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死也不服</p>
去东华门的轿内,胤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康熙叫他去,究竟是个啥意思?</p>
明亡之后,朝鲜冒着得罪大清的风险,一直暗中沿用崇祯后的年号。</p>
这还用问嘛,朝鲜李家,肯定是心怀故明!</p>
当年,若不是万历派大军入朝参战,朝鲜的李家王族,早就被木下藤吉郎杀得一乾二净了。</p>
可是,万历三大征,真把国库给打空了。</p>
大明把王爷当猪养的负担,比大清重得多,而且,抽税能力也远远不如大清。</p>
大清没银子发军了,真敢纵容湘军,到处设关置卡,利用暴力段,野蛮的收取厘金。</p>
胤褐承包的张家口到京城的官道通行费,就是三种厘金中的一种!</p>
实话,人都是自私的。</p>
辽东总兵李成梁,原本采取的是扶弱抑强的策略,故意让建州女真自相残杀,内部极不团结。</p>
可是,由于激烈的朝廷党争,李成梁被赶下台,闲在家中,种了十年红薯。</p>
等李成梁再次回任辽东之后,为了保住土皇帝的地位,就变着花样的玩养寇自重了。</p>
于是,原本是工具人的老虏,趁势崛起了。</p>
建奴崛起之后,大明屡屡兵败,身陷两线作战的恶性循环。</p>
胤褐想明白了,朝鲜胆敢沿用崇祯后的年号,已经彻底惹怒了康熙。</p>
胤褐又不管礼部,康熙叫他去,还能是啥,肯定是讨论用兵之事嘛!</p>
果然不出所料,在康熙那里,胤耦见到了老四丶首席满相温达丶兵部尚书殷特布丶在家养病的一等侯辰泰。</p>
只是,令胤褐没有想到的是,老十四居然也在殿内。</p>
辰泰,姓董鄂氏,其父是大名鼎鼎的抚远大将军丶一等公费扬古。</p>
值得一提的是,辰泰的亲姑姑,便是祸乱顺治朝内院的董鄂妃。</p>
不用多问,一看就是军事会议。</p>
等胤褐行礼之后,康熙阴沉着脸,冷冷的:“东国,乃尔国,却妄用亡明末帝之年号,莫不是欺我大清军威不盛麽?”</p>
康熙话音未落,一直想抓兵权的老十四,便急不可耐的道:“汗阿玛,下旨吧,臣儿愿率三千铁骑,马踏汉城,擒了朝鲜王,献俘于大清门。”</p>
胤褐只当没听见似的,一直闭紧了嘴巴,默不作声。</p>
康熙的性子是,你越想争,朕偏不给你!</p>
老八他们始终学不乖,总想抢班夺权,就是没有看透康熙的心思。</p>
第一个抢先发言,就拿得到兵权,康熙岂不是白当了五十一年的皇帝!</p>
康熙没搭理老十四,扭头问温达:“履绥,你看呢?”</p>
温达皱紧了眉头,:“皇上,出兵朝鲜,兵少了无法灭国。派兵多了,一旦战事陷入僵局,恐国库的存银消耗过巨。毕竟,保和殿尚在重修,畅春园和热河行宫也都在扩建之中。”</p>
作为首相的温达,确实很有几把刷子,的也都是老成谋国之言。</p>
温达虽然没有当面反驳老十四,却用算帐的法,变相否定了老十四的狂言别看朝鲜是尔国,其国内,一直养兵十馀万,北防大清,南防倭贼。</p>
区区三千铁骑,就想灭了朝鲜国,显然是吹牛嘛!</p>
当年,皇太极携鼎盛之八旗军威,也率了十万大军,才迫使朝鲜人投降称臣“辰泰,尔父武勇无双,战功赫赫,你不会让朕失望吧?”</p>
康熙居然跳过了兵部尚书殷特布,直接问了辰泰。</p>
辰泰一直跟着费扬古南征北战,虽未独立领过军,军事经验却异常之丰富。</p>
“回皇上,我大清有无数的火炮和鸟枪,胜朝鲜无虞也。但是,朝鲜南北长达三千里,我大清出兵,绝不能少于五万,不然的话,粮道很容易被贼军截断。”辰泰的就是用兵的正道理。</p>
康熙三征准噶尔的时候,为啥一定要出兵十几万呢?</p>
白了,就是王剪的老办法,硬堆国力,像长城一样的平推过去,迫使楚军决战!</p>
秦胜楚,秦胜赵,都是堆国力,平推硬耗的结果!</p>
如果,赵国国力足够,不缺粮食,不怕硬耗,也就没有长平坑卒的惨剧了。</p>
“殷特布,你呢?”康熙仿佛刚想起兵部尚书似的,扭头看向殷特布。</p>
“皇上,江南绿营日渐腐朽,已经不堪大用了。倒是,直隶和陕甘的绿营,</p>
尚有求战之心。”</p>
兵部只管绿营,殷特布也就只绿营的真实战力。</p>
胤褐暗暗点头,清初时期的八旗权贵们,既有很多提笼架鸟丶飞鹰走犬的纳绮子弟,也有不少殷特布这种有见识的高官。</p>
一个砖制皇朝,能够坐稳江山,根源就在于:统治阶级内部,必须能人辈出!</p>
“十五,朕给你五万兵马,替朕马踏汉城,可乎?”康熙最后才问胤褐,</p>
显然对胤偶寄予了厚望。</p>
</p>
在诸位皇子之中,即使是战功赫赫的老大,也从未独领一军。</p>
可是,胤耦已经先后几次单独领兵出征或平叛。</p>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胤褐节制直隶诸军,其地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大差不差了!</p>
