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们站在皇宫门口,要求抗金,停止实行新吏治。”</p>
内侍黄经国看着赵元越来越黑的脸色,心翼翼的道。</p>
什么玩意?</p>
要求朕抗金,这些文官是不是都已经糊涂了。</p>
吏治跟抗金有个毛的关系。</p>
赵元站起身来,向着文德殿外面走去。</p>
“陛下,你这是去往何处?”</p>
“朕出宫去看看他们在搞什么幺蛾子。”</p>
“陛下,你不要生气啊,他们罪不至死啊,陛下。”</p>
黄经国在后面声提醒道。</p>
赵元无语的看了一眼他,黄经国连忙低下头,一路跑的跟在官家的后面。</p>
消息很快传到了中书省,宰相李纲等人也连忙向皇宫的门口走去。</p>
边走边担心,官家可是不要冲动。</p>
大宋皇宫那朱红的大门紧闭着,透着一股威严庄重的气息。</p>
宫门前却早已聚集了一众大臣,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皱,满脸忧色;</p>
有的则义愤填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p>
外面还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东京市民。</p>
赵元很快来到了皇宫门口,荆超正在那愁眉苦脸的站着。</p>
“来了多少人?”</p>
赵元怒气冲冲地问道。</p>
“大概二百多人,高大人正在外面劝着着他们。”</p>
荆超看到官家的语气不善,急忙回答道。</p>
“这是以为朕拿不动刀了?”</p>
赵元从荆超的腰间抽出佩剑,大步的向宫门外走去。</p>
身后的殿前司的侍卫急忙的跟在后面。</p>
荆超一看这架势,顿时心中乐开花。</p>
让你们欺负老子不敢打你们,这下好了,把官家惹毛了。</p>
看你们怎么收场。</p>
你们以为官家拿不动刀了,现在官家拿着剑看你们怎么应对。</p>
刚刚荆超好心的去劝这些人离开,结果被几个文官骂了回来。</p>
生了一肚子的气,还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p>
现在只有高俅还留在外面。</p>
此时站在外面的高俅已经成了众人的目标,被各位官员在那里一顿的教育。</p>
“高俅,你竟然拦着我们不让我们见官家。”</p>
“高俅,你这是有碍圣听。”</p>
“高俅,你这个大奸臣。”</p>
。。。。。。。</p>
站在外面的官员仿佛恨透了高俅,不断地口诛笔伐着。</p>
看这个架势,要是没有那些皇城司的侍卫,高俅今天不死也要脱层皮。</p>
高俅也是一脸的气愤,你们这个穷酸秀才,老子好心过来劝你们。</p>
你们竟然不识好人心。</p>
当然高俅不会跟他们翻脸,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人太多了。</p>
恐怕真的打起来自己会吃亏。</p>
高大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审时度势。</p>
“诸位还是请回吧,封堵皇宫实在不成体统,有违皇恩啊。”</p>
“高俅你还有脸和我们有复皇恩,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见官家。”</p>
众官员纷纷附和。</p>
此时,宰相李纲也来到了皇宫外。</p>
中书省本来就距离皇宫的大门比较近,他早一步来到了这里。</p>
“众位大人,有什么事可以朝堂上,为什么要聚集在皇宫门口。”</p>
许多冗官听完这句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p>
我们都没有资格上朝堂,怎么见官家,再现在朝堂上官家往那里一坐,谁还敢话。</p>
今天好不容易,忽悠了这么多人,这怎么可能就这样走了。</p>
</p>
“李大人,你身为当朝的宰相,对官家没有尽到劝谏之责。”</p>
众多的冗官,看到自己人多势众。对着李纲也开始喷了起来。</p>
人群中立即有人附和,大声的道。</p>
“李纲速速辞去丞相,不要在这里误国误民。”</p>
很快,要求李纲辞去相位的声音越来越大。</p>
此时,围观的百姓也在那里议论纷纷。</p>
“这些官员怎么能让李大人,辞去相位呢。”</p>
“谁知道,听是因为对官家颁布的新吏治不满。”</p>
“官家,也不出来管一下吗?”</p>
“这么多人怎么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闹累了,然后自己就散了。”</p>
实际上,这些冗官们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办的。</p>
皇帝你们不用管我们,我们就是专门来给你施加压力的。</p>
好让整个朝廷上下都知道我们的态度。</p>
这时,内侍黄经国一路跑的从皇宫里跑了出来,大声的喊道。</p>
“陛下驾到。”</p>
不一会,赵元拎着剑,从里面走了出来后,整个场面顿时安静下来。</p>
他们有的人是从外地候补而来的官员,正在京城排队上任,是第一次看到官家。</p>
尤其是这么明晃晃的拿着剑从皇宫里走出来的官家。</p>
顿时都张大了嘴巴愣在了原地。</p>
这个官家也太暴躁了吧。</p>
还没等官家话,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p>
赵元正要话,突然从人群的后面传来了声音。</p>
“报,捷报,韩世忠将军大破交趾军,俘虏两千人。”</p>
那些冗官都有些莫名其妙,韩世忠不是刚刚才到的广西境内,这么快就打胜仗了。</p>
不是这来的也太巧了,没看到我们正在抗议吗?</p>
传令兵直接穿过人群来到赵元的面前,躬身行礼道。</p>
“陛下,韩将军传来捷报,斩首一千,俘虏二千人。”</p>
赵元接过军报,仔细地看了起来。</p>
顿时心情有点的舒畅,脸色慢慢的变好起来。</p>
“是谁带的头?”</p>
赵元沉着脸,冷冷的问道。</p>
站在皇宫门前的二百多名官员,这时候面面相觑。</p>
没有人敢一句话,毕竟官家的里还握着剑呢。</p>
“白时中是你吗?”</p>
看到没有人话,赵元开始了点名。</p>
白时中连忙开口否认道。</p>
“陛下,臣只是路过看到有人聚集,担心陛下的安危,特来看看。”</p>
白时中顿时冷汗直冒,他可担不起这个组织者的罪名。</p>
官家的脾气他可是知道一二,他都没有想到,官家会拿着剑出来。</p>
不,他压根没有想到官家会出来。</p>
“那你站过来,站到后面去。”</p>
赵元冷冷的的道,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p>
白时中抹了抹头上的冷汗,乖巧的一路跑,站到了赵元的身后。</p>
白时中在朝中以懦弱出名,曾经有御史弹劾其无能,胆怕事。</p>
但是赵元登基的时候,白时中还是出过力的。</p>
他曾负责春官诏令的编纂,对于天象中的祥瑞,他不仅用文字记录,还绘制图像以进献朝廷。</p>
赵元登基时的祥瑞过程,也是由他记录的。</p>
并且上奏赵元体气壮盛,前所未见,提议将此事交付秘书省保存。</p>
所以也算是最早投靠赵元的一批人。</p>
赵元再次平静的问道。</p>
“是谁带的头?”</p>
此时,又有一名传令兵,急匆匆的从远处赶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