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群臣的疑惑,朱高烁笑呵呵的道:“本王准备让受灾百姓进入本王开设的作坊内劳作,确保他们有吃有喝,每月还有月钱!”</p>
此话一出,所有人再次懵逼!</p>
这可是上百万人啊!</p>
即便刨除那些年轻力壮的男子修筑河堤凿渠挖沟,可也有六七十万老弱妇孺在!</p>
什么样的作坊能塞下这么多人?</p>
兖王想要救灾又何必这么麻烦?</p>
直接捐银子或者粮食不还轻松些吗?</p>
与大部分人不同,夏原吉和宋礼倒是有些醒悟过来!</p>
毕竟前几日兖王可是了,建造驰道的劳役,他会提供一切衣物!</p>
也就是,兖王准备建造足以容纳几十万人的织造作坊!</p>
这想想都有些恐怖!</p>
几十万人制作出来的衣服,那岂不是能供应全天下人?</p>
日后大明的作坊行业,可就要遭殃了!</p>
不过这并不关他们的事,因为以兖王的仁慈,日后制作出来的布匹衣物,必定会比市面上的要价廉很多!</p>
这虽然伤及了那些织造商人,但却不伤及百姓。</p>
甚至还有利于百姓!</p>
这完全是件大功劳啊!</p>
想到这里,宋礼比夏原吉还要激动。</p>
连忙站出来高喊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殿下此举乃是不世之功,得益于全天下的普通百姓!”</p>
他之所以这么激动,自然不仅仅是天下百姓人人有衣服穿!</p>
他激动的是这么大的作坊,王爷必定要从工部采买几万乃至十万架织布!</p>
这对工部来,完全是一个吃到顶的大富贵!</p>
他的话音落下,在场所有人都满脸的懵逼。</p>
兖王也没是什么作坊啊?</p>
怎么工部尚书这么激动?</p>
就跟占了大便宜一样!</p>
不过朱棣倒是看出来他似乎早就得到了消息。</p>
当即就冲朱高烁问道:“兖王,你准备建造何种作坊?竟可以容纳数十万人!”</p>
作为皇帝,他考虑的东西更多!</p>
毕竟江南那些百姓不可一直待在老四的作坊里。</p>
等灾情过后,必然会有人离开!</p>
而等这些人离开之后,老四也不可能任由其荒废下去!</p>
否则直接捐助银子和粮食还更简单!</p>
所以老四必然会重新招收百姓进作坊劳作!</p>
百姓有事干,也能活下去,自然也就不会有生乱的心思!</p>
这确实是一件不世之功!</p>
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在场所有人再次看向了朱高烁。</p>
“臣准备建造几处织造作坊,招纳百姓织造布匹衣物。</p>
不仅可以让他们有事做,有银子拿,也可以供应全天下百姓的衣物!”</p>
在场所有人一听,顿时有些恍惚!</p>
这办法还真是简单粗暴!</p>
而且也确实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
甚至就算兖王招收不了那么多灾民,朝廷的制造局也完全可以招纳受灾百姓。</p>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点呢?</p>
站在朱高烁旁边的老大愣住了。</p>
此刻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和老四之间的巨大差距!</p>
一股深深的失落席卷了他!</p>
他只想救灾,救济百姓,而老四却连百姓日后的重建都想到了!</p>
</p>
那些百姓只需劳作数月,等到灾情褪去,便可拿着月钱重建自己的家!</p>
这才是真正的救民之策!</p>
最重要的是,这么巨大的作坊,也可以用来稳定天下!</p>
比之前宋为了稳定天下而设立的厢军更胜一筹!</p>
甚至毫无隐患可言!</p>
唯一需要牺牲的,就是大明各地开设织造作坊的商人!</p>
不过他没有想到,其实朱高烁对此也有补救的办法。</p>
另一边,龙椅之上的朱棣,从震惊中回过了神。</p>
他看向了在场所有人,开口道:“朕以为兖王此计可行,诸位爱卿可有异议?”</p>
闻言,很多人自然是没有意见的!</p>
毕竟兖王这一招可比赈灾拨银子厉害多了!</p>
可也有些人不想看到朱高烁再增民望!</p>
于是立即站出来开口道:“启禀皇上,兖王重建作坊实在太过浪费,不如就传令织造局吸收灾民劳作!”</p>
他的话音落下,老大顿时就皱起了眉头!</p>
这可不是他指使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可能!</p>
毕竟在上朝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老四准备怎么办!</p>
也正是因此,连忙满脸歉意的看向了朱高烁。</p>
用眼神传达自己的歉意。</p>
“四弟,这不关我的事!”</p>
他可没想过用这种伎俩来跟老四争斗!</p>
身为太子,应当正大光明!</p>
而如今老四提出来的计划既然稳胜他,那他自然也该认赌服输!</p>
下一次再赢回来便是!</p>
面对老大的歉意,朱高烁自然是笑呵呵的回应了过来。</p>
“大哥,我相信你!”</p>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不老爷子不可能答应!</p>
就他兖王一系的人马,也不可能都是摆设,只会摇旗呐喊吧?</p>
果然,很快便有大臣站了出来。</p>
“启禀皇上,臣以为织造局本就是提供御用和官用布匹衣物,作坊而精,不可能接收那么多百姓劳作!”</p>
他的话音落下,也立即有人也站了出来。</p>
“启禀皇上,臣认为若想接收数十万百姓,织造局必然会扩大规模。</p>
可如今朝廷国库贫瘠,完全无力再扩大规模了!”</p>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夏原吉顿时就动了。</p>
毕竟他户部可不能再出银子了。</p>
当即便站出来道:“启禀皇上,赈灾江南已是极限,万不可再拨出银两扩大织造局的规模,否则朝廷将再无一分银子可用!”</p>
他的话虽然夸张了一些,但也确实是实情!</p>
朝廷每年的税收本就不多,所以早就已经把银两做出了具体的规划!</p>
要不是天下改革变法局势明朗,上缴了不少税收!</p>
国库早就已经空了!</p>
可即便这样,朝廷也不富裕!</p>
只因水利工程还未完成,每年都需要支出大笔银子!</p>
即便能省下点,可是对扩建能够容纳几十万百姓的作坊来,也完全是杯水车薪!</p>
那可是几百万两银子的支出!</p>
这哪是朝廷能负担起的?</p>
也就只有兖王可以施展这么大笔!</p>
不过随着反对的人越来越多,那个提出让织造局接收百姓的大臣却没有一点慌张的模样。</p>
这让朱高烁顿时感到有些意外。</p>
可是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