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 第372章 老家人得知
    “大人,老夫人让的问一下,今日大人接任可还顺利?”李平咽下口中的饭菜问道。</p>

    沈遇安吃得快,却很赏心悦目:“你回去跟府里一声,一切顺利。”</p>

    “嗯嗯。”李平点头。</p>

    沈遇安接连在府衙忙碌了好几日。</p>

    南海郡先前的波云诡谲不见,安静得让人心中惴惴不安。</p>

    渔村。</p>

    “阿爷,过些时日就到收成的时候了,那些强盗会不会上岸来?”一个姑娘看着五六岁大,眼中却有不符合她年纪大的担忧。</p>

    年迈的老人望向远处一望无际的海面,“阿爷也不知道,这世道,难啊。”</p>

    自从儿子出船,消失在海上之后,家中是过得越来越困难了。</p>

    有条件的,早已搬到县里,就是没多少银钱的,也是搬离了渔村,去了离海边远些的地方安顿。</p>

    渔村从一百多户的大村子,到如今只剩下了二十多户。</p>

    都是没办法的穷苦人家。</p>

    爷孙俩离开稻田,没看到有一个黑影悄悄离开。</p>

    是夜,元护卫在城门关闭前返城。</p>

    “叩叩。”</p>

    “请进。”</p>

    元护卫进来,就见沈遇安正在低头处理奏折。</p>

    “大人,属下这些时日在经常被抢夺的村子周围转悠,倒是有些发现。”</p>

    沈遇安抬起头来,望向元护卫。</p>

    “那些盗贼喜欢在收成时到来。”</p>

    沈遇安闻言,指不停地敲着书案。</p>

    “若是没记错,过些时日,地里的作物差不多就可以收了。”</p>

    “是的大人。”元护卫点头。</p>

    沈遇安拿出纸开始下笔,稍后放入信封之中:“你把此信送去关隘口给司徒璟。”</p>

    元护卫拿过信出了书房,沈遇安看着走远的元护卫,沉思片刻,便低头开始看奏折。</p>

    这岭南的公务,倒是比吏部还难处理些。</p>

    看着上面的税收收支等,沈遇安嘴角微勾。</p>

    这做账的人倒是个能人,要是抓了,都想给李尚书送去。</p>

    这么会做假账,应该也很会看账册吧?</p>

    在岭南这边各方窜动时,康元和傅元青也终于回到幽州府。</p>

    “康兄,你我在此别了。”傅元青拱。</p>

    康元回以一礼,“那便祝元青一路顺风,举业得意。”</p>

    “康兄也是,此次秋闱,希望你我二人都榜上有名,不然有愧于亲朋好友这么多年的期许。”</p>

    两人一番依依不舍道别。</p>

    过了几日,傅元青回到永安县。</p>

    傅老夫人和傅夫人看到几年不见的孙子和儿子,两人潸然泪下。</p>

    许久之后,傅县令才开口道:“元青,跟为父来。”</p>

    父子二人来到书房,傅县令这才问道:“遇安怎么会被外放到岭南?可是因为为父,连累了他?”</p>

    傅元青见父亲眼中满是愧疚,摇头道:“此事应该不关父亲的事。”</p>

    然后傅元青就把沈遇安把先帝的宠妃和孙子都杀了的事了。</p>

    傅县令:</p>

    沈遇安胆子这么大?也怪不得会被贬至岭南。</p>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无人帮扶,沈遇安岂不是一辈子在那等偏僻之地待着?”</p>

    傅县令最是感同身受。</p>

    </p>

    原先他还志满意得以为靠自己的本事能高升回去,给那人一个轻蔑的眼神。</p>

    如今,他已经在永安县连任多年。</p>

    这些年在幽州府这偏僻的县里,已经把他所有棱角磨平。</p>

    “父亲不必担忧,遇安他本事大,儿相信他没多久就能晋升回京。”</p>

    不是傅元青看不起父亲,是沈遇安本事大得很,他并不觉得沈遇安会一直偏安一隅,一直在岭南。</p>

    他虽然在国子监很少出门,可是也听了点风声,沈遇安救过当时还是太子的新帝。</p>

    有着这恩情,就算有人故意为难,遇安也能回京。</p>

    傅元青见父亲确实有些担心,便把此事悄悄跟父亲了。</p>

    傅县令闻言这才放心了些许。</p>

    “遇安比我幸运。”傅县令释然道。</p>

    傅元青看着父亲,不知要不要开口安慰。</p>

    “好了,遇安有自己的造化,你也不能疏忽,若想帮遇安,你便专心科举,步入官场,才有会帮忙。”</p>

    傅元青点头。</p>

    次日,傅元青带着一马车的土仪前往宁安村。</p>

    见到马车,村口的大娘们早已见怪不怪。</p>

    “这又是来找沈氏一族的吧。”</p>

    “除了沈氏一族还能有谁,咱们村也就沈氏一族有沈遇安那位出息的了。”</p>

    “听已经在京城当了大官,去岁来了信,听又升了官,五品官嘞。”</p>

    “五品官,咱永安县的县令才七品嘞。”</p>

    本来永安村的村民是不太了解几品官员多大的,以前在他们见识中,最大的官员就是永安县的父母官了。</p>

    如今因为沈遇安,他们对这些倒是有些了解。</p>

    也是如此,对沈遇安升官这么快,不少人都唏嘘不已。</p>

    “不得了啊,不会没几年,遇安那孩子都当上丞相了吧?”</p>

    “哎哟,李嫂子连丞相都知晓了。”</p>

    而此刻沈氏一族,因为傅元青带来的消息,却是消沉起来。</p>

    此时,沈氏一族的族长早已换人,沈遇丰得知沈遇安被外放到岭南,无措地看垂垂老矣的祖父。</p>

    老族长看着孙子,扶着孙子起身走到傅元青跟前:“多谢傅公子到沈家来报信。”</p>

    “我和遇安乃至交好友,只是顺路带了消息过来。”</p>

    老族长微微点头,“傅公子可知遇安是犯了何错事?为何被贬至岭南。”</p>

    明明去年老三家的来信,心中满是喜悦,还着刘氏如今也是五品宜人的身份。</p>

    信中还遇安那孩子正得圣宠,难道是,先帝去了,遇安不心得罪了新帝被贬?老族长这么猜着。</p>

    “遇安不是被贬,只是外放至岭南,还升了官,如今已是四品知府。”</p>

    闻言老族长微微放松了些,可是傅元青接下来的话,让老族长差点一个后仰给厥过去。</p>

    “祖父,”沈遇安连忙拉着祖父。</p>

    老族长被众人扶着坐在凳子上,“呵呵,遇安不愧出自三叔的血脉,一脉相承,就是胆子比他曾祖父还大了些。”</p>

    老族长一言难尽,本以为是做了什么,冒犯帝王失了圣宠,结果,是把先帝的宠妃和孙子都杀了。</p>

    先帝只是把沈遇安外放至岭南,还升了官。</p>

    “先帝,谥号却是名副其实。”老族长讷讷道。</p>

    先帝谥号‘仁德’。</p>

    等傅元青一走,沈遇丰长叹短嘘。</p>

    “祖父,你,遇安这孩子,可真是,曾叔祖父被贬至苦寒之地,遇安却是被贬至岭南,这,”</p>

    也不知为何,因着此事,得知沈遇安虽是被外放至岭南,沈遇丰心中却没那么担忧了。</p>

    “遇安是外放,哪是被贬,此事先不对外,族中也三缄其口。”老族长瞪了一下孙子。</p>

    虽是这么,但老族长浑浊的眼中满是担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