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气又无奈</p>
赵嬷嬷哪知道有人在暗骂她</p>
正在家里吃团圆饭呢!</p>
她老伴姓钱,两个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儿子一个姓钱,一个姓赵。</p>
孙子孙女若干。</p>
赵左和赵右是二儿子所出,姓了赵。</p>
女儿钱永乐带着一双儿女也在,她的女婿万道平主管齐王府事务,平日里忙得很,不怎么着家。女儿身子一直不大好,父母惦记,让她带着孩子在娘家过年。</p>
老两口刚喝了两杯,就收到了周东妻儿的消息。</p>
“安置在刘家胡同了”赵嬷嬷和丈夫相互看看,都有些意外。</p>
刘家胡同的房子是赵皇后的嫁妆,三进大院子,带着花园。</p>
多年来,一直由赵皇后的表姐住着。</p>
那表姐孙氏,也是苦命人,父母早亡,在赵家长大,与赵皇后很有几分姐妹情。</p>
长大后,榜下捉婿,找了一个合心意的进士为夫。随夫外放,只生了一子。丈夫在任上出事故,死了。</p>
孙氏回婆家,饱受搓磨。</p>
消息传回赵家,赵家派人出面交涉。赵家势大,那婆家也没办法,只得放她走。</p>
但她想带着儿子走,婆家便提了条件:留下嫁妆。</p>
儿子是夫家的根,就算是赵家,也无权把人带走。</p>
孙氏为了儿子,咬牙认了。</p>
回京后,怕守寡带子之身,与各方不好处。</p>
赵皇后便安排她单独住在了这里。她儿子很出息,中了进士,带着妻子外放了。担心外头辗转辛苦,把老娘留在了京城。一直住在刘家胡同!</p>
冯丽娘怎么把周东的家眷也安排进去了</p>
那院子倒是不,两家住一起!</p>
想到那位姨太太的性子,应该不会</p>
赵嬷嬷放心不下了,撂了筷子,带上些元宵和礼品,由赵左赵右陪着,去了刘家胡同。</p>
敲门进去,见到了周东的妻子涂氏和她的一儿一女。</p>
涂氏中等个头,长得挺标致,笑得也爽快。</p>
赵嬷嬷有些不好意思:“冒然上门,有些失礼。你别见怪!”</p>
“怎么会见怪虽然没见过赵嬷嬷,但我家夫君可没少提起您呢!感谢您多少年的教导!爷他打无父无母,从心里把您当母亲了。”</p>
赵嬷嬷笑:“他不怪我当初总打他板就好!他们几个淘气,没少挨打的!”</p>
“您教的好!当初他们几个一来,我父亲一眼就看中夫君。他什么时候都干净整洁,自己的事情打理得妥当,也从不丢三落四,话还文邹邹的,与那些军人可不同的。</p>
后来我们成了亲,发现他的一切真的都不用别人管。外出时,衣裳都自己洗。一问才知道,敢情是您,打的教导!”</p>
“周东聪明又肯干,得王爷赏识,年纪轻轻就有了现在的作为,你和孩子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p>
“那也是王爷赏识他,又得益于大家帮忙。”</p>
这涂氏倒是个场面人。</p>
“回来之前,夫君京城的住处,又紧凑又贵,让我先对付些日子,等他来了再。</p>
却没想到,侧妃娘娘给安排得这么好!这么气派的宅子,吃用和人,都给备齐了,直接住进来了,什么都不用操心!哎哟天哪,我这心里感激得没法!那天去王府拜年,没见着王爷,也没能好好谢谢王爷!”</p>
</p>
赵嬷嬷已经发现了,这里就住着涂氏母子,那姨太太呢想了想,也没好直接问,“会总有的。我今天,就是来看看,咱们来日方长。”</p>
告辞出来,赵嬷嬷身边的丫头:“夫人,婢子问过了。姨太太是王爷回京没两天,就搬走了的。是暂时搬到马厂斜街去了。搬的还挺急的这位周太太,来的时候就是空房子了。她并不知道之前的事。”</p>
想到姨太太,年前急急的搬家走的样子</p>
