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大典,华灯璀璨,长安城官员不论大,皆可以踏入大明宫中赴宴。</p>
夜幕降临,一道道绚丽夺目的烟花呼啸着冲向天空,轰然绽放。</p>
五彩斑斓的光焰在空中交织。</p>
百姓们纷纷伫立街头,一个个仰着头,目光紧紧追随着皇宫方向升腾而起的烟花盛景。</p>
惊叹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p>
李承乾身姿挺拔,立于大明宫殿之外,神色宁静。</p>
默默地与人群一道沉浸于这场美轮美奂的烟花盛宴之中。</p>
足足半个时辰的烟花盛宴,大明宫前的第一轮烟花才渐渐燃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火药味。</p>
一盏盏孔明灯在皇宫外悠悠升起,宛如点点繁星浮于长安城的夜空之上。</p>
承载着无数百姓质朴而美好的心愿,摇摇晃晃,越飞越高,最后成为一片壮观的灯海。</p>
李承乾仰头凝视着满天华灯,心中思绪飘飞,万千感慨涌上心头。</p>
随着张阿难那清越悠长的一声“入宴”。</p>
长安城的大官员们三两成群,迈着整齐而庄重的步伐鱼贯进入大明宫。</p>
依照官阶次序,缓缓坐到了各自所属的位置之上。</p>
今年的元日大典与往昔不同,诸多改变令各国使臣们面面相觑,纷纷露出惊讶之色。</p>
往年众人皆是席地而坐于坐垫之上,而今年却全然换成了精致的桌子和椅子。</p>
这般变化,彰显出大唐愈发浓郁的礼仪风范。</p>
李承乾目光缓缓扫过下方落座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p>
看见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于自己身上。</p>
李承乾神色从容,微微抬,拿起那精致的酒杯,目光深邃地望向下方众人。</p>
“诸爱卿!”</p>
“今日元日。”</p>
“朕,心怀敬畏,展望大唐之未来。”</p>
“去岁之中,大唐既有风雨,亦现霓虹。”</p>
“风雨者,如民生之微瑕、吏治之偶疴。”</p>
“霓虹处,乃仓廪之愈实、文治之愈兴。”</p>
“然朕与百官同心,未敢有丝毫懈怠,终使大唐之舟,稳渡波澜。”</p>
“今观各国来使,齐聚于斯,实乃盛景。”</p>
“大唐之盛,非独于域内,亦影响于万邦。”</p>
“朕欲展大唐之胸怀,施仁政于四海,与诸国互通有无,共铸盛世华章。”</p>
“或有争端,朕必以公正之态、睿智之心,使其冰消。”</p>
“朕望,来年之大唐,田亩丰饶,百姓和乐,士子饱学,兵戈止息。”</p>
“愿吾大唐,文可传千秋之训,武能保四方之宁。”</p>
“诸公,且与朕携同行,共赴此荣光之途,令大唐之名,永载史册!”</p>
“请诸君,满饮此杯!”言罢,李承乾将杯中的白干昂首一饮而尽,那酒水入喉,火辣滋味自喉咙口缓缓流下。</p>
台下众人见状,纷纷效仿李承乾之举,举杯仰头,一饮而尽。</p>
李世民端坐于一侧,目光紧紧锁住台上的李承乾,脸上满是骄傲自豪之色。</p>
不愧是我儿子!看上去就是那么威严神武!</p>
一杯白干入肚,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斯哈斯哈”的呼气声,此起彼伏。</p>
李承乾听到,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微微嘲笑:“看来诸位都不胜酒力啊!”</p>
李承乾此语一出,那一个个武将顿时按捺不住,纷纷起哄叫嚷起来。</p>
程咬金率先跳将出来,扯着嗓子喊道:“陛下!俺老程怎会不胜酒力!”</p>
</p>
“俺老程的酒量,那可是海量无边,莫这一杯,便是一口气喝三壶,亦是不在话下!”</p>