当着大家的面,胤偶的脑袋又没进水,肯定不可能扫了康熙的面子。</p>
胤褐还是老规矩,征服朝鲜肯定可以马到功成,前提是,他有几个条件。</p>
“回汗阿玛,尔东国,旦夕可破,不足为虑。不过,火器营必须跟着臣儿一起去朝鲜,福建水师必须听臣儿的节制。”</p>
胤褐的立场站得极稳,平灭朝鲜国,臣儿绝对没问题。</p>
不过嘛,条件也是有滴!</p>
不管哪个时代,不会跟老板谈条件的高管,肯定不是好高管!</p>
胤褐想要火器营,康熙并不奇怪。但是,令康熙吃惊的是,胤褐居然想要福建水师?</p>
不过,饱读史书的康熙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大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烈。</p>
苏烈,字定方,乃是唐灭百济的首功之臣!</p>
此时此刻,胤偶想的就是四个字:跨海登陆。</p>
正如温达所言,朝鲜确实是国。</p>
但是,朝鲜号称三千里锦绣江山,是因为,南北的距离实在是太长了,对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的压力。</p>
但是,朝鲜的战略劣势是,东西太过狭窄,很容易被海上的敌军拦腰截断,</p>
则首尾不能相顾,败相毕露。</p>
和康熙的落伍军事思想不同,胤偶的战法,就是现代的斩首战术。</p>
大军登船渡过黄海,突然从仁川登陆,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包围汉城,用重炮轰塌城墙,一战可定乾坤。</p>
老十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p>
康熙不仅把他的建议,当作是耳旁风,而且,一张嘴就要给胤褐五万兵马。</p>
这不是从门缝看扁了他嘛?</p>
“简直是无稽之谈。元朝数攻倭国,却落得惨败收场,皆因狂风吹翻了无数战船。”老十四不愧是从喜欢军事的家伙,他一张嘴就点明了要害。</p>
渡海作战,最怕的不是朝鲜渣兵,而是威力无匹的台风!</p>
十万吨的航空母舰,都需要提前躲避台风区域,更何况,最大百馀吨的木船呢?</p>
“四阿哥,户部三库如何?”康熙想用银子的时候,每次都要和老四扯皮。</p>
老四哈下腰,恭敬的:“回汗阿玛,户部没银子了——”大吐特吐苦水。</p>
胤褐暗觉好笑,老四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康熙想拔毛,都难于上青天!</p>
不过,老四兼管户部这麽多年,他要是不紧,大清的财政支出,早就崩盘了。</p>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p>
这个硬道理,康熙不可能不懂!</p>
实际上,老十四也懂,所以,他只要求了三千铁骑。</p>
但是,在场的人,除了不通军事的老四之外,谁还看不懂老十四的那点心思啊?</p>
先把兵权弄到,等进了朝鲜,进攻遇阻之后,再找康熙要十万兵!</p>
老十四的算盘,打得啪直响,精明得很呐!</p>
只要两国开战了,为了维护大清的国威,康熙就只能捏着鼻子,被迫给老十四增兵。</p>
儿子拼命算计老爹的命根子,嘿嘿,真当康熙是司马衷麽?</p>
“十五,朕命你为征东大将军,率军五万,节制奉天将军丶吉林将军及福建水师</p>
谁料,老十四没等康熙把话完,竟然大声道:“汗阿玛,您真偏心,臣儿死都不服!”</p>
“鸣鸣———死都不服——”老十四居然当众伏地大哭,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p>
“胡闹,太胡闹了!”康熙气得猛拍桌子,破口大骂老十四,“汝个黄口儿,何德何能,安敢咆哮御前?”</p>
如果是一般人,被康熙骂了,也就乖乖的伏地请罪了。</p>
偏偏,老十四真不怕死,他一边哭,一边声嘶力竭的吼道:“前几日,汗阿玛还夸奖我,精通兵事,可堪大用来着。怎麽,今天就成了黄口儿?”</p>
“叉出去,叉出去,叉出去—”</p>
康熙显然被气昏了头,连了三个叉出去“我自己走,不要你们叉!”老十四从地上爬起来,拔腿就走,元自大声哭号,“太偏心眼了,我死也不服!”</p>
康熙气得翻白眼,忽然身子一软,一头栽进了老四的怀中。</p>
“皇上—皇上—</p>
一时间,室内大乱。</p>
ps:月票超过9500张,必有四更,这是第一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