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政领着十几名亲信,从玉璧赶往虎牢的途中,一路风尘仆仆,却在半路又碰到宇文泰的秘使,</p>
旋即勒马,接过宇文泰的密信,赶忙拆开,目光匆匆扫过,脸色瞬间凝重,继而深深地叹了口气,</p>
身边亲信见状,忙凑近轻声问道:“大人为何叹气?”</p>
王思政眉头紧锁,缓缓道:</p>
“丞相在邙山,败了!如今命我前往弘农守城!走,去弘农!”</p>
随后几人连夜赶往弘农,只留马蹄溅起的沙尘扑扑。</p>
此次宇文泰邙山之战六军皆出,近六万军士被斩杀俘虏,而撤军途中,又有大量士兵因伤病与混乱折损。</p>
如今的西魏,兵力凋零,能驻守弘农的士兵实在是少得可怜。</p>
王思政抵达弘农,顾不上休息,径直去见达奚武与宇文导,询问兵力状况。</p>
宇文导面色阴沉,低声道:</p>
“此时城中兵力,不足千人,可东贼追兵却有五千之众!</p>
侍中大人,您前不久在玉璧刚击退贺六浑,如今这弘农又该如何坚守?</p>
王思政来回踱步细细思索,片刻后,他缓缓开口</p>
“如今弘农城墙防备都未完善,我军又兵力不足,死守是守不住的!唯有用计!”</p>
达奚武、宇文导旋即追问</p>
“何计?”</p>
“空城计!”</p>
几人虽见王思政言辞坚毅,却还是露出担忧之色!</p>
王思政目光深邃,缓缓道:</p>
“你们大可放心,贺六浑没有亲自过来,明什么?”</p>
其他人顿时眼睛发亮,争先先问了起来</p>
“明什么?”</p>
王思政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自信满面。</p>
“明贺六浑军心不齐,如今的追兵,不过是佯装,做做样子罢了!</p>
只要略施计谋,西贼便可不战而退,这空城计,不过是给他们一个退兵台阶而已!</p>
但,还是得在靠近城门位置,埋伏重兵</p>
还得若隐若现,故意使敌瞧见,让敌不知我军虚实,防范于未然”</p>
当刘丰率军来到弘农城下时,只见城门大开,王思政竟脱了战袍,安然睡卧于城内道路之中。</p>
显得毫无畏惧,似乎全然不怕城外众兵。</p>
刘丰勒住缰绳,战马嘶鸣,他心中满是疑惑,目光紧紧盯着城内那坦然自若的王思政。</p>
一时间,他竟有些犹豫,不敢贸然进城。</p>
他眯起眼睛,仔细查看城中情形,隐隐看到城内似有伏兵。</p>
想到王思政前不久才在玉璧击退高欢亲率的大军,如今竟来了这弘农守城,心里渐生忌惮。</p>
又想到达奚武以及宇文导等西魏勇将都在城内,心中就愈发忌惮,</p>
若城中埋伏重兵,自己贸然攻城,若损兵折将,只怕高王怪罪</p>
权衡再三,想到如今自己大可不必去冒险,终是咬咬牙,下令退兵。</p>
待东魏退兵后,王思政立即着修筑弘农城墙防御。</p>
完善城头的橹、雉堞、敌楼等布防。</p>
同时,他又安排屯田种粮,囤积粮草,以防东魏大军后续大举进犯。</p>
至此弘农逐渐成为东西魏两境防线上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此后东魏北齐再未有大军越过弘农。</p>
高欢返回晋阳之前,先到了邺城。</p>
高澄听闻父亲到来,急忙从府邸匆匆赶来迎接。</p>
“子惠见过父亲!”</p>
高欢看着高澄,见他神色之间似乎相较于以前,有些了成熟稳重之态,亦多了些许冷峻。</p>
故而心里也不再似前几日那般气恼,只是揪着崔暹过错,想填住众人口实。</p>
“之前我过,饶了崔暹一命可以,但必须受一番杖责,如今崔暹何在?”</p>
高澄看了一眼父亲,面无过多表情,只是命前去崔暹躲藏的寺庙传人。</p>
崔暹匆匆赶来,一路跑得气喘吁吁,一见到高欢,就跪身在地,俯首拜见</p>
“下官见过丞相!”</p>
高欢面色阴沉,开始数落崔暹的罪过,</p>
“崔暹,你因个人私怨,引得仲密谋反叛逃,你可知罪”</p>
崔暹一直俯首不起,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静静的等待着高欢最后的责罚之令。</p>
高澄趁此会,快速走出院子,脚步匆匆,终于见到了陈元康。</p>
“陈元康,此次崔暹若是受了杖责,你以后也别来见我了!还不快去大王面前?”</p>
完也就拂袖离开,陈元康望着高澄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紧,旋即往高欢所在庭院奔去。</p>
</p>
此时院中崔暹已经褪去衣衫,准备受罚,陈元康顾不上许多,直接在立在台阶上为崔暹求情</p>
“大王,您既有意把天下托付于世子,如今世子既用崔暹,却不能免其刑杖,</p>