其余武将亦不甘示弱,纷纷吹嘘自家酒量,一时间,宴会厅内喧闹非凡,究竟谁真谁假,</p>
谁强谁弱,怕只有等到大典结束,看谁能傲然挺立,稳稳站着出去方见分晓。</p>
“好了,朕知道你们的酒量。”</p>
李承乾抬虚按,示意众人安静。</p>
“那就,开宴吧!”</p>
李承乾的开宴令下,一个个身姿婀娜的侍女莲步轻移,捧着精美的菜肴,穿梭于席间,将一道道佳肴轻轻放置于各位大臣面前的桌上。</p>
宴会上,丝竹之声悠悠奏响。</p>
乐师们指轻拨琴弦,吹奏竹管。</p>
舞姬们身着华服,翩然而至,轻盈地舞动着婀娜身姿,衣袂飘飘,演绎着大唐的盛世风华。</p>
各国使臣们置身于这般场景之中,皆被这大唐的盛景深深震撼。</p>
他们一边品尝着桌上精美的菜肴,那鲜美的滋味在舌尖上散开,令味蕾欢呼雀跃。</p>
一边交头接耳,低声赞叹着大唐的强盛与繁荣,眼中满是惊羡与钦佩之色。</p>
李承乾端坐在高位之上,缓缓巡视着席间众人,心中豪情万丈。</p>
眼看众人皆已酒足饭饱,一个个盘子亦被侍女们悄然收了回去。</p>
倭国大使臣松下有田敏锐地捕捉到宴会间这片刻的间隙,他整了整衣冠,神色凝重,快步走到宴会中央。</p>
“倭国下使松下有田,拜见大唐皇帝陛下!”</p>
松下有田双膝跪地,身体前倾,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头声。</p>
李承乾见倭国使臣终于站了出来,脸上依旧平静如水。</p>
他微微眯起双眸,带着一丝疑惑看向松下有田:“倭国下使有何事要向朕啊?”</p>
松下有田见李承乾这般神情,似是已然忘却此事,心中焦急。</p>
连忙道:“陛下,下使此次前来,是希望陛下可以给我们倭国换一个国名。”</p>
李承乾的目光凝视着松下有田,缓声道:“倭国之名乃是汉武帝所取。”</p>
“然国号者,承载一国之根基,岂是轻易可改之物?”</p>
“大唐亦遵循古制与天地正道,名号既定,自有其不容置疑之深意。”</p>
“朕为大唐天子,肩负着秉持公正之重任,需全力维护天下秩序与传统。”</p>
“此事且罢,勿要再提。”</p>
李承乾的话语传入松下有田耳中,令他心中颇感不平。</p>
这话语分明是在暗指他们倭国人身材矮,汉武帝以“倭国”称之亦无过错。</p>
可松下有田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毕竟被拒绝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p>
这是第四次碰壁,他们倭国自认为是日出之国,光芒万丈,想要换个名字却如此艰难。</p>
隋文帝拒绝了,隋炀帝拒绝了,唐太宗也拒绝了,本以为新帝登基,也许有会,却没想到依旧被拒绝了。</p>
看来只有继续等待了,只要倭国持之以恒。</p>
这神州大地之上,总有一位皇帝会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为其改名。</p>
周围其他各国使臣听闻此事,皆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p>
在他们眼中,倭国人身材矮,面容猥琐,獐头鼠目,如此模样,能是什么好东西?</p>
松下有田却全然不在乎各国使臣的看法,在他心中,唯大唐皇帝陛下的看法才至关重要。</p>
此刻改名不成,他旋即想到那使臣队伍被打断腿之事,其实不能改名松下有田已经有点懒追究了。</p>
但这件事不定能加深皇帝陛下对倭国的印象。</p>
再加上此事乃是大唐皇帝陛下亲自应允要处理的,陛下可以忘,他不能忘啊!</p>
要是日后追究起来,这可怎么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