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自求多福吧(加更了,求月票)</p>
“乌雅氏,你告诉朕,如此佳女,为何不赏给十四阿哥?”</p>
即使是胤耦,也已经听出,康熙的语气不对。</p>
大清的女子,无论满汉,皆无大名,只有姓氏。</p>
按照康熙的习惯,他一般都会给早期四妃面子,不会直呼其姓氏。</p>
德妃做梦都没有料到,原本不来的康熙,居然从后殿悄悄的进来了。</p>
一时间,德妃的脑袋,也宕了,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清楚了。</p>
就在全殿内,鸦雀无声之时,胤耦分明感觉到,考验政治智慧的天赐良,</p>
到了!</p>
胤褐见势不妙,赶紧主动替德妃打圆场,声:“回汗阿玛,都怪臣儿不好,是喜欢此女,跪请德妃母成全了臣儿。</p>
2</p>
以胤祸对德妃的了解,但凡,康熙把年氏这个狐媚子,真的赏给了老十四。</p>
呵呵,不仅母子之情没了,而且,德妃还会恨他入骨。</p>
胤褐反正是躺平了的心态,即使因为好色,被康熙骂几句,又有何妨?</p>
再了,老四在中间穿针引线的帮了多大的忙?</p>
如果,胤褐不主动站出来,引开康熙的怒火,老四肯定会被牵连进来。</p>
不管怎麽,德妃都是胤褐的养母。他主动站出来,替养母背黑锅,孝道无亏也!</p>
一箭四雕的好事儿,以胤褐的性格,拼着挨顿臭骂,也要抓住大好时,勇敢的站出来背锅!</p>
“真是你主动相求的?”康熙满是疑惑的到胤耦的跟前,俯视着他的头顶“汗阿玛,您是知道的,臣儿从来不怕真话。”胤褐底气十足的提醒康熙,就他这一个儿子,敢瞎大实话。</p>
“德妃,果真如此?”康熙这麽一问,显然消了点火气。</p>
德妃暗暗长松了口气,巨大的信任危,终于过去了。</p>
“回皇上,奴才一直琢磨着,十五儿封了贝子后,因尚未大婚,身边也没人伺候着,便私下里允了他的请求。奴才有罪,请皇上重重的责罚。”德妃恢复了理智后,的话自然是面面俱到。</p>
只是,让胤祸没有想到的是,老四居然也站了出来,满是愧疚的:“都是臣儿的错,和妃母无关,请汗阿玛重重的责罚。”</p>
胤耦暗暗点头,老四不愧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他此时不主动站出来,替德妃承担过错。</p>
将来,等康熙回过了神,嘿嘿,不孝的恶名,肯定甩不脱。</p>
正所谓,子不言母过,大孝也!</p>
康熙忽然冷笑道:“朕尚未阅看的秀女,竟被你们私下里瓜分了,这不是欺君,又是什麽?”</p>
这就是故意耍流氓了!</p>
一直以来,选秀之事,皆由皇太后做主,四妃从旁协助。</p>
管事的德妃,提议把狐媚的年氏赏给胤祸,只要经过了皇太后的允许,就是合理合规的决定。</p>
原本从来不管事儿的皇太后,突然话了,</p>
“皇帝,你莫非忘记了,董鄂氏那个狐媚子,祸乱前朝的旧事麽?”</p>
是啊,若是董鄂妃不死,又生了个儿子,龙椅根本就和你这个三阿哥,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呢。</p>
经过皇太后的提醒,康熙陡然想起,他的嫡母差点就因为董鄂氏的极端盛宠,而变成大清的第二个废后。</p>
大清的第一个废后,主要是因为,那是多尔衮替顺治选的蒙古皇后。</p>
多尔衮摔死后,顺治对蒙古皇后,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就故意和太皇太后腕。</p>
结果,没想到的是,太皇太后棋高一招,又帮顺治选了个蒙古皇后。</p>
这位蒙古皇后,便是当今的母后皇太后。</p>
不客气的,若不是顺治死的早,当今的母后皇太后,肯定被废。</p>
“皇太后额涅———”康熙刚想解释一下,谁料,皇太后史无前例的发了火,“我不想再看见这个狐媚子了!”</p>
康熙每天装孝子,总不可能,当众性逆母后吧?</p>
“请母后息怒————”康熙还是很会装的,主动跪了。</p>
他这一跪,满屋子的人,也都跟着跪了。</p>
皇太后故意扭过头去,闹着别扭的不看康熙康熙一看这架式,全都明白了,皇太后真的很忌惮董鄂妃。</p>
“十五阿哥,赏你了,赶紧领回去吧。”康熙摆了摆,一副很嫌弃的样子。</p>
“臣儿领旨谢恩。”胤褐谢了恩后,就领着战战兢兢的年氏出了宫。</p>
登车的时候,因为腿软,年氏爬了几次,都没爬上车辕。</p>
最后,胤褐看不下去了,索性把年氏抱进了车厢里。</p>
大庭广众之下,很多人都看见了这一幕。</p>
很快,胤褐喜欢狐媚子的流言,就传遍了整个京城。</p>
</p>
