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看这是不是金缕玉衣啊!?”耳朵大喊道。</p>
梁峰转身看向房屋中间的几个岛台。</p>
当他看到金缕玉衣时,梁峰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震撼。</p>
“该死的赵扩!!他怎么敢!?”梁峰已经气得嘴唇直哆嗦。</p>
梁峰微微凑近,仔细端详着玉片的纹理,心中感慨古人对永生的渴望以及精湛的工艺。</p>
梁峰深知此物的珍贵,指微微颤抖,却不敢轻易触碰,生怕损坏了这无价之宝。</p>
在古代,“金缕衣”是一种缀有金线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荣华富贵。</p>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存在金缕衣,更有金缕玉衣,不仅有金线缀饰,而且整件衣服更是由几千片光滑的玉片组合而成。</p>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两汉时期的高级殓服。</p>
根据编缀缕线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p>
其中金缕玉衣是等级最高的殓服,通常只有皇帝和诸侯王可以使用。</p>
汉代人认为玉可以防腐,身着覆盖全身的玉衣,可以保护尸身永远不朽。</p>
无论是:“金缕玉衣”还是:“金缕衣”,都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体现。</p>
接着,梁峰的目光落在曾侯乙尊盘上。</p>
看着那尊上的蟠龙和蟠螭,以及复杂的镂空工艺,梁峰不禁不断摇头。</p>
梁峰想象着古代工匠用失蜡法精心制作这件青铜器的场景,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佩服得五体投地。</p>
他围着尊盘缓缓踱步,眼睛一刻也不舍得离开,嘴里喃喃自语:“这工艺,简直不可思议。”</p>
耳朵轻声道:“是啊,老大,我不懂艺术的人都看出此物的不凡。”</p>
梁峰点点头,轻声道:“这是后世公认的,全世界最复杂,制造工艺最高的青铜器。</p>
实际呢,它是两个部分,里边儿那部分叫尊,用来盛酒的,底下这部分叫盘,放点儿冰或者热水。</p>
尊的部分,上面有2条蟠龙,32个蟠螭,底下这盘的部分,是56条蟠龙,4个蟠螭。</p>
而且还有很多怪兽,这工艺极其的复杂,非常的繁复,很多的镂空。</p>
其制作的方法叫失蜡法。”</p>
耳朵一脸懵逼:“失蜡法是什么?”</p>
梁峰白了耳朵一眼:“失蜡法就是拿石蜡,雕成这些繁琐的雕刻。</p>
因为石蜡软,好雕,然后拿这耐火石英砂一层一层往上撒,粘上,越粘越多,就形成一硬壳儿。</p>
然后把青铜水儿铸造进去,青铜的熔点是00多度,石蜡熔点几十度。</p>
蜡遇青铜水就融化从底下流走,所以叫做失蜡法。”</p>
耳朵挠了挠头:“”当时中国工匠的能力真的是太牛了啊!”</p>
耳朵指着旁边的器物问道:“老大,这是什么啊?”</p>
梁峰仔细端详半天,轻声道:“如果我没记错,这是中山王厝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p>
耳朵一脸茫然:“啥啊?好多没听过的词。”</p>
梁峰细细品味着案框一侧沿口上的铭文,仿佛能看到当年中山国的辉煌和工匠们的用心。</p>
梁峰轻抚着方案,感受着历史的温度,表情庄重而肃穆。</p>
梁峰舔了舔嘴唇,轻声道:“哎,我敢情你的导游了。</p>
中山国是由鲜虞人在燕赵交界建立的国家,因城里有山所以叫中山国。</p>
这个方案出土于中山王“厝”墓。</p>
中山王厝()是中山国的第五任君主,大约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0年。</p>
在战国纷争的形势中,他开创了中山国的新局面。</p>
方案,是古人席地而坐时使用的桌子,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家具品种之一。</p>
你看案框一侧沿口上刻有铭文十二字:“十四祀,右车,啬夫郭,工疥”。”</p>
耳朵看了半天:“老大,这是加密了吗?”</p>
梁峰上去给耳朵一个大脑瓢:“加你妹啊!</p>
</p>
这十二个字记述了器物铸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级别和浩大的墓葬场面。</p>
大意为:“中山‘厝’王十四年,右车工匠‘郭’制作,监工人‘疥’”。”</p>
耳朵恍然大悟:“责任到人呗,有问题就拉出去砍了?”</p>
梁峰点点头:“你答对了,如果贵族重要物品,出问题可能会连累全族人的性命。”</p>
虢季子白盘的出现更是让梁峰心潮澎湃。</p>
梁峰默读着盘底的铭文,脑海中浮现出那场激烈的战争和宣王的隆重庆典。</p>
梁峰站在盘前,久久凝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p>
耳朵轻声问道:“老大,这是什么?这么大个?”</p>
梁峰轻声道:“这是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盘底有铭文共行字。</p>
铭文写的什么我就不给你念了,你可以自己看。</p>
主要记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6年)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胜猃狁(匈奴的先祖)。</p>
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宣王举行隆重的庆典表彰他的功绩。</p>
赏赐了马匹、斧钺、彤弓、彤矢。虢季子白专门制造此盘纪念。</p>
咱们前世时,这个盘躺在国家博物馆呢,没想到出现在这里。”</p>
耳朵舔了舔舌头,轻声道:“虢?有姓虢的吗?”</p>
梁峰点点头:“虢姓是一个比较古老且相对罕见的姓氏。</p>
虢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叔父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p>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二叔父姬仲、三叔父姬叔被封于虢地,</p>
建立了虢国,史称虢仲、虢叔,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多称虢氏。</p>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虢国被灭后,虢氏的部分后人可能将姓氏改为郭氏,</p>
所以郭、虢二姓同宗同源。”</p>
耳朵恍然大悟般点点头:“原来如此啊。”</p>
耳朵指着一尊器物道:“老大,我认识这个,这个是四羊方尊!上初中时,封皮就是它!”</p>
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p>
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p>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p>
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p>
是属于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在商朝时期主要用于祭祀的物器,</p>
也是后世中国商代青铜方尊最大的一件。</p>
梁峰感受着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的威严与神秘,眼神中流露出敬畏之情。</p>
梁峰微微仰头,赞叹道:“这真是艺术的巅峰之作。”</p>
再移步数米,看到西周利簋的历史价值让梁峰深感责任重大。</p>
梁峰看着器内底的铭文,想象着武王伐纣的宏大场面和作器者利的荣耀。</p>
梁峰双抱在胸前,微微点头,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p>
利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p>
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p>
耳朵轻声:“老大,这器底也有字。”</p>
梁峰点点头轻声道:“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p>
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p>
耳朵轻声道:“老大,这簋是干什么的?”</p>
梁峰想了想,道:“簋是用来盛食物的。</p>
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p>
随后,梁峰和耳朵转向房屋正中的架子时,两个人都愣住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