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接旨吧。”</p>
朱元璋将圣旨递给李星寒。</p>
还没伸,又出了变故。</p>
一名四品文臣站起身红着眼睛道:“陛下,异姓封王不可取,就算是大元帅有不世之功,也不能封这齐王之位!臣孙启茂愿以死谏,换陛下收回成命。”</p>
完,孙启茂就欲撞柱寻死。</p>
“别拦他,让他死。”</p>
没有人敢如此要挟朱元璋,朱元璋现在明显是动了杀意,朝堂之上的温度也跟着低了不少。</p>
“陛下,算了。”</p>
官员被拉住,是李星寒出:“陛下,国之将兴,离不开文臣的辅佐,这孙启茂我知道,是个人才,没必要为了我这个位置,伤了大明朝真正的根基。”</p>
“大元帅得对。”</p>
看李星寒如此,孙启茂也跪在地上,借坡下驴。</p>
朱元璋再度冷笑几声,在大殿之中开始踱步,片刻后:“既然你们都愿以死明志,那这样,朕退一步,齐王不封了,改为歧王,封地凤翔府,暂不就藩,留在京师陪朕。”</p>
“你们一个个都出息了,刚建国几年,就开始违背朕的意图,亏大元帅还你们是国之根基。”</p>
朱元璋有些累了,准备回到龙椅之上,没想到身后的杨宪又开口了:“陛下,歧王虽然不与君齐,可也是异姓王。”</p>
“朕已经让步了!”朱元璋红着眼睛将圣旨甩在杨宪脸上。</p>
“苏子明!”</p>
“臣在。”</p>
“砍了他们!还有反对的一并砍了,朕就不信大明朝离了你们就不行了!”朱元璋下令,可苏子明不敢动。</p>
“干什么呢?你也要违抗朕?”</p>
苏子明急忙跪地:“臣不敢。”</p>
赤着上身的李星寒也跪下求情:“陛下,刚刚建国不可乱杀啊。”</p>
深吸一口气,朱元璋亲自取来红袍给李星寒披上:“不能再改了,就封歧王。”</p>
“你们记住,今天的事情,朕不追究你们,但是你们可以看着歧王的表现,我随时等着你们来参他,若是坐实了,这歧王和人头就一并抹去。”</p>
朱元璋心中自信,自从传国玉玺到,更加的相信李星寒不会背叛自己。</p>
如此一来,朱元璋的再次退让彻底堵住了众人的嘴,朱元璋这才满意了一些:“卫国公。”</p>
刘基上前:“臣在。”</p>
“盯着歧王,若是有事,你先参他,免得有心人挑毛病。”</p>
“是。”</p>
缓缓走回龙椅之上,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有事无事?无事退朝吧。”</p>
众臣缓缓离开大殿,朱元璋出声留住了李星寒。</p>
“星寒,是大哥不好,没有坚持,生气归生气,但是治理天下,还真得靠他们。”</p>
李星寒笑着摇摇头:“大哥其实不必这么封赏的,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若是提前知道一定拦着大哥,这真的不合适,我倒是对官职要求不高,让我留在大哥的亲兵队也行。”</p>
朱元璋一指朱标:“我不别的,你就问问标儿,看标儿觉得封你歧王多不多。”</p>
</p>
朱标笑道:“叔父封齐王都不多,起根基,叔父才是大明朝的根基。”</p>
此时就三人,李星寒也不用管僭越不僭越,伸出摸了摸朱标的头:“还是标儿会话。”</p>
朱标嘿嘿一笑:“我的都是实话,如果叔父不忙的话,今天中午就留在宫内用饭吧,老四可是天天喊着要见你,可你总是没时间。”</p>
一听朱标提起朱棣,李星寒一阵头大,这朱棣不如朱标沉稳,不如朱樉坚韧,也不如朱棡勇武,反而一天天脑子转的飞快,总有些新玩意,这才四岁,就要学着用火枪,若不是朱元璋拦着不许,指不定要出多大的乱子。</p>
