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混入决策圈</p>
不管是管理内务府,还是管理兵部,胤褐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实权而已实话,到自前为止,胤褐还没有进入大清的核心决策圈。</p>
今天在场的人,才是大清真正的顶流权贵,比如,内阁大学士马齐丶</p>
陈廷敬丶席哈纳和李光地,裕亲王保泰,拟旨专业户张廷玉。</p>
当然了,还有远在京城的大清财神爷一一老四。</p>
老八在京里监国,老四就蹲在旁边,替康熙看着他。</p>
现在,胤褐史无前例的在圈子里亮了相,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p>
李光地一直暗中注意着胤褐的一举一动,以他对康熙脾气的了解,胤耦的公开露面,肯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p>
胤耦的心态,一直很端正。只要康熙不问他,绝不多半个字。</p>
在其位,谋其政,才是谨守本分。</p>
“李光地。”康熙的忽然点名,让李光地心头一振,当即出列,拱“臣在。”</p>
和心腹重臣们讨论军国大事时,康熙坐着,大家站着,一起畅所欲言。</p>
“献俘之事,就交给你和十五阿哥去办。”</p>
随着康熙的一声吩咐,此前仅仅是认识而已的李光地和胤耦,眨眼间,</p>
成了临时性的搭档。</p>
胤褐早就知道李光地其人了,这家伙就是江南鸿儒中,有才无德的典型代表。</p>
既然康熙把差事交下来了,李光地和胤,肯定要找个清静的地方,商量献俘的礼仪及各种杂事。</p>
就以对康熙的影响力而言,几乎每天待在御前的李光地,实比胤褐略胜一筹。</p>
但是,李光地是个地地道道的人精,他主动建议:“久闻十五爷那里的茶好,水也好,老夫仰慕已久啊。”</p>
话没白,意思却很清楚,十五爷,老夫很好话的哦。</p>
胤耦一听就懂,随即微微一笑,:“李中堂的家乡,便是举国皆知的产茶胜地,我那里的茶,就怕李中堂喝不惯啊。”</p>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安溪正是铁观音的大本营。</p>
“哪里,哪里,以茶会友,快何如哉!”</p>
视胤褐为友,李光地不算高攀,而张廷玉就没这个资格了。</p>
于是,胤耦和李光地,边走边聊,并肩出了德汇门了到了胤耦的签押房内,宾主双方落座之后。</p>
李光地品了口香茗,不由挑起大拇指,大加赞赏,</p>
“唉,老夫来迟了,竟然错过了此等珍品!”</p>
见李光地一副爱茶如痴的模样,胤褐暗觉好笑,你个老家伙,就是藏在康熙身边的贝利亚,还当爷不知道呀?</p>
满朝重臣之中,就数李光地最会伪装,从不以真面目示人。</p>
直到,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才恍然大悟,李光地居然是隐藏最深的八爷党。</p>
这麽吧,凡是信任李光地的人,都难逃“出卖”二字。</p>
不过,胤褐并无拉拢李光地之心,更谈不上信任了。</p>
若真有合作的会,胤褐丝毫也不介意,彼此互利互惠。</p>
毕竟,谁又会和利益过不去呢?</p>
聊了大约半个时辰,直到李光地告辞离开之时,始终没提献俘的事。</p>
呵呵,李光地都不提,胤耦就更不会提了。</p>
有啥可提的?</p>
都有往年的老例在前,只需要调出旧档,啥不明白?</p>
李光地的不提,是想暗示胤褐,本中堂负责的事务,你就别插了。</p>
胤褐故意不提,也是想告诉李光地,井水不犯河水,你捞你的功劳和面子,我还有大事待办。</p>
这年头,天大地大,兵权最大。</p>
历史上的山陵崩后,老四的里,并无大行皇帝的遗诏。但是,有隆科多的保驾护航,老八他们空有巨大的实力,却只能干瞪眼。</p>
秀才遇见兵,有理不清,就是这麽个理!</p>
中午,陕西绿营提督徐元,来行宫陛辞。</p>
胤耦因为管着兵部,就被康熙叫了去。</p>
“皇上,陕西地方,各族长期混居,时有刁民聚众闹事,抚臣动辄严令弹压,微臣只得疲于奔命——</p>
胤祸进门的时候,徐元正在向康熙大吐苦水。</p>
“皇上,仅凤翔府一地,去年就发生了近百起聚众斗殴的抢水惨事—”</p>
实际上,康熙也明白,陕西的问题,表面看似各族杂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口大爆炸,衍生出来的抢水抢地问题。</p>
农经济时代,水资源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p>
整个大清国,不分南北,因抢水械斗,导致的血案,每年不下数万起。</p>
“十五阿哥,你怎麽看?”康熙一边叹息着,一边扭头问胤耦。</p>
</p>