只怕世人会觉得大王与世子之间,父子不和!还请大王免去此杖!”</p>
邙山之战得胜,高欢本就没有非要重罚崔暹的心思,见陈元康如此求情,便顺势而为</p>
“罢了,高仲密谋反,终归是他自己的缘故,</p>
但崔暹,你既辅世子,不应为世子招致过多怨恨,此次我先暂且饶了你这顿责罚。</p>
不容再有下次!”</p>
崔暹再次叩首,</p>
“谢过大王宽恕,崔暹定谨记大王之言!”</p>
“再次,世子的一言一行,你也应当细心留意,若是有违制之举,言行有误你也应当积极劝谏,不得让世子于人前人后落人口实你且起身退下吧!”</p>
崔暹终于立起身子,抱回道:“是,大王,下官先行告退。”</p>
完也就退出了院中。</p>
高欢在邺城逗留了一两日,暗中观察高澄。</p>
高澄除了面色较以前稍冷一些,处理政务却依旧井井有条,看上去反而沉稳干练了许多,心中稍感宽慰,于是班师回晋阳。</p>
高欢回了晋阳以后,心里仍旧有些许担忧,如今他只能指望的子嗣只有高澄,万一高澄真有什么问题,以后又当有谁继承自己的大业</p>
想到高洋此前的快刀斩乱麻,城门战彭乐,</p>
“也该让子进去邺城历练一番了!”</p>
不久后,高欢便安排高洋携妻眷前往邺城,名义上是辅助高澄,实则是想让高洋早些熟悉政务,同时也是对高澄的一种警醒与敲打。</p>
高澄在府邸查阅历来的钱币资料时,下人前来禀报</p>
“禀大将军,太原公与永安郡公到了!”</p>
高澄眼睛微斜,目光从文献上移开一瞬,又立刻回视中书籍,冷冷回了句:</p>
“知道了,下去吧!”</p>
待下人退下后,他才缓缓放下中书料,整了整衣衫,步出书房前去前厅。</p>
远远望见坐在正厅床榻上的高洋,心中思绪万千。</p>
他与诸位弟弟年龄相差甚远,唯有高洋与他不过相差五岁。</p>
如今他已十七,父亲让高洋来邺城,父亲让他来邺城也不无道理</p>
他一边想着,一边缓缓进入正厅。</p>
高洋、高浚见高澄来了,忙起身行礼:</p>
“子进、定乐,见过长兄!”</p>
高澄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p>
“二弟、三弟你们远道而来,想必也累了,先去休整一番,晚上为兄设宴,为你们接风洗尘!”</p>
“二弟此番携了家眷,晚上宴会记得也带上弟妹一同前来”</p>
到此处,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向高洋的脸庞,只见高洋鼻子下挂着一条鼻涕,正随着呼吸微微晃动。</p>
高澄心中一怔,所以话顿了一顿,脸上的表情也有些许不自然。</p>
高浚察觉到高澄的异样,好奇地歪着头看向高洋,也瞧见了那挂着的鼻涕。</p>
他皱了皱眉头,面露嫌弃之色,当众呵斥高洋身边人:</p>
“你们还不快为二兄拭涕!”</p>
高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双在袖中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p>
但当着高澄的面,他不敢发作,只能强压怒火,低头极力掩饰自己的怒目。</p>
高澄看着高浚如此,又仔细审视高洋的表情,心中五味杂陈。</p>
他想着自己家中那一群孩子需要管教,如今两个弟弟又来到身边,也需费心。</p>
高浚虽然聪慧出众,但身世终究不正,如此当面折辱高洋,也实在有些过分。</p>
可高洋也不了,可为何连鼻涕都不知擦拭?</p>
高洋左右随从赶忙掏出绢布,递向高洋。高洋接过绢布,匆匆擦拭了鼻涕,动作略显慌乱,</p>
“子进,你是父亲的次子,年纪也不了,记得以后常备绢布,注意些仪容!</p>
好了,你们两先下去休整休整,都换身干净衣服,晚上来见我!”</p>
高澄虽然言语中叮嘱高洋要注意仪表,却并未指责高浚。</p>
“是,长兄。”</p>
高洋应了一声,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p>
两人随后便各自去往院落沐浴更衣。</p>
宇文泰此次大败,开始改革施行府兵制,逐步任用大量汉人氏族集团,形成之后影响至隋唐的关陇集团。</p>
宇文泰先前留魏光防守虎牢,西魏邙山大败后,宇文泰便派出遣间谍潜入虎牢,正好被守在外的侯景所截获,</p>
侯景将计就计,将密信内容从坚决防守改成尽快撤离,然后将间谍放入了城内。</p>
魏光看到信件以后连夜弃虎牢而逃,至此东魏收复了豫、洛两州以及虎牢。</p>
五月,侯景将俘虏的高慎亲眷押送至邺城,除了他的子女,也有李昌仪在其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