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夫,从服徭役开始进步 > 第278章 流民的安置问题
    沈新远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凌云的意思。</p>

    城内建设那么多民居是干嘛用的?当然是给百姓住的。</p>

    可是能免费领到房屋的人也就是最初来守捉城的那一千来户家庭,最多分出去一千二百多套房子。</p>

    可是按照守捉城的规划图,整个城内被分为了三十六个坊,每个坊能建造三百套民居。</p>

    除掉内城占据的四个坊以及县衙、学堂、英雄祠以及两个市集,剩下的二十八个坊能建造八千多套民居。</p>

    哪怕东北那一片被规划成了富人区,房屋建造面积要大上不少,可百姓住的房屋依然有七千多套。</p>

    分出去一千多套,剩下的六千套自然不能空着。</p>

    也就是,这些房屋最终肯定会流向城内百姓之,送当然是不可能的,地主家也经不起这么造,那就只能卖给各位百姓了。</p>

    流民也是潜在的顾客,只要这些人最终留在守捉城,那么现在发出去的每一两银子最终还是会回到他们中。</p>

    反之,要是不给流民们发工钱,那他们拿什么买房?</p>

    沈新远想明白这事儿后也不不给流民发工钱的事儿了,转而道:“剩下的能劳作的流民大概有一万人,其中男人约五千人,这些人好安排,往砖厂、青石矿送都行,就是还有五千女人,这帮人和近两千的老人孩不太好安置。”</p>

    “虽然西南三坊内的纺织厂快要建好了,但那里也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之前从柳县来的那五百女子加上咱们原本纺织厂的女工,差不多就六百人了,顶多再招收四百人,纺织厂内岗位就要饱和了。”</p>

    李凌云略一思考道:“从青石矿上的人里挑一半家人在守捉城内并且表现良好的人调到铁矿上去,从铁矿上抽五百军属送去盐场,砖厂那里也抽五百人送去石炭矿,然后将城内的五千流民分到青石矿和砖厂去。”</p>

    这么做很麻烦,但若不这么做,李凌云也不放心将流民直接送到铁矿和盐场这种地方,煤矿虽然不比盐场和铁矿重要,但也是这个时代关乎民生的矿产,也要心一些。</p>

    “至于那帮女人城内牲畜的草料还没有准备,让一部分人去割草,咱们按斤收。城外被敌军践踏的地里还有少量粮食能收回来,安排一些人去收,收回来的粮食她们和咱一人一半。城内建设需要不少背篓竹筐什么的,找些人去编。”</p>

    “如今城内人口众多,有艺的人可以做些买卖,比如卖吃食、卖衣服鞋袜等,没钱做生意的咱们可以给她们贷款,让她们先将生意做起来。”</p>

    沈新远听李凌云这么一,思路也打开了,觉得这些女人也不是没事儿做,甚至老人孩也可以安排些活计做。</p>

    只是贷款是什么意思?</p>

    想不明白他便开口问道:“将军,何谓贷款?”</p>

    李凌云一愣,这才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贷款一,便解释道:“就是放印子钱。”</p>

    </p>

    沈新远闻言脸色一变,迟疑道:“放印子钱不合适吧?百姓若知道咱们放印子钱,怕是会影响官府在他们心中的威望。”</p>

    李凌云知道他想叉了,笑道:“咱们放印子钱是为了帮百姓解决没钱创业的问题,不是为了将他们拖入无底深渊。咱们借出去一两银子,每月只收十文的利息,若对方用三个月的时间偿还借款,那就只需要支付一两又三十文钱,如此这般还会有百姓质疑咱们的初衷吗?”</p>

    “不过如今流民中几乎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东西,为了避免他们还不上钱或者借了钱后逃跑,咱们只进行额贷款,最高不得超过五两。”</p>

    沈新远明白了其中含义,点头道:“五两银子足以支撑起一般的买卖,女人卖些吃食、衣袜什么的够用了。”</p>

    “嗯,至于老人孩什么的,可以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让他们闲着,闲着没事儿做便容易惹事。”</p>

    李凌云接收第一批军属的时候,老人孩是不需要做事的,孩甚至可以去学堂读书。</p>

    后来接收的第一批流民中,孩也是可以读书的。</p>

    但是李凌云并不打算让这批流民中的孩子也享受这个待遇,原因有三,一是目前的老学堂空间有限,容不下这么多孩子,而新学堂还没有开建,至少得到明年年底才有可能开工建造。</p>

    这第二个原因让人很无奈,能教学生的老师不够。</p>

    李凌云并不打算让孩子们学习一辈子的之乎者也名家典籍,而是准备在他们识字后教授一些基础的数理化内容。</p>

    为此,他闲暇之时就在编写这方面的知识点,将还记得的内容都写下来,再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序,装订成册后让人抄写,等学堂的那帮孩子识字后就开始教授。</p>

    这些知识他是没时间教授孩子们的,只能找些识字的人先教着,然后让这些人再去教孩子们。</p>

    守捉城识字的人本来就少,如此一来更没有多少能教孩子们识字的人了,学堂里现有的五百多孩子几乎已经耗尽了城内的师资力量,再加人的话那帮老师也受不了。</p>

    这第三点嘛,俗话的好,自己争取来的才会珍惜,送上门的是不会被珍惜的。</p>

    学堂里的五百多孩子中有好些不认真学习的,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没付出任何代价就获得了入学的会吗?</p>

    若他们需要交银子才能读书的话,还会有人整天不认真学习,在学堂虚度光阴吗?</p>

    可能还会有,但数量绝对比现在少。</p>

    所以李凌云打算不再免费收流民的孩子入学读书,想读书?可以,要么交银子,要么做出重大贡献,否则就先在家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吧。</p>

    等流民的安置问题谈论完,李凌云坐直身子朝两人道:“赵叔,新远,如今城内百姓增多,咱们又成立了镇东军,过不了多久,城内将会再增加一万六千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