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家父是康熙 > 第三十章 四哥,我坚决支持你
    面对户部两位主官的不配合,老四多少有些沉不住气了,扭头又问左侍郎张盛:“张部堂,你怎么看”</p>

    张盛是二甲赐进士出身的汉臣,凭本事考入了翰林院的庶常馆。</p>

    庶常馆散馆之后,张盛的为官经历,异常之丰富。他不仅当过户部的主事、员外郎,还外任过粮道、布政使。</p>

    不夸张的,年过五旬的张盛,混了半辈子的官场,管的都是钱粮,专业素养极为突出。</p>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特意提拔张盛为户部左侍郎。</p>

    这且罢了,更重要的是,此前,只要是老四交办的差事,张盛一直都是全力配合。</p>

    然而,张盛仔细的想了想,却:“回四爷的话,卑职以为,兹事体大,万不可操之过急。”</p>

    胤禑一直低头盯着里的茶盏,仿佛研究上古的珍宝一般。</p>

    此时此刻,如无必要,他绝不肯抬头。</p>

    在场的八个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张盛的潜台词,谁又听不懂呢</p>

    张盛没有明的意思是,四爷,别的事务,卑职都可以尽全力配合您,唯独追讨国库欠款的事儿,里头的水太深了,您老还是另请高明吧。</p>

    老四接二连三的碰壁,锐气多少有些受挫。但是,就此罢了,绝对不是老四的作风。</p>

    剩下的三位侍郎,都知道追讨欠款的凶险之处,竟无一人敢于配合老四。</p>

    一时间,老四的脸面,有些挂不住了。</p>

    “十五弟,你虽是初来户部,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帮办阿哥嘛!你看,你的想法”老四只得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主动向胤禑求援。</p>

    胤禑来户部帮办,虽是老四的举荐。但是,他毕竟年纪尚,又从来没有办过差使。</p>

    客观的,老四也就是随口这么一问罢了,对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p>

    胤禑比谁都清楚,哪怕所有人都反对,老四也要把追讨欠款的差使,一办到底。</p>

    “四哥,诸位部堂,”胤禑缓缓起身,镇定自若的,“我才疏学浅,句让诸位见笑的话,望诸位莫怪。请问,户部衙门里的官员欠款,难道不应该尽数追讨么”</p>

    老四不禁眼前猛的一亮,是啊,户部是管钱粮的核心衙门,本衙门的欠款,难道不应该优先追讨么</p>

    “十五弟,你的没错!”老四眼前猛的一亮,故意抢在凯音布的前边,大肆夸奖胤禑,“汗阿玛果然没有看错你。”</p>

    老四可以乱夸,但是,胤禑却不能居功自傲,他赶紧拱道:“四哥,弟我从未当过差,不懂的东西尚有许多,还需要跟着您慢慢的学。”</p>

    胤禑的自谦态度,令老四格外的满意,他不禁暗暗点头不已。</p>

    有了胤禑的强力助攻,老四仰起下巴,故意逼问凯音布:“凯部堂,户部衙门里的欠款,可曾清帐啊”</p>

    凯音布暗暗叫苦不迭,老四这个混蛋,显然是想拿户部衙门内部,率先开刀了。</p>

    尼玛,岂有自斩羽翼之理</p>

    可是,面对老四的催逼,凯音布又不敢不答,他只得声:“四爷,请容卑职命人详查之后,再向您禀报,可好”</p>

    胤禑暗觉好笑,凯音布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条,敷衍塞责,拖延待变的段,格外的精通。</p>

    很可惜,老四常年办差,异常精通庶政,他怎么可能被凯音布所蒙蔽呢</p>

    “凯部堂,十日之内,我必须见到清帐的名册。”老四撂下狠话之后,便端起了茶盏。</p>

    </p>

    一直低头哈腰的苏培盛,随即扯起公鸭腔的嗓子,大声喝道:“送客!”</p>

    没办法,自从老四成了户部的管部阿哥之后,户部的二堂就成了他的专属公事房。</p>

    凯音布闹了个没脸,只得悻悻的走了。</p>

    张盛临出门的时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却啥也没。</p>

    胤禑明明看见了张盛的动作,却只当没看见的。</p>

    俗话的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p>

    胤禑既然是老四亲自举荐的帮办阿哥,就必须站在老四的立场上,给出合理化的建议。</p>

    否则,就是脑子进了水啊!</p>

    以老四的脾气,他必须是掌握拍板权之人。</p>

    胤禑的脑子异常清醒,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倍受刘备宠信的法正。</p>

    法正没死的时候,刘备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其宠信程度远超诸葛亮。</p>

    等众人都退下了之后,老四笑问胤禑:“十五弟,你既是帮办阿哥,就应该有个帮办的阿哥的样子。你的公事房,只要在户部衙署之内,任你随意挑选。不见外的,你就算是看上了我这里,我也照样给你腾地方出来。”</p>

    胤禑赶紧起身,摆出受宠若惊的模样,拱:“四哥,弟我都听您的安排。”</p>

    老四原本还有点试探之心,见胤禑如此的顺从,他不由微微一笑,:“公事房,任你挑选,就这么定了。另外啊,你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户部的情况,你就暂且替我代管‘清档房’及捐纳处,可好”</p>

    胤禑曾经长期担任副职,他比谁都清楚,副职若想过滋润的日子,完全离不开正职的支持。</p>

    以前,胤禑担任副镇长的时候,名义上算是镇政府的领导。实际上,下连一个跟班听用的兵都没有,他自己也就是个高级一点的大头兵而已。</p>

    更重要的是,副镇长的分管范围,都由镇长了算。</p>

    也就是,镇长如果对副镇长不满,只需要开会调整分管范围,就可以让你既累成死狗,还很有希望背黑锅。</p>

    朝廷的六部衙门里,都有清档房。</p>

    通俗的,清档房,又称档房,就是保存衙门内部档案的地方。</p>

    所谓捐纳,又叫赀选、开纳,有时也称捐输、捐例,即人们所的卖官鬻爵。</p>

    朝廷要打大仗,或是需要大兴土木的时候,必然面临缺钱花的窘境。这个时候,朝廷既不能明抢民间的财富,又要撒钱出去花销,就只能被迫卖官鬻爵了。</p>

    为了集中管理卖官卖爵的大事业,朝廷特意将捐纳处设于户部之下。</p>

    按照程序,买官的第一步,就是到户部捐钱捐粮,然后拿着户部盖了大印的捐纳文书,去吏部办理正式任命的续。</p>

    雍正朝的名臣,两江总督李卫,就是捐官的出身。</p>

    李卫先捐了个监生,又下狠心,一次性的砸了9600多两银子,捐了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p>

    要知道,近万两银子,即使是良田千亩的大地主,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p>

    由此,可以合理的猜测,李卫家里肯定算是超级大地主了。</p>

    即使用脚去思考,胤禑也知道,捐纳处是个极有油水的好出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