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膛中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武从文发现自己的上衣已经全被汗水浸湿。</p>
一股身体被抽空般的强烈疲惫感袭来,让他整个人都摇晃了一下。</p>
狠狠吸进一口清凉夜风,武从文眼神迷离的如同陷入了梦境。</p>
“我曾做过一个梦,异族占据了大半个华夏,每到一地便公然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即便军人放下了武器,百姓匍匐在了地上,也丝毫得不到怜悯。”</p>
“霎时间乡村变成坟墓、城市化为炼狱。”</p>
“那些野蛮的异族将杀人当成乐事,将男人的头颅砍下,将女人的衣服扒光,将婴儿扔进沸水”</p>
随着武从文呓语般的讲述,身边三人的表情由迷茫变成了震惊,又由震惊变成了愤怒。</p>
“朝廷呢?!”</p>
年纪最的岳飞双目充血,咬着牙问了一句。</p>
“朝廷?皇帝和朝廷里的高官只想活命,甚至为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不停与敌人议和,签下一份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百姓当做猪狗送到异族刀下!”</p>
周侗、岳飞和陈二狗三个宋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澶渊之盟”,想到了丢失两百年的燕云之地。</p>
武从文的呓语还在继续。</p>
“于是被屠杀的人们开始反抗,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并一一尝试。”</p>
“有人选择直面仇敌、以命换命;有人兵逼朝廷停止内斗、一致对外;有人深入敌后、游击歼敌;甚至有人自毁名声打入敌营、传递消息”</p>
“不仅是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孩子都拿起了刀枪,没有刀枪就用棍棒、石块甚至是牙齿!”</p>
“当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团结起来,天下就再没有任何人能够征服他们。那些前一刻还凶残无比的异族,下一刻也如畜生般瑟瑟发抖”</p>
“不仅如此,当百炼成钢,这些英雄不但驱逐了鞑虏,更是开疆万里!自此国富民强、天下大同也不再只是传!”</p>
随着武从文的讲述,岳飞不由得心驰神往,眼神逐渐和陈二狗一样变得狂热,口中无意识的叫了声:“先生”</p>
武从文脱出思绪,一脸严肃的问眼前少年:“你,愿意成为那样的人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p>
岳飞没有丝毫犹豫的叩首拜道:“岳飞愿意!”</p>
武从文再次深吸了口气,语气恢复平静:“刚刚给你出的题目,我的选择是”</p>
岳飞抬起头来,期盼着答案。</p>
周侗似乎猜到了什么,缓缓闭上了双眼。</p>
“回师逼宫,大臣主和诛大臣,皇帝要降杀皇帝!”</p>
“如果形势不允许回师,即便前有敌军后断粮草,也绝不认命!我会带着仍有血气的战士,不惜一切代价杀入敌后,发动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搅他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p>
“待日后壮大,杀绝所有入侵仇寇,杀光一切投降之人!”</p>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一家一姓与天下人相比,屁都不是!”</p>
周侗猛地睁眼,没有去看武从文,而是看向关门弟子岳飞。</p>
老人家眼神复杂,良久后缓缓闭上。</p>
“第二条路无疑更难走,也更血腥,需要无数人为之浇灌生命。但斗争要有策略,要讲技巧”</p>
随后,武从文便把脑子里零散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为岳飞解了一番后世人尽皆知的游击战十六字诀。</p>
当这位日后的华夏战神听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时,眼神越来越亮,再也不复之前的迷茫。</p>
相比其他略显神棍般的忽悠,这实打实的兵法战策显然更容易理解,也更符合他的胃口。</p>
</p>
休整三日后,商队重新启程,岳飞和一帮伙伴送出十里,周侗没来。</p>
实际情况是,老爷子自那晚过后就有意躲着他。</p>
</p>
“好了好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难不成你还能把我一直送到临安?”</p>
武从文见岳飞送了一程又一程,实在忍不住了劝道。</p>
“先生”</p>
岳飞俊脸一红,表情中全是不舍。</p>
武从文在马上探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眼下女真人已经在东北方崛起,那会是比契丹人更加危险的存在。而宋辽乃是世仇,朝廷必会联金攻辽。你回去记得一定要勤习武艺、精研兵法,以备日后有变!”</p>
想了想又坏笑着补充了一句:“尤其是你师父,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一定得多榨出点儿油水来!”</p>
岳飞品性端正,有点儿不习惯他这种话方式,却还是从怀里掏出本册子递给他。</p>
“先生,这是师傅让我交给您的。”</p>
武从文一愣,劈抢过后翻开一看,眼睛立刻就亮了。</p>
“好好好!替我谢谢周老前辈!”</p>
那脸变的,要多欠揍有多欠揍</p>
并不太厚的册子没有名字,记载的是周侗一生心得。</p>
其中不仅仅有枪法,但凡拳脚身法、长兵短刃均有涉及。</p>
尤其是最后几页的呼吸吐纳之法,更是让武从文心里大喊:“内功秘籍啊!”</p>
这本纸张已经泛黄的册子,他是早也看晚也看,马上也看吃饭也看,就连睡觉都紧紧搂在怀中不松。</p>
转眼过了长江。</p>
这一晚,武从文没有再像往日那样盘膝坐着练功,而是换上了那身曾在西门府穿过的夜行衣。</p>
距离杭州两日路程有座莫干山,山上有个莫干寨,平日靠打劫过往商队为生。</p>
宋朝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遍地都是山贼土匪。</p>
这种奇葩情况源于自于一个奇葩的骚操作,那就是并不抑制土地兼并。</p>
这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的政策,逼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就了其繁荣的城市经济。</p>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以此时的生产力水平,即便萌芽了规模化生产,也无法消化那么多失地农民。</p>
白了,就是初级工商业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p>
于是城乡严重两级分化。</p>
城里富户云集,这些不事生产就有大把钱花的家伙,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逛青楼听曲儿,又催生了所谓的“文化巅峰”。</p>
好在宋代对民间的管制颇为宽松,普通市民只要勤劳肯干,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就是游好闲的泼皮都能活的不错。</p>
城外可就惨了!</p>
能给大地主当佃户已经算是烧高香,连佃户也做不了的,只能活活饿死!</p>
于是大量既没有田种,又进不了城做工的农民,其中身强力壮者便啸聚山林,以至土匪山贼遍地都是。</p>
有后世学者做过统计,宋代的农民起义次数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p>
那为啥宋朝没有亡于农民起义呢?</p>
因为人家还有另一个骚操作。</p>
一地出现土匪,开始的时候地方官压根就懒得管,甚至还官匪勾结大发横财。</p>
等到匪患实在压不住了,地方官也不慌,直接往上一报。</p>
朝廷怎么应对呢?</p>
更骚的来了----招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