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 第483章 不着调
    “先生,您也及冠了,是该纳妾了。”</p>

    沈遇安转头,就见公冶谦一脸促狭地看着他,沈遇安唇角的笑加深。</p>

    沈云之见状拉着马悄悄后退。</p>

    只见公冶谦犹如一道疾风一样,迅速消失在眼前。</p>

    远处传来公冶谦的声音:“兄长,我还有伤在身啊。”</p>

    沈云之眼神和叔父对上,连忙讪笑打马往前跑去。</p>

    公冶谦虽有时候不靠谱,但骑术不错,好一会儿才拉住缰绳。</p>

    沈遇安来到他身侧,眼神温和地看着他。</p>

    公冶谦一个激灵,“先生,恕学生无状。”</p>

    “未想你还是这么不着调。”</p>

    接着,沈遇安御马离开。</p>

    等他一走,公冶谦长舒一口气。</p>

    沈云之在旁边幸灾乐祸,“让你打趣叔父,该。”</p>

    “叔父?”公冶谦阴笑地看着沈云之。</p>

    沈云之脸上的幸灾乐祸不见,最后被公冶谦威胁,许了不少好处。</p>

    回到府衙,沈遇安面色沉凝,想了片刻,写了一封信让人秘密送往关隘口。</p>

    “记得,亲交给忠武将军。”</p>

    驿卒接过信,“是,大人。”</p>

    希望不是他想多了吧,沈遇安看着驿卒的背影出神。</p>

    “兄长。”</p>

    “叔父。”</p>

    公冶谦两人刚回南海郡,就到府衙找沈遇安。</p>

    “你们两个很闲?”</p>

    两人对视一眼,不知道该闲还是不该闲。</p>

    总感觉叔父(先生)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p>

    很快,两人心中的预感成真。</p>

    因为沈遇安连续让他们在粮仓盘点了几天粮食,这些都是要送往京城的粮食,出不得错。</p>

    “兄长,京城总岭南乃蛮荒之地,可我看岭南还蛮富裕的,粮仓都满了。”</p>

    不止如此,这些时日他发现,岭南的商贾也不少,繁华得很,都快赶上江南了。</p>

    不,江南的粮仓还比不过岭南,公冶谦想到他私下和邰大人暗访粮仓。</p>

    发现本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多府的粮仓十不存一。</p>

    江南可不是岭南只有一府,是多个府合一一起喊的。</p>

    便是这样,江南全部的州府加起来,也才差不多就岭南的粮仓这么多。</p>

    不怪父皇和李尚书都发觉不对了,那些人太过明目张胆了。</p>

    连他这个太子,差点也死在那些人中。</p>

    只是不知,那些人为何那么大的胆子,难不成要造反么?不然哪里来的熊心豹子胆。</p>

    沈遇安还没话,一同过来盘点的陈少府解释道:</p>

    “二公子不知,原先岭南的粮食,莫填满十多个粮仓,便是一个粮仓,也只有一些发了霉的陈粮。”</p>

    自从公冶谦来了之后,外面的人都叫公冶谦二公子,而沈云之,则是沈家的公子。</p>

    “发霉的陈粮,如何能吃?若是发了灾,怎么救百姓之急?”公冶谦皱眉。</p>

    </p>

    “咱们岭南本就是流放罪人荒芜之地,若真和现在一样,谈何蛮荒之地,应是那鱼米之乡才对。”</p>

    “以前没有沈大人的时候,岭南的百姓年年饿着肚子,地里的粮食,收成没多少,交了粮税之后,剩下的就不多了,更不咱们岭南还会有飓风,还有海盗和贪官污吏,百姓们是苦不堪言。”</p>

    听了陈少府的话,公冶谦若有所思地点头。</p>

    确实,若以前的岭南真和现在一样,那就不是朝中所言的蛮荒之地了。</p>

    “还是兄长治理有方。”公冶谦得出结论。</p>

    陈少府附和道:“确实,岭南的情况我是一路看过来的,岭南有如今,全是沈大人的功劳。”</p>

    “不是。”</p>

    听到反驳,陈少府抬眸看去,就见沈遇安站在两人身侧。</p>

    “岭南能有今日,就沈大人您的功劳,您不用谦虚。”</p>

    “是啊,这些时日我已了解清楚,兄长事事亲为,不止下地种田,关心百姓疾苦,百忙之中还抽空到府学授课,上至岭南学子的课业,下至百姓教化,您何必如此自谦。”</p>

    公冶谦吹嘘着,周围几个官吏也点头如捣蒜。</p>

    “岭南有今日,陛下丰功伟绩,还有岭南各地官员和百姓们的劳作,不全是我的功劳。”</p>

    沈遇安的话让在场的人愣了下,反应快的人看沈遇安的眼神都不对了。</p>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知府大人,他们可算是知道沈大人为何年纪轻轻就是四品知府了。</p>

    除了本身有才能之外,这拍马屁的功夫也是厉害。</p>

    “岭南离京城有数千里之远,早年都被朝中大臣放弃了,岭南能有今日,兄长的功劳最大。”</p>

    公冶谦的话让粮仓内安静了下来,陈少府他们惊讶地看着他。</p>

    无他,因为公冶谦的话太狂妄了。</p>

    其他人不知道公冶谦的身份,众人觉得公冶谦太过狂妄,所以众人悄悄觑了一眼沈遇安。</p>

    “圣上怜岭南百姓之苦,减了两年赋税,若不是如此,岭南也没有今日。”</p>

    见公冶谦欲要开口,沈遇安淡声道:“沈谦,记住你的身份。”</p>

    公冶谦自知刚刚的话不应该是由沈氏子弟出来。</p>

    “兄长,是谦口无遮拦。”</p>

    沈遇安颔首,“大家接着忙吧,未免夜长梦多,本官想尽快把粮食送至京城。”</p>

    公冶谦和沈云之听到沈遇安的话,眼神微变。</p>

    “大人,可是南越那边有异?”陈少府担忧道。</p>

    粮仓里面的官员也面色担忧。</p>

    最近他们都听了些风声,听南越已经知道他们岭南有高产的粮食,就怕南越为了这些粮食,从而进攻南海郡。</p>

    “不,相反。”</p>

    以前南越经常和关隘口起冲突,可是他前几天让人传信去问了司徒璟,却得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p>

    原先一直有动乱的南越,最近却安静下来。</p>

    沈遇安可不觉得南越死心了,只要知道岭南的粮食收成如何,没有哪个国家会放弃这么好的粮种。</p>

    粮仓内的人听到沈遇安的话,连忙低头忙碌起来。</p>

    一直到天蒙蒙黑,粮仓内不能点火,众人这才离开粮仓。</p>

    “沈大人,下官先走了。”</p>

    沈遇安和同僚道别,而后三人一同往沈家走去。</p>

    半路,三人被人拦了下来。</p>

    “莲儿姑娘?”沈云之诧异地看着底下拦着他们的女子。</p>

    “莲儿见过沈大人,两位公子。”莲儿袅袅行了一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