胤耦听了传言后,不由微微一笑,这种流言越多越好,有百利而无一害!</p>
自从,狐媚子年氏赏给胤耦之后,就正式宣告了,他和大位彻底无缘。</p>
对老四没有任何威胁的弟弟,老四才可能完全放心的重用!</p>
大位的争夺,基本逻辑是,只要你有争夺的实力,即使没动心思,也是铲除的对象。</p>
凭心而论,康熙的灵魂之问,恰好问到了要害上。</p>
那意思是,德妃,你不想把狐媚子赏给老十四,安的是什麽心,以为朕不知道麽?</p>
次日,胤褐在内务府轮值的时候,李玉忽然来了,康熙召他进乾清宫。</p>
康熙见了胤褐,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难为了你的一番孝心。”</p>
呵呵,康熙不仅不是傻子,反而是皇帝里边,少有的精明人,他只需要回过神了,有啥想不明白的?</p>
屋里就父子二人,胤褐也就不怕瞎大实话了。</p>
“回汗阿玛,养恩和生恩,在臣儿看来,一般无二!”</p>
康熙听了这话后,不由频频点头,连养恩都牢记于心,父恩肯定不会或忘的实际上,王公大臣们,若有提前看好的秀女,或是儿媳妇人选,都会想方设法的给宫里递话,求个恩旨。</p>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两个豪横家族联姻,产生实力倍增的连锁效应,康熙也都会卖个人情,赏个薄面。</p>
昨天的事儿,实际上,是康熙觉得德妃的心,偏到了月亮上,对不住胤。</p>
谁曾想,胤耦居然主动挺身而出,想帮德妃背黑锅。</p>
以康熙的耳目灵通,他当然知道,德妃不喜欢老四,而偏疼老十四。</p>
“你是个真性情的好孩子。”康熙夸过之后,忽然来了兴致,就领着胤悄悄的出了宫。</p>
上次,胤偶和老十六一起逛街的时候,就曾偶遇康熙微服听戏。</p>
这一次,康熙居然领着胤褐,去了前门外大街的街边饭铺,点了两份“炒或儿菜”。</p>
炒或儿菜,也就是京城的炒合菜。但是,京里旗人,都把合读成或。</p>
如今的京城里,合菜也颇有讲究。各种菜一起炒,那叫炒什锦;各种菜一起炖,那叫大杂烩。</p>
出乎意料的是,康熙熟门熟路的,又点了两碗“折箩”</p>
2</p>
胤褐定神一看,好家夥,所谓的折箩,竟是北京和上海曾经很流行的“烫饭烫饭,也就是剩菜剩饭舍不得扔,当时又没有冰箱,索性把剩菜和剩饭一起煮了。</p>
康熙声:“味道好极了,就是有点烫,必须慢慢儿的吃。”</p>
结果,就在胤耦的眼皮子底下,康熙居然不顾体统的,一边转着碗沿,一边唆折箩。</p>
没办法,刚出锅的折箩,真的很烫嘴,不转着碗沿吃,嗓子眼肯定吃不消。</p>
填饱了肚子后,康熙又带着胤祸去听戏。</p>
对于听戏,胤耦一直没啥兴趣。</p>
但是,既然康熙爱听戏,胤偶不可能不陪着。</p>
好不容易,熬到了几折戏听完,胤耦本以为康熙应该回宫了。</p>
谁曾想,康熙竟然:“走,上你的府上,看看去。”</p>
胤耦本想派人回去言语声,可是,瞅见乌林被吴什盯死的窘样,他也就打消了通风报信的念头。</p>
令胤耦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居然没走正门,而是藉助于侍卫们带着的软梯,</p>
翻墙进了他家。</p>
康熙可不是一般的五十多岁老头,他不仅可开十力弓,还可以连续骑马射箭,狂奔一个多时辰。</p>
客观的,康熙的老毛病,主要是高胆固醇和高血脂,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导致一直龙体欠安。</p>
见了此情此景,胤褐哪能不明白呢?</p>
康熙想老十八了!</p>
但是呢,康熙想看老十八真实的生活,而不想看伪装的假相。</p>
令胤褐更没有想到的是,吴什居然熟门熟路的领着康熙,摸到了老十八书房的后窗外。</p>
这时,从屋里传出了老十八的话声。</p>
“嬷嬷,我大哥的半点没错,现在不收敛了性子,将来,皇帝哥哥很可能容不下我。”</p>
胤褐原本悬着的心,略微下落了一点。</p>
“爷,您别忘记了,您可是金枝玉叶。您稍有不顺从,就被十五爷掐得哇哇大哭,奴才真的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p>
胤褐早就知道,老十八的乳娘章嬷嬷,喜欢暗中挑拨他和老十八的关系。</p>
只因,胤褐对老十八的影响力越强,章嬷嬷的重要性,就越被削弱。</p>
但是,今天就不同了,康熙就在窗外,天知道,他是怎麽个看法?</p>
ps:加更完毕。今天的月票,超过了00张,哪怕不睡觉了,也要三更,绝不失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