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皆困惑不已,实在想不明白皇帝缘何会应允杨廷和致仕归乡。一时间,舆情如汹涌浪潮,持续发酵。</p>
不出所料,很快就有科道官上疏皇帝道:“大学士杨廷和因直议见罢,兵、户、吏等科给事中亦因言事被谪,朝廷不信任股肱,闭塞耳目,所系非细。如今朝廷耆旧仅冕、纪等数人,列圣储养四余十年,遗陛下而用,陛下何忍一旦弃之?臣深恐众人皆因前车之鉴而心怀顾忌,直言敢谏之臣从此缄口,天下事岂安知所终。”</p>
皇帝留中不报,并未作出任何回应,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没必要解释,很快,皇帝御旨颁出:“蒋冕为首辅阁臣,毛纪为次辅。内阁办事大臣忒少,吏部尚书王琼主持廷推,枚卜阁臣。”</p>
此旨意一出,再度引发满朝哗然。众人皆知,王琼本就身为内阁阁臣,怎能再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主持廷推,这于理不合。</p>
不过王琼也没惯着他们,很快便组织起了廷推。</p>
结果无一人入阁。</p>
报到了朱厚照那里,他正慵懒地窝在暖阁之中。看着这份结果,朱厚照心中虽有不悦,但仍笑着对身旁的魏彬道:“瞧,我什么来着,给他们会,他们自己不珍惜!反过来聒噪朕。”</p>
魏彬笑道:“主子爷,您何不中旨呢,想用谁就用谁。”</p>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神色淡然,轻笑道:“呵,那里就那么事事顺遂了。”</p>
话还未完,刘全忠入内禀报道:“主子爷爷,英国公求见。”</p>
朱厚照闻言笑道:“传。”</p>
而魏彬心中暗道:“这时候他来干什么?”</p>
片刻后,张仑步入暖阁,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朱厚照见状,吩咐刘全忠给张仑搬来一张凳子,随后问道:“有事么?”</p>
张仑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道:“臣这些日子,常常生病,所以,特来向陛下请求辞去差遣,好安生养老。”</p>
朱厚照上下打量张仑一番,道:“看你精神上还好啊。”</p>
魏彬在一旁闻言,心中暗道:“估计是看着定国公倒霉,心有余悸吧。”</p>
张仑依旧笑着回应道:“精神上尚可,可臣这身子骨,实在是大不如前了。”</p>
朱厚照摆了摆,道:“你们平日养尊处优惯了,要不朕从营中给你找个差事?”</p>
张仑闻言连忙道:“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臣现在骑马有些费劲,恐怕有负陛下重托。”</p>
朱厚照却道:“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正好你来了,我也有些事找你聊聊。”</p>
张仑便道:“陛下垂询,臣岂能不答。”</p>
朱厚照问道:“如今阁臣枚卜,众官却未选出个一、二人供朕选择,朕想了想,不行还从百官中选出来,你觉着怎么样?”</p>
张仑道:“治人、用人,此帝王之权,惟陛下圣裁。”</p>
</p>
朱厚照听闻张仑的言辞,心中暗自咒骂:“这老狐狸,果然狡猾。”但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开口问道:“你们对我是不是有看法?”</p>
张仑一听,脸色骤变,急忙起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道:“乞陛下恕罪,臣岂敢冒犯之意。”</p>
现在面前的皇帝和以前不一样了,自打回到宫里,不知不觉之间就将军权、财权、官员任免权牢牢的握在上,杨廷和为什么辞职?中无权了,被架空了啊。</p>
在内阁之中,虽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私交甚好,关系密切。然而,他们却难以抗衡位居末尾,却握更大权力的王琼。不过,这也还能算是内阁内部的事务,关起门来自己解决。</p>
可皇帝另辟蹊径的做法,才真正让局势发生了变化。虽然没有按照郭勋的建议建立幕府,却以威武大将军的身份召集五军都督府、兵部以及熟知军事的大臣、勋贵,单独召开军事会议。如此一来,内阁便被彻底排除在军国大事的决策之外,如今的内阁,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办事构罢了。</p>
这情景颇像太宗皇帝时的内阁,只是咨询。内阁本来中还握着草拟诏书的权利,就是制敕房和诰敕房,如今被六部及司礼监文书房逼迫的变成了誊写构了。</p>
由是权利三分,变成了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要主之威武大将军,其特颁诏旨,由司礼监、文书房视草。</p>
张仑想到这些,再看看徐光祚的下场,心中不禁有些后怕。他暗自思量,还是急流勇退,辞官回家为好。</p>
念及此,张仑开口道:“臣蒙陛下不弃,委以参议大臣身份,于御前议事,只是臣年迈,召对常常不和圣意,思来想去,有负陛下,故而请辞,陛下刚刚所言,怎么是臣子所为,臣怎么能担待的起。”</p>
朱厚照微微叹了口气,道:“你大概是受了定国公家的影响了吧。你和他家不一样,也不用怕什么,徐光祚自己坐营期间贪暴非常,被科道查出来问题,那是他咎由自取,如今朕也不过让他去都察院回话,并没有其他惩处。”</p>
张仑道:“臣不是受了定国公家的影响,而是臣自身的原因。”</p>
朱厚照闻言便笑道:“要不,让你入阁办事?”</p>
张仑一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魂不附体,急忙道:“内阁大学士,非进士不可,臣读书少,又不是进士,不能胜任。”</p>
朱厚照却不依不饶,道:“朕去年令六部九卿顺天府等各衙门及科道本章,都于每日午时后会汇通政司进奏,候联亲览,朕亲批之,然后发下拟旨,内阁及御前议事大臣俱在御前票拟,尔无内阁之名,却有内阁之实。且你刚刚什么召对不合朕意,朕觉着挺好,怎么就不能胜任?”</p>
张仑心中暗自后悔,早知道就不该主动凑上来。而且他隐隐觉得,皇帝此举绝非临时起意。</p>
倘若朱厚照知晓张仑心中所想,不定还会对他的敏锐洞察力暗自赞赏。</p>
因为,王守仁即将进京了!</p>
一旦王守仁进京,王琼岂不是要权势滔天,难以制衡?</p>
蒋冕和毛纪根本就不是王琼的对!</p>
如今朱厚照虽然亲自批阅奏本,但这工作量实在太大。他宁可让自己累得半死,也绝不能让内阁的权力重新恢复到以往的状态。</p>
那该如何是好?让勋贵们参与进来便是。</p>
只有让司礼监、勋贵、内阁这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相互制衡,这朝堂的局势才能更加稳妥嘛。</p>
而且还有一点,勋贵家的爵位继承,皇帝了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