怎麽看?</p>
和平的方式,完全无解!</p>
不和平的方式,康熙为了装仁君,又不肯答应。</p>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陕西不宁,则甘肃必不宁。甘肃不宁,则和硕特诸部,皆不宁。”胤耦早就等着这个好时,向康熙灌输西部边陲的久安之道,“请恕臣儿直言,若不拆而分之,永无宁日!”</p>
“唉,朕何忍子民远离故土?”康熙倒不是真的心疼陕西人,主要是旗人太少了,汉人又太多。</p>
陕西人彼此仇恨,才有利于大清的统治。</p>
所以,康熙对西北的态度是,勿使任何一方独大,故意放任彼此仇杀。</p>
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令徐元头疼的问题,大军疲于奔命,维护稳定的成本,与日俱增。</p>
不西北边睡了,就算是广东的客家人和本地土着之间,每年为了抢水发生的血案,伤亡数字也是孩人听闻。</p>
地方官府不调兵弹压,其实是故意而为。哦,你们都团结了,就该老爷们睡不着了。</p>
反正吧,康熙朝解决不了的矛盾,到了雍正朝,胤褐都有法子解决。</p>
比如,乾隆和左宗棠,就解决的很好嘛!</p>
胤偶和徐元一起告退出来。</p>
刚出行宫的大门,胤耦便拱道:“失陪!”随即骑上马,在戈什哈们的簇拥下,扬长而去。</p>
提督丶总兵一级的绿营高级将领们,都不是胤耦的菜,既然不存在拉拢的可能性,也就没有私交的必要了。</p>
而这一切,都被门前的侍卫和护军们,清晰的看见了。</p>
不结交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既是康熙的底线,也是胤褐的本分。</p>
回到别院门前,胤褐意外的发现,一名五品官,就坐在门房前的长条凳上,眼巴巴的等他回来。</p>
见胤耦回来了,那人赶紧起身,主动扎下深千,恭敬的:“镶蓝旗满洲,内务府候补员外郎,奴才鄂尔泰,请十五爷大安。”</p>
胤祸十分有趣的望着鄂尔泰,嗨,还真是巧啊。</p>
鄂尔泰这家伙,在康熙朝岌岌无名。到了雍正朝,他一飞冲天,是老十三死后的第一重臣。</p>
照例,内务府的候补司官,都必须来拜见了管部阿哥之后,才有会补上实缺。</p>
胤耦打量了一下鄂尔泰,只见他,面色白净,仪表堂堂,个头也不矮,</p>
算是这个时代的标准美男子。</p>
若是旁人,倒也罢了,随便就打发了。</p>
但是,鄂尔泰此人,胤褐真有几分兴趣,便叫了他一起进府。</p>
胤褐落座之后,见鄂尔泰一直站着,便摆了摆,:“此地没有外人,但坐无妨。”</p>
鄂尔泰谦虚了几句,便侧身坐到了椅子上。不过,他很懂规矩的只坐了半边屁股。</p>
吩咐上茶后,胤祸随口问鄂尔泰:“你在武备院内当差?”</p>
“回十五爷,奴才在甲库当差,但凡盔甲丶刀仗丶旗蠢丶器械等军器,</p>
皆有涉猎—---”鄂尔泰也不是个笨蛋,知道会难得,便鼓动着舌头,把甲库里军器储备情况,的一清二楚。</p>
见鄂尔泰对于甲库的情况,如数家珍,胤褐便暗暗点头,这子的特点,正对老四的胃口。</p>
老四这个人,自己办事认真,也喜欢下办事认真。</p>
而且,老四这个人,有个鲜明的特点:只看大方向,不看细节。</p>
也就是,只要你执行的是老四定的政策,哪怕有再大的错,也都可以无视。</p>
比如,田文镜那个酷吏,在河南搞得天怒人怨。但是,老四全都看不见,也不想听,一如既往的宠着田文镜。</p>
胤耦不想改变历史的拉拢鄂尔泰,今天见他,也就是有些好奇罢了。</p>
刚刚打发了鄂尔泰走人,梁九功就笑眯眯的来了。</p>
“十五爷,万岁爷想十八爷了,命奴才过来接了十八爷进宫。”</p>
没办法,大家都是康熙的儿子,康熙对老十八就是真爱。</p>
所谓心背都是肉,不过是父母偏心的掩饰之词罢了。</p>
送走了老十八不久,年羹尧居然又来了。</p>
“十五爷,奴才惦记上了您这里的炒里脊肉和白菜心,那真的是一绝啊。”</p>
胤耦不由微微一笑,亮工啊,你不仅嘴臭,而且,目中无人,酒品还差,交友的忌讳几乎全占了。</p>
实话实,年羹尧的人缘,实在太差了。在偏僻的行宫范围内,竟无一个可以坐下喝酒的朋友。</p>
“来呀,请观音出来,替她哥哥斟酒。”胤耦不想和年羹尧深交,但也没赶了他出门。</p>
毕竟,年观音很乖很听话,伺候的也很舒坦,令胤褐十分满意。</p>
在行宫这里,胤祸其实也没朋友一起喝酒。</p>
于是,两个都很寂寞的男人,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块。</p>
只是,菜刚过三味,门房忽然来报,“爷,十二爷来了。”</p>
胤耦不由哑然一笑,老十二也是个没朋友的家伙。</p>
ps:今天的第一更送上。不废话,月票超过了0300张,必有加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