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抚恤</p>
战事从下午打到傍晚,又从傍晚打到深夜,两军交战了四个时辰,敌军几次冲上城墙,又都被百姓和镇东军将士合力赶了下去。</p>
城墙上下的惨烈情况无法用言语描述,双方都已经战到筋疲力尽了,如今之所以还在厮杀,是因为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不想也不能认输。</p>
城墙下铺了一层厚厚的尸体,有些尸体已经被血水泡的微微发胀,城下敌军踩着尸体不断往城墙上爬。</p>
城墙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具具尸体堆在墙垛两边,还站着的人各个身上都染着血迹,有敌军的,也有自己的。</p>
疲惫的将士械的搬起擂石滚木往下扔,间或有人躲过重重障碍登上城墙,墙上战士立刻与之展开激烈搏杀。</p>
李凌云一枪将踏上城墙的敌军挑下去,来不及去管腰间的伤,再次提枪朝不远处的另一处破防之地支援。</p>
某一时刻,他正在与敌军一员大将对战,却在这时,听到北城门那里传来鸣金收兵的号角声。</p>
他心中一喜,举刀朝着那大将额头砍去。</p>
大将闪身躲开,李凌云借一脚踹在他的肚子上,将他踹下了城墙。</p>
正在攻城的长隆军将士听到号角声,身上憋着的一口气不自觉的散了。</p>
整个战场上的攻势瞬间下降不少。</p>
安山原本坐在马上凝眉望着远处战场,此时听到魏博军内传出的号角声,他脸色难看的望向北面。</p>
那里,魏博军已经离开战场,朝着远处的营帐去了。</p>
夜色有些黑,远处的东西看的不是很清晰,迷迷糊糊看到魏博军内一片混乱,不少人簇拥着一人快速朝着远处大帐跑。</p>
他从隐隐约约传来的嘈杂声音里听到了“传军医救”什么的话。</p>
安山眼神一亮,朝侯校尉道:“你去打听打听,对面出了什么事。”</p>
侯校尉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回来,车群峰被城墙上射来的箭矢伤了左胸,魏博军群龙无首,只能撤退。</p>
安山眼睛一亮,忙问道:“车群峰被射伤了?严重吗?”</p>
“卑职未看到车群峰,但听消息,那箭矢并未伤到要害,车群峰没什么大碍。”</p>
安山闻言失望的叹了口气。</p>
魏博军退了,光靠长隆军拿下李凌云并不现实,他只能也让人鸣金收兵。</p>
围攻妫州城的两方势力先后退兵,这可把城墙上的军民激动坏了,纷纷抱着身边人痛哭起来。</p>
李凌云顾不上清理身上伤口,一边让人去催促伙堂的人给守城的人放饭,一边组织人将受伤的士兵和百姓往军医处送。</p>
末了,又让各军统计此战的伤亡人数,尽快将数据报上来。</p>
一个时辰后,各军的伤亡数出来了,今天一战,镇东军战死四百八十人,受伤六百人,百姓战死九百多人,受伤近一千五百人。</p>
</p>
敌军死伤还未统计,保守估计有一万人。</p>
这是李凌云有史以来打过的最惨烈的一场仗,也是镇东军将士伤亡最严重的一场仗,望着纸上那冷冰冰的数字,李凌云轻轻捏紧了拳头。</p>
他将这张记录着将士百姓死亡人数的纸心叠好,然后塞到了贴近胸口的位置。</p>
那木红着眼沉声道:“将军,安山车群峰欺人太甚,咱们得为死去的将士报仇!”</p>
李凌云捏了捏拳头,轻声开口:“会有那么一天的,当务之急是全力救治受伤的将士和百姓,你去告诉何洪,让他全力医治伤员,不要心疼药材。”</p>
此时李凌云有些庆幸,幸亏当初将阿什那山的那批物资全都扣了下来,否则这会儿连草药都不好找。</p>
那木领命而去,临走嘱咐李凌云,让他先将身上伤口包扎一下,以免血液流失太多造成危害。</p>
李凌云望向自己的身体,左边腹部被刺了一刀,刀尖顺着甲胄缝隙刺进肉里,流了不少血。</p>
左边披膊不知何时被砍掉,肩头一道深深的伤痕,看着有些狰狞。</p>
背、胳膊等地方有不少细的伤口,不致命,但有些火辣辣的疼。</p>
这个时代一点的伤口都有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李凌云不敢大意,抽空去军医处让何洪给自己消了消毒,涂上金疮药后包扎了起来。</p>
天亮时分,城墙上的尸体都被抬进了府衙,听闻自家汉子战死的百姓围满了府衙门口,撕心裂肺的哭泣声让守在门口的将士心里很不是滋味。</p>
府衙门口人太多,李凌云不敢大意,只好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安抚百姓。</p>
府衙前哭泣的百姓见李凌云过来,立刻围过来让他给个法。</p>
“军爷,我家男人去守城时生龙活虎的,可这会儿却冷冰冰的躺在这里,您得给我一个法啊。”</p>
“老身我就剩这一个儿子了,如今他战死,我可怎么活啊。”</p>
“爹,爹你醒醒,不要丢下狗娃,不要丢下狗娃。”</p>
李凌云的脑袋嗡嗡嗡的响个不停,眼前闪过阵阵金星。他闭上眼摇摇脑袋,沉声道:“这些汉子们为保护城内百姓而死,那便是我们的英雄,你们放心,我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p>
他着深吸口气,压下脑中的晕眩感,继续开口:“死者已逝,你们让我将人赔给你们,那我做不到,但是我能给战死者家属一些补偿。”</p>
跪倒一片的死者家属闻言,都泪眼婆娑的望向李凌云。</p>
他们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今聚集在这里,一是来认领家人尸体,二来,也是想看看李凌云有没有什么补偿。</p>
李凌云环顾四周,道:“每位阵亡者的家属皆可领取十担粮食和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银,若他们家中有年迈的父母或年幼的孩童,也不用担心无人照顾他们,以后他们都由镇东军照顾。若有妇人想跟着照顾老人孩子,本将军也赞成。”</p>
百姓闻言,心中稍稍宽泛了一些。</p>
有人朝着李凌云磕头:“老汉谢过军爷,军爷的安排老汉并无异议。”</p>
“民妇谢军爷替儿着想。”</p>
阵亡百姓的家人基本满意李凌云的提议,纷纷朝着他拜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