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家父是康熙 > 第六章 宫里的零花钱
    这年头,二两银子,已经不算是钱了。</p>

    要知道,在如今的京城里,下白米每升仅为七文钱左右。</p>

    二两银子,可以购买400斤下白米。这么多米,再搭配点野菜、红薯啥的,足够一家五口人,大半年不饿肚皮了。</p>

    等大掌柜的走后,老十六很好奇的问胤禑:“十五哥,你哪来的这么多银子”</p>

    胤禑浅浅的一笑,想逗一逗老十六,就:“我不爱听戏、不爱逛街,更不爱外边的吃,年俸银子倒是存下了不少。”</p>

    在宫里,上到皇太后,下到普通的宫女,每个人都有年俸银子可拿。</p>

    具体而言,皇子们在没有封爵的时候,一律比照嫔的标准,每年领取200两的年俸银子。</p>

    当然了,皇子们的吃穿用度等一切日常开销,都由内务府承担了。</p>

    这200两银子,仅仅属于是明面上的零花钱而已,康熙单独给的赏钱不算在内。</p>

    目前,皇子们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年俸银子(相当于基本工资);二是生活用品、绸缎、饰品等(这算是岗位津贴);三是逢年过节、生日或读书出成绩的赏钱等(类似绩效奖金)。</p>

    老十六年纪,又不懂得生财之道,还喜欢大大脚的花钱,他的兜里经常没钱,需要王庶妃暗地里给予补贴。</p>

    胤禑就不同了,他可是财经类2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又在司局级央企副总裁的宝座上,待了很多年。</p>

    没钱打赏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怎么办呢</p>

    自然是要做生意啊!</p>

    在胤禑的身边,共有四个“哈哈珠子”伙伴,两人一组,轮班伺候着胤禑。</p>

    其中,暂时最得胤禑信任的那个哈哈珠子,便是表叔李煦的长子李鼎。</p>

    李鼎生于康熙三十三年,已有十三岁,刚好比胤禑一岁。</p>

    实话,王庶妃和李煦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p>

    大清是礼教森严的社会。嫡母的亲戚,才是正经的亲戚。生母(妾室)的亲戚,都不能算是亲戚。</p>

    比如,红楼梦里,赵姨娘的亲弟弟赵国基,不仅没被贾环尊为舅舅,反而一直当作贱奴一般的任意使唤。</p>

    王庶妃的父亲王国正,就是李煦的嫡母之弟。</p>

    从这层关系上,现任苏州织造的李煦,便是胤禑、老十六和老十八的表叔。</p>

    但是,坊间另有一。胤禑的外公王国正,本是李煦下的织工头目。因王庶妃长得格外标致,被李煦看中了,便请嫡母王氏,认了王庶妃为干孙女。</p>

    当然了,关于王庶妃的身世,以及怎么进宫的详细过程,一直是个谜。</p>

    胤禑只知道,王庶妃曾经亲口告诉他,李煦是她的表兄。</p>

    对于精读过红楼梦的胤禑而言,李鼎可不就是贾家老太太的侄儿,忠靖侯史鼎么</p>

    在一废太子之前,李煦和曹寅,都是脚踩两条船,既攀附太子胤礽,又暗中巴结老八。</p>

    照大清的规矩,旗人不许经商。</p>

    胤禑暗中经商做买卖的消息,若是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绝对没好果子吃。</p>

    信任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p>

    不过,胤禑有理由相信,李鼎不可能出卖他。</p>

    按大清律,哈哈珠子和包衣阿哈,若是主动告发了主子的不法行为,不仅没有封赏,反而会被凌迟处死。</p>

    </p>

    шшшttkn</p>

    即使是皇权砖制的社会,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的乱来。</p>

    因为,内务府的绝对忠诚,事关整个皇家的生死存亡。</p>

    胤禑也没有妄想赚大钱,他只是想头更宽裕一些,免得没钱打赏宫里的太监们。</p>

    别看胤禑的年俸为200两银子,貌似很多的样子。</p>

    实际上,皇太后身边的姑姑们,德妃宫里的得宠太监和宫女,乾清宫里得势的人,老四身边的苏培盛和顺子,两个弟弟身边的奴才,他自己身边的哈哈珠子、精奇嬷嬷、掌事嬷嬷、掌事姑姑、首领太监和掌事宫女,都需要银子的润滑。</p>

    不夸张的,如果仅仅守着这200两的所谓年俸,胤禑在宫里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好人缘。</p>

    胤禑比谁都清楚,若想细水长流的获取利益,衣食住行,这些刚需的商业项目,必选其一。</p>

    由于经费有限的缘故,胤禑在前门大街外,背街的巷子里,赁了几间铺面。</p>

    因为前门附近,做买卖的人特别多,也都要按时吃饭。</p>

    所以,胤禑的铺子里,只做一种生意:套餐盒饭。</p>

    买来三文一升的糙米,用大木桶蒸熟,每份套餐包含:一碟泡萝卜、一碟大白菜炖肉骨头和一大碗米饭。</p>

    每份套餐,只卖十文钱,图的就是薄利多销。</p>

    因为,不需要炒菜的厨子,这就省了一大笔开销。泡菜的方法,由胤禑亲自传授,让李鼎身边的奴才帮忙看着。</p>

    蒸米饭,就更容易了,哪个奴才不会</p>

    至于铺面的租金嘛,也是几乎忽略不计了。因为,门面的东家就是李鼎的奶公。</p>

    开饭馆的生意,品种越单一,越容易控制成本。</p>

    如果,肉类或蔬菜的品种过多,卖不完的情况下,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蔬菜腐烂变质,这就很浪费了。</p>

    铺面开张之后,胤禑别出心裁的请了十几个乞丐,就在前门附近的大街巷里,大肆宣传饭铺的量大管够。</p>

    俗话的好,一个便宜九个爱。</p>

    吃得饱,还有点肉,关键是很便宜了,谁不喜欢</p>

    结果,开张的当月,胤禑就赚了接近一百两银子的纯利润。</p>

    李鼎想扩大经营规模,却被胤禑制止了。</p>

    树大必然招风,很容易惊动了康熙。</p>

    悄悄的赚点零花钱,难道不香么</p>

    胤禑的经营法,就和现代各地的出租车司扎堆吃饭的地方一样,确实是便宜实惠,毛利也不高。</p>

    但是,因为吃的人多,反而纯利润不低。</p>

    书先生在一楼就位后,猛一拍惊堂木,开始三国演义之计收姜维。</p>

    老十六很喜欢三国演义。因为,康熙曾经亲口告诉过他们,他们的皇祖考,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就是靠着一本三国演义,奠定了大清入关的雄厚基业。</p>

    见老十六听得入了神,胤禑不由微微一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一件往事。</p>

    当年,他一边听收音里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一边吃午饭,听到精彩处,竟然忘了扒饭。为此,他没少挨家长的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