可也不好落了朱标的面子,李星寒一口答应下来,随着父子二人前往后宫。</p>
刚到御花园,马皇后就迎了出来:“今天朝堂之上吵翻天了吧,他们这些读书人有时候就是脑子转不过弯来,不知道孰轻孰重,谁才是大明真正的忠良。”</p>
朱元璋苦笑:“是啊,若不是今天星寒拦着我,我定要杀他几个,星寒,我和你嫂子去聊几句,你把衣服穿好,一会儿孩子们就过来。”</p>
李星寒这才发现自己还披着红袍,老脸一红,急忙让朱标带着找了处没人的院子将红袍穿好,虽然李星寒喜穿白袍,可是穿上这大红色的团龙袍,倒是也贵气的很。</p>
穿好衣服,两人回到御花园,发现朱樉带着两个弟弟在此等候,朱棣一看到李星寒,两眼放光的抱住腿道:“叔父,什么时候带我练功。”</p>
朱樉将朱棣拉开:“老四你别急,我练功也就四岁,如今也该你了。叔父好久没来了,不如看看我的功夫?”</p>
“好。”</p>
答应一声,李星寒和朱标来到一旁的石桌坐下,宫女奉上瓜果,朱樉也开始打起李星寒教授的拳法。</p>
“标儿,你的太极练得如何了?”</p>
李星寒将武当基础的太极拳教给了朱标,未经师门允许,不传之秘的内家拳是不能教的,况且朱标不修心丹,也学不透。</p>
“太极对我来比起这刚猛的拳法更适合我,我现在每天起来打上几遍,身体好得很,不瞒叔父,我这身体啊,一年都不曾感染风寒。”</p>
朱棣正在旁边吃瓜,看到朱樉打的精彩,将中的瓜一摔,跟着有样学样的打了起来。</p>
伸拉过朱棣,朱标道:“四弟,这拳不是这么学的,跟你二哥学,很容易就学歪了,你还是等叔父教你。”</p>
朱棣点点头看向李星寒,又抱上了李星寒的大腿。</p>
“教你,明天就开始教你,行吗?”</p>
朱棣看向朱标:“大哥,我明天去叔父那边住一段时间好不好,等学会了拳再回来。”</p>
朱标想了想答应了下来:“也行,你去大本堂带上你启蒙的书籍,去了王府让叔父文武一起教你,但是时间不要太长,免得大本堂的先生和你生气,一个月吧,一个月之后你回来,这也是我替爹能宽限你最大的程度了。”</p>
“好的大哥。”</p>
朱棣这次开心了,不但能脱离了大本堂严厉的先生,还能出宫和李星寒练功。</p>
眼看朱樉拳打完,朱标递了块蜜瓜过去:“二弟吃点瓜,杨特使从西域运回来的,可是难得。”</p>
朱樉打完,朱棡又开始,李星寒指导完两个孩子,又看了看朱标的太极,转眼就到了午饭的功夫。</p>
饭桌之上,朱元璋道:“我和你嫂子了一下,现在标儿的太子太傅和太保都选定了人选,太傅给徐达,太保给了宋濂,可这太师一职还空着,给你好不好,这几年你就别出去了,好好的留在京师教导标儿,咱也等着标儿接班能让我提前退下来好好的休息几年。”</p>
李星寒有些犹豫。</p>
朱元璋看出了这一切,也知道他在犹豫什么,神秘一笑道:“不就是西安那点事吗,你嫂子已经派人过去接了,一来一回就算慢点,一个多月也回来了。”</p>
“你呢,就安安稳稳的在京师陪我,这可是你答应我们两个的,你别忘了。”</p>
马皇后推了一把朱元璋:“你光接诗音回来,可是我听诗音在那边生了一个女儿,你现在封了满,可是诗音的孩子还没封,那毕竟是正妻的女儿,怎么也得给个郡主吧。”</p>
朱元璋唤来贴身的太监:“你去找马公公,让他草拟一份圣旨,就写封李清月昭阳郡主,之后让信使带着圣旨追上接人的车马,金银二册一并带去。”</p>
太监领命离去,一个时辰之后,快马出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