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之上,李承乾目光扫视全场,而后轻轻开口:“马爱卿。”</p>
马周闻声,赶忙从朝臣队列中站出,双恭敬地拱起,弯腰行礼,口中高声回应:“老臣在。”</p>
李承乾微微颔首,神色认真地道:“马爱卿你把你的想法,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给朕呈上来,此计划需涵盖那些脚残缺的老卒。”</p>
“虽朝廷每月都定时给予他们补贴,但这还远远不够。”</p>
李承乾的眼神中流露出关怀之意。</p>
“我大唐切不可让这些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卒寒心。“</p>
“除了常规补贴之外,朕决定还要给他们免费安装义肢,让他们能如常人般生活,重拾尊严。”</p>
李承乾坐直了身躯,加重了语气。</p>
“马爱卿,你制定此计划时无需考虑成本之事,这是关乎大唐民心的大业,是细水长流之事,耗费钱粮并无上限。”</p>
“朕在此向你承诺,只要是为了此事,朕无有不允。”</p>
“你今日提出此建议,功不可没,待计划在内阁和朕这里顺利通过,朕定会给你一份天大的功劳。”</p>
李承乾微微一顿,目光坦然地直视马周。</p>
“朕也不想与你有丝毫隐瞒,坦诚相待。”</p>
“你所提议的盲人行走便利之道路,朕思量后将它命名为盲道。”</p>
“至于这天下道路,朕也有想法,只要你能将此事圆满功成,朕便让这天下的道路都冠你马姓。”</p>
“从此,这道路便叫做马路!”</p>
此等豪言一出,所有人都呆立当场,面露震惊之色。</p>
名留青史,这是多少臣子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荣耀。</p>
泼天大功就这么几句话到了?更是如梦幻泡影般可遇而不可求。</p>
就连马周自己也被惊得不知所措,他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p>
他一生在朝堂沉浮,历经风雨,却从未想过会得到陛下如此厚重的赏赐。</p>
震惊之余,他当即双膝跪地。</p>
“陛下,此功劳太过巨大,老臣实在受不起啊!”</p>
完,缓缓将头伏在地上,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p>
李承乾看着马周这般模样,嘴角轻轻上扬,露出欣慰的笑容。</p>
他随即站起身来,龙袍的下摆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p>
他稳步从龙台上走下,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p>
走到马周面前,他伸出双,轻轻将马周扶起,语重心长地道:“马爱卿,此功绝不为过。”</p>
“朕要表彰的并非仅仅是你提出盲道这一创举之功,而是朕欲将你树立为天下官员的表率。”</p>
“你身为阁老,位高权重,却仍能心系穷苦百姓,不忘百姓疾苦,此等品质实在难能可贵。”</p>
“你的为官之道,让朕深感欣慰。”</p>
“屁股没坐歪啊,马阁老!”</p>
李承乾扶着马周,缓缓转身,看着朝堂上的一众官员。</p>
</p>
“诸位,你们都看到了,日后谁若能真心为民做主,朕绝不会吝啬封赏。朕的朝堂,需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p>
“是,陛下!”</p>
朝臣们齐声高呼,一个个眼中都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尤其是文官们。</p>
自己自幼苦读诗书,研习经史子集,所求者不正是在这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青史吗?</p>
为民做主,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运用所学,施展才华之事,并非难事。</p>
之前只是因各种缘由,或懈怠,或忽视,并非能力不足而未去做。</p>
但如今,陛下开出如此诱人的条件,只要有所作为便能加官进爵,名垂千古,这不过是举之劳罢了,又有谁会不想奋力一搏呢?</p>
“对了,给狄仁杰封赏,官升半级,另赐棉袍一件,布二十匹,咸肉两块,茶叶一罐。”</p>
李承乾转头向房玄龄吩咐道。</p>
“是陛下!”房玄龄恭敬地拱回应。</p>
李承乾背着,步伐缓慢而沉稳。</p>
他踱步缓缓走上龙台,回到龙椅之上,他再次正襟危坐,恢复了那威严的帝王之态。</p>
“裴爱卿。”</p>
李承乾目光投向工部尚书裴行俭,眼神中带着询问。</p>
“臣在!”裴行俭迅速从朝臣中走出,恭敬地行礼。</p>
“裴爱卿,我大唐通往高句丽的道路,修缮的状况如何了?”</p>
李承乾目光灼灼。</p>
裴行俭微微欠身,姿态谦卑而有礼。</p>
“陛下,经工部上下齐心协力,日夜赶工,来年三月之前,定可大功告成!”</p>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p>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p>
“对了,诸位爱卿,有件事朕未提前与你们商议,但朕心意已决,不容更改。”</p>
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威严。</p>
“泉盖苏文篡逆高句丽,带兵悍然攻打新罗,竟还胆大包天杀害朕派去的大唐使臣,简直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p>
“此等恶行,朕绝不能容忍。”</p>
“明年朕定会定个良辰吉日,亲率大军征伐高句丽,定要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我大唐的天威!”</p>
李承乾这话一出,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哗然。</p>
累了,真的累了。</p>
如此重大的事情,关乎国家命运与无数将士生死,陛下怎可如此轻描淡写地就出口?</p>
和谈论家常琐事一般随意!</p>
高句丽,那可是一片被诅咒的不祥之地啊!</p>
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虽有削弱世家的意图,可隋朝也正因这三次大规模的征伐,国力耗尽,民不聊生,彻底失去了生与活力。</p>
且不论其目的如何,隋炀帝三征皆以失败告终,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而如今陛下竟也要踏上亲征之路,怎能不让众人忧心忡忡,为大唐的未来捏一把汗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