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血狐啊!也不知道赵国经过她这么一折腾,是会变强还是变弱?”</p>
当秦浩得知赵国的这位二妻姐展开血腥报复的时候,也不禁感叹。</p>
不过,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为赵国操心,因为他自己此时也遇到了麻烦。</p>
正月刚过,钟离的大军就攻过来了。</p>
声势浩大,号称百万。</p>
虽然实际的兵力肯定没这么多,但依据内卫府与细柳阁收集来的情报,至少也在二十万以上,甚至超过了三十万。</p>
“营洛难道真的不打算过日子了!”</p>
“还是以为有齐国撑腰,就有恃无恐了!”</p>
“钟离人口不过五百多万,在春耕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下子就派出来这么多的军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p>
秦浩很恼火。</p>
但是,也仅仅是恼火。</p>
因为钟离在此时的他看来,也仅仅是个麻烦,而不是威胁。</p>
威胁,始终是来自那个表面上咋咋呼呼,实际上却又偏偏引而不发的齐国。</p>
齐国王都,临瓷。</p>
王宫之内,大殿之上,朝会之中,王后殷璃,正当着齐王与满朝文武的面,怒骂国相邹奇。</p>
“邹奇!你个混蛋!”</p>
“前年,你时不成熟,不宜出兵!”</p>
“去年,你又时不成熟,不宜出兵!”</p>
“今年。你还是时不成熟,不宜出兵!”</p>
“那我倒要问问你!什么时候才算时成熟,什么时候才适宜出兵!”</p>
“我虚儿的仇,难道就不报了吗?”</p>
“他可是堂堂的大齐的太子啊!难道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不成?”</p>
殷璃话音刚落,就有一人出来帮腔道:</p>
“王后娘娘所言不错!”</p>
“邹奇!你这是在养虎为患!”</p>
“若是前两年早些发兵,那秦耗子怎会成长到如此地步!”</p>
“邹奇!你误国!”</p>
</p>
随即,又拜向齐王:</p>
“大王!臣宴文德,奏请罢免邹奇国相之职,并立即发大军征讨怀安!”</p>
宴文德此话一出,立刻引来许多朝臣的附和,齐王见了,也不禁露出了举棋不定的神色,这才让王后殷璃的脸色缓和了许多。</p>
邹奇眉头紧皱,急忙辩解道:</p>
“大王,值此春耕即将到来之际!实在不宜大举兴兵!”</p>
“况且,怀安与我大齐之间还隔着宋、卢、钟离等国,距离千余里,出征更是不易!”</p>
“若是走海路,风浪难测不,更是没法运载太多的大军!也是不妥!”</p>
“即使是一切顺利,能够成功灭了怀安,杀了秦浩,我大齐也难以守住怀安之地,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白白的便宜了吴楚宋等国。</p>
“所以,臣以为,现下最好还是资助钟离出兵即可!最好是能让钟离倾全国之力与怀安死磕到底!”</p>
“这样一来,我大齐就可先趁先灭了卢国这个心腹之患,然后再趁钟离与怀安两败俱伤的时候,一举吞并二国。助我大齐成为天下第一大国。”</p>
邹奇的话,引来了更多朝臣的附和。</p>
齐王一看附和邹奇的人比附和宴文德的人多了太多,原本打算立即出兵的决定就立刻烟消云散。</p>
他并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也没有太大的见识,但却有一个优点:</p>
那就是听劝,愿意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p>
就如同现在,谁得到的支持者赿多,他就听谁的。</p>
“那好!孤就依国相所言,暂缓直接出兵怀安,先灭了卢国再。”</p>
朝会之后,王后殷璃又不免在齐王面前又唠唠叨叨起来,什么齐王根本就没有把儿子姜虚的死放在心上,还不如自己的娘家宋国呢。</p>
齐王被她唠叨的烦了,索性道:</p>
“既然你娘家愿意出兵怀安,那我就再资助宋国一大批钱粮物资好了!他们出兵,也是一样!”</p>
殷璃无奈,也只能接受现实。</p>
“王兄!虚儿的仇,现在就只能指望你这个做舅舅的给他报了!”</p>
“再调一批物资送到宋国!?看来,大王还是执拗不过王后啊!”</p>
“不过这样也好!既能让宋国来的那个蠢女人安分一些,又能进一步消耗宋国的国力!”</p>
“不得,宋国也会变成第二个钟离,成为壮大我大齐的养料!”</p>
当邹奇听到此事后,心中暗想。</p>
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