她儿子不在身边,只一个人收拾,那是何种心情啊!</p>
再者了:周东虽然是王爷下得用的人,但也还没到能住到这里的地步!他住在这里了,那其他人呢这个冯丽娘,搞什么</p>
一股怒火冲上了赵嬷嬷的脑门,深吸口气,看车上还带着礼,就:“现在就去一趟吧!”</p>
马厂斜街的院是赵家的产业,比刘家胡同的院子很多。位置倒是不错,也挺规整。</p>
偶尔有家里亲友来京办事,就住在这儿。</p>
上前敲门,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婆子来开门,一看,“哎哟,是赵嬷嬷!快快请进!”</p>
她后头跟着个丫头,一听来人是谁,往里头跑。</p>
赵嬷嬷往里走,看到院子里,用苫布罩着大堆的东西。应该是没来得及收拾,或者没地方放的。</p>
“赵嬷嬷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妇人迎了出来。</p>
“姨太太!您过年好!”</p>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本!</p>
“过年好!”</p>
这妇人,正是姨太太孙氏。</p>
“这段日子,一直忙着王爷回来的事,没顾上。今儿才知道您搬到这儿来了!”</p>
那妇人脸上带着笑,“头年就搬来了!快坐下,刚煮了元宵,来一碗吧”</p>
看着屋里稍显杂乱,赵嬷嬷难压心中怒气,没话,真是很多年都没这样生过气了。</p>
孙氏看出来了,温柔的:“事情是这样的:云起来信,他今夏进京述职,已经在吏部谋划了一个位置。让我在附近找找合适的院子,是租是买,先合计一下。</p>
这么多年,我一个人住在刘家胡同,太大、太空了,若不是总接着几个姑娘来玩,就太显冷清了。听云起一,我就先搬过来了。比起刘家胡同,这儿更符合云起的条件。</p>
而且,这么多年,我一直是想随着他上任的,所以在京城也没置办什么,搬起来很容易。”</p>
“我这儿一切都好,伺候的也都是跟了多年的。听云起,他这次回来,也是王爷使了力。这么多年,王爷为我们娘儿俩,做的太多了!赵嬷嬷,不言的事,就别麻烦他了。要不然最过意不去的,是我!你可明白”</p>
孙氏认真的看着赵嬷嬷。</p>
赵嬷嬷鼻头一酸,“我明白。这样,我让老钱赶紧再寻处院子,置办下来。您按着自己的心意收拾一下。等云起回来,直接住新屋!”</p>
“这个不急,等他回来”</p>
“他就算回来,也一摊子事等着呢!儿媳妇也有孩子要照应。您哪,把力所能及的做了。想当初,您可是相当有主意的呢!”</p>
孙氏想了想,“那也成!他这些年,也捎了银子给我。让老钱多寻两处,我得瞧瞧!”</p>
“是。那我就先回去了。”</p>
开门的婆子送她出来,赵嬷嬷脸色不好的问:“你把事情经过跟我一下。”</p>
婆子向屋里看看:“那天王府来人送东西,然后跟我们太太,过些日子,周将军的妻儿要回京,王爷让侧妃娘娘安排,因为事出突然,一时筹措不开。尤其人家还带着儿女。总住客房也不方便。问姨奶奶方不方便给她们腾个院子。</p>
您也知道,刘家胡同我们太太已经白住了这么多年了,不要租金,还给人。时不常的送这送那!太太心里早就过意不去了。若不是大爷常年不在京城,也早就搬了。正好大爷之前来了信,太太就先搬到这儿来,等大爷进了京,再想法子。”</p>
赵嬷嬷有些无奈,“已经这样了,你们就先好好照顾太太,可别让她生了病。放心吧,之后的事,我来安排。”</p>
回去的路上,这种明明有火,却发不出去。明明有理,却不好的感觉</p>
真是糟透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