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450章 武从文对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之前多次提到过“凡事都有两面性”。</p>

    江南的这些世家大族的确根深蒂固,数百甚至上千年积累下来,关系可谓盘根错节、无孔不入。</p>

    可要做到这种程度,要撒出去的银子该有多少?而要积累如此庞大的财富,又需要做过的多少足够抄家灭族的罪恶?</p>

    所谓的隐藏极深不好查,其实只不过是统治者不想查罢了,或者因为有所顾忌、或者根本就是利益共同体。</p>

    可武从文不怕,他这次下江南就是奔着要钱也要命来的!</p>

    钱方面。</p>

    北边的西夏、西边的巴蜀、南边的闽越都还没有收复,这仗还有得打呢,可北方空有武力,财政却早已岌岌可危。</p>

    还是那句话,三年时间太短了,根本不够恢复元气,直捣黄龙一战其实已经耗尽了梁山积蓄。</p>

    要不是几乎兵不血刃的招降了江淮地区的割据势力,武从文根本连渡江的钱粮都拿不出来。</p>

    现在好了,两三百年没经历过大战火的江南收入囊中,不把这帮本就该死的家伙吃干榨净怎么可能?</p>

    至于要命。</p>

    之前的历代统治者之所以默许这些世家大族存在,其底层逻辑就是没有更好的基层统治方法。</p>

    古代“皇权不下乡”可不是一句戏言,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皇帝需要这些地方乡绅帮着维持基层治理,自己只管收税就行了。</p>

    至于某些王朝末期连税都收不上来,那只能是皇帝本人无能,的确该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p>

    但武从文不一样啊!</p>

    想想他是从哪来的?</p>

    他穿越来的那个时空,世界上哪个国家统治不了乡村?</p>

    虽其中有科技发展的因素,使信息的传递很大程度上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治理方式的进步也是重要因素!</p>

    武从文为什么要把退伍老兵安排到最基层去当村长?真的仅仅是为了酬功吗?</p>

    那又为什么只安排严重伤残的老兵?</p>

    原因有二:</p>

    一是这些人最忠心,这一点已经在战场上证明过了,而且经过了武家军内部一直在做的文化改造,全都是新朝最合格的统治触角。</p>

    二是这些人因为身体上的严重残缺,实际能依靠的只有朝廷,或者就是始终记着他们的老大帅----武从文!</p>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为啥有那么多皇帝喜欢用宦官?其实都是一个道理。</p>

    除了这两点以外嘛,还有一个没法摆到台面上的原因,那就是这些人文化不高,想要发展成对国有害的新豪强,需要很长时间,至少在他们这一代不可能完成。</p>

    这就给了武从文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牛吊系统提供的那些黑科技。</p>

    当地理距离在科技发展下缩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匪夷所思的龌龊事就没了生存土壤!</p>

    这就是武从文的想法,而他的布局也绝不仅仅是杀人越货呸呸呸!是打土豪那么简单。</p>

    伟人曾经过,历史最大的伟力来源于人民!</p>

    打击陆家这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江南世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不断扩大打击面。</p>

    这活梁知孝这种人最擅长,不然武从文干吗调他过来?</p>

    但是!</p>

    注意啊,但是!</p>

    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两面性,武从文走这一步也是冒了极大风险的。</p>

    第一就是断了轻松统一的路。</p>

    那些尚未归附地区的世家大族一看:卧槽!这尼玛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死,那还不和你玩儿命到底啊?!</p>

    可别看这些侵蚀国家根基的狗杂碎,能调动起来的资源可是十分恐怖的,尤其是当他们团结起来之后。</p>

    第二是如何维持眼下的基层统治。</p>

    </p>

    梁山学院的毕业生太有限了,就算加上所有北方的官员也不够填补空缺,更何况这些人还有很大概率水土不服。</p>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武从文还准备了第三步----均田!</p>

    任何一个新朝建立之初,除了那些滥竽充数的短命鬼,均田都是必须要做的,所以推行起来不会有什么“道德”上的压力,至少没有谁敢公开跳出来反对。</p>

    不过武从文要做的均田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p>

    以往的均田就是简单的按人头分地,不能不好,只是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该杀的人没杀干净!</p>

    举个例子。</p>

    在一个村子里,普通村民们分的都是那些因为战乱而撂荒的土地,而原本村子的地主却没动。</p>

    你觉得那些每人只分了几亩地的普通百姓,能斗得过开局就拥地数百亩的地主吗?</p>

    在看天吃饭的古代,风不调雨不顺导致的歉收是常事儿,再加上谁也躲不开的生老病死,底子更薄的普通村民抗风险能力太弱了,很容易就会遇到必须卖地才能求活的情况。</p>

    这时候,有财力的地主就是唯一的买主。</p>

    要是稍稍有点儿良心,肯按照正常价格购买,村民还得对其感恩戴德、高呼一声“大善人”!</p>

    如此一来,多则百年、少则数十年,土地兼并就会到达阈值,下一轮的改朝换代开始进入倒计时</p>

    怎么破?</p>

    武从文脑子里唯一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土地国有”,立法不允许私人买卖。</p>

    可惜却因为如今生产力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实现。</p>

    假设上述两种情况发生,在没有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的古代,你不让农民卖地怎么渡过难关?眼睁睁等死?</p>

    到时候朝廷的律法就是一堆狗屎!私底下有得是办法变通!</p>

    真以为一张“土地证”就能把人的脚彻底捆住啊?</p>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让普通人不依靠种地也至少能够活下去,比如进城做工</p>

    当非农业收入远超土地产出的时候,土地兼并才会因为边界收益太甚至无利可图而主动减缓下来。</p>

    而当种地变成负收益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人去干那种赔本的买卖了!</p>

    哦,也不绝对,当土地集中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现那种超级大农场,种地就会因为规模化生产而将成本压的极低,重新变成一件有利可图的买卖。</p>

    更大一些,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就又会重新变成暴利!</p>

    所以在另一个时空里,华夏在粮食战场上永远也干不过某超级大国。</p>

    当然,这是基于某超级大国人口太少的原因,要是让它也有十几亿人试试看?</p>

    再敢继续玩儿土地集中那一套,无地可种又找不到工作的百姓活不下去,分分钟就会让狗日的见识见识啥叫西方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

    武从文要做的就是画一道线,凡是拥有土地数量超过这条红线的地主,统统干掉!</p>

    有罪的直接宰了,把地平均分给百姓,这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算能力和运气有所差别,想再次发展出危害国家根基的大地主就得需要更多时间。</p>

    至于那些的确没做过什么恶的,也好安排,换个地方当地主就是了!</p>

    土地兼并的坏处其实不在“兼”而在“并”,是疯狂内卷之下产生的大量无地人口。</p>

    这些人要么去给大家族当奴隶勉强活着;要么就是彻底没了活路被逼造反!</p>

    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其实有两条:</p>

    一是改革内部分配方式,让百姓至少有口饭吃。</p>

    这二嘛</p>

    为啥不做大蛋糕,让每个华夏子民都能吃撑呢?!</p>

    东北的大片黑土地如今可还都空着呢!</p>

    日后还有东南亚、天竺,甚至新大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