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一入宋境地,武从文就把下的老班底拆散了,每人带上五十个新兵,混进了数万逃民之中。</p>
所谓的老班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p>
一是原三花寨的那批寨众,方百花在崇德县分别时,将他们交给了武从文。</p>
方百花擅长练兵,这些人在三花山时就能熟练结阵,相互之间的配合也颇为默契。</p>
不仅如此,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是异常丰富。</p>
先在山东当山贼,然后跑去江南参与了造反,甚至连临安这种大城都占领过,完事儿又千里迢迢重新走回山东,最后还跟着武从文去辽国浪了一圈。</p>
先别战斗力咋样,就他们走过的路,那可是覆盖了半个中国啊!</p>
句不好听的,没准儿比很多后世之人去过的地方都他妈多!</p>
第二部分是原临安漕帮的帮众,领头的就是郑子英。</p>
当初武从文插女童失踪案,虽然最初的目的,是想利用熟悉水路的郑子英等人逃出临安,结果却越陷越深,最终还因为义愤强行击杀了郑彪郑魔王。</p>
事情闹得那么大,连武从文自己都暴露了,差点被邓元觉设计陷害成功,更何况郑子英他们?</p>
所以武从文事后为了避免他们被报复,便将那些家中丢过十岁女孩儿的漕帮帮众接进了史家别院。</p>
而漕帮这种组织吧,十分古老、圈子也不大,因此成员大多沾亲带故。</p>
当时临安城人心惶惶,便有不少其他漕帮帮众也想寻求庇护。</p>
武从文对此是来者不拒,他在观潮时见识过这些人的本事,打水战绝对都是一等一的好!</p>
日后要是成立海军,这帮人可都是基石啊!</p>
这两拨人最初加一起有一百五十多人,北上一趟损失了三分之一,只有不到一百囫囵个回来。</p>
不过经此一趟,这百十人的变化极大,武艺长进多少暂且不提,身上的气质全都如同脱胎换骨一般。</p>
这几个月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亲做过什么,只有一同经历过的人方才知晓</p>
而所谓的新兵,就是李虎那号的。</p>
原本是宋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上沾了契丹老爷的血,或真心或无奈的拿起刀,跟在了武从文身后。</p>
这拨人的数量一直在变化,因为根本没时间训练,所以只能在大大的战斗中实战磨炼,随死随补充。</p>
与耶律拔古最后一战时,他们的人数是五千,进入宋境时变成了六千。</p>
数万辽国逃民刚进京东西路,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这表示安置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p>
接下来每过一县,便有几千人被留下,目的是将他们分散安置。</p>
这也是应有之义,毕竟这些人如果始终抱成一团,不但哪里也安排不下,朝廷也不放心啊!</p>
武从文就是在这个时候离队回的梁山,跟他一起的除了武松等人,还有一千投降的契丹人。</p>
有人问这么多契丹人如何控制?武从文就不怕他们反水吗?</p>
这货自然有自己的办法,简单而粗暴,就是一个字----杀!</p>
先杀那些不敢对同族下的。</p>
击败耶律拔古后,武从文便不再招降契丹俘虏,而是将他们全都变成了验证人心的工具。</p>
再杀投降契丹人中有地位、有威望的存在,挑选的方法也很简单----相互揭发。</p>
任何一个国家、族群、组织乃至团队,其成员地位都会有高有低。</p>
曾经在军队里担任过军职的,杀!</p>
曾经在庄园里管过事的,杀!</p>
人缘好、威望高的,杀!</p>
至于会不会有相互隐瞒的情况?</p>
武从文有“黄金瞳”,凡是等级超过4级的,还是杀!</p>
</p>
理由嘛,就是有人告密。</p>
这一来,人与人相互间的信任被摧毁,相互怀疑、防备之下还真就被出卖了一大批。</p>
武从文也没工夫辨别真假冤屈,照单全杀!</p>
至于会不会人心惶惶?</p>
武从文表示自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p>
会不会缺乏凝聚力,从而影响战斗力?</p>
武从文表示那都是以后的事儿。</p>
只要自己赏罚分明、公平公正,这些问题以后都是可以解决的。</p>
几轮下来,这些契丹人中再想出现一个有威望的人物,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p>
人数虽然少了一半,武从文却多了一千只能依附自己的契丹下。</p>
</p>
梁知孝站在须城县的城墙上,虽然身边站了大批全副武装的兵丁,却还是面色惨白、两股战战。</p>
他是京东西路下辖东平府的知府,不过东平府是几年前才改的新名,大家伙还是习惯叫旧称----郓州。</p>
把梁知孝吓成这个鸟样的,是城外那黑压压一大片乱民。</p>
郓州下辖六县,一共安置了上万辽国逃民。</p>
这些人几天前还是梁知孝的一笔大财源,此时却摇身一变成了他的催命符。</p>
他治下各地的富户分好了蛋糕,几日前去难民营地领人,结果人没领到,却是捅了马蜂窝!</p>
那些辽国逃民杀人后,高喊着“绝不再做奴隶”的口号冲出营地,也不打劫骚扰地方,从不同方向直奔郓州治城所在须城县。</p>
“朝廷许诺安置,为何要将我等卖做奴仆?!”</p>
“贪官污吏!害民误国!”</p>
“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穿衣!我们要房住!我们要土地!我们要活路!”</p>
听着城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梁知孝颤抖着声音问身边一人:“徐将军,城中兵马可堪平乱?”</p>
对方乃是郓州兵马都统制徐平,闻言脸显难色,犹豫半晌才开口答道:“梁大人,末将观城外乱民乍看散乱,细瞧却颇有几分章法,真打起来恐怕纵使胜了,也得损兵折将。”</p>
梁知孝闻言便在心中一阵大骂。</p>
徐平的话他根本不信,一群难民而已,还他妈的“颇有章法”?</p>
骗鬼呢!根本就是这厮不愿出战!</p>
不过他还真就想错了。</p>
徐平虽然大本事没有,可毕竟久在军旅,眼力还是有几分的。</p>
实际情况是,张万来带着几百人就在城下的人群之中。</p>
这一万多曾经的宋奴,一路南下走了近千里,早就习惯了抱团。</p>
此时再有了骨干组织,真打起来,不考虑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城里那些地方厢军还就真不一定是对!</p>
关键是这些人杀不得啊!</p>
徐平虽是武将,却也久历官场,一眼便看出了梁知孝的心思,干脆直接把话挑明。</p>
“梁大人,朝廷对这些辽国逃回来的百姓颇为重视,官家更是将其看做大扬国威的祥瑞,要是就这么杀了”</p>
他没把话完,可要表达的意思却明明白白。</p>
朝廷对这些人早有安排,可没让你把人卖给各地富户。</p>
若是这群贱民无知认命也就罢了,现在人家明显啥都知道,还能硬成乱民给杀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