稿。”</p>

    听到这句话,张仑向前一步,拿起朱笔,只觉得自己的右像是不听使唤一般,竟然抑制不住地颤抖了起来。</p>

    待到张仑终于写完之后,陈敬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将纸片呈奉给朱厚照。朱厚照接过纸片,仔细地审视了一番,随后亲自书写。完成之后,他将敕交还给陈敬,并吩咐道:“用大将军印,付五军都督府及兵部。”</p>

    众人闻听此言,心中不由得又是一惊,尤其是张仑和徐光祚,他们两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直直朝着王琼瞥了过去。然而,王琼却显得异常镇定自若,若无其事。</p>

    王琼并没有回应张仑和徐光祚投过来的目光,而是向前迈了一步,躬身奏道:“反而奏道:“今诸地多事,万岁留意军事,亲黜陟大臣,臣不胜瞻仰。”</p>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军国大事,还要赖卿等。”</p>

    王琼、张仑以及在场的其他诸位大臣纷纷拜道:“臣等惶恐,万不敢当,惟陛下裁择”</p>

    此时朱厚照接着道:“陕西事当如何计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