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p>
朱棣看戏做的差不多了,缓缓走出太庙:“将岐王殿下的尸身入殓,不要钉死,这几天我要常常来看叔父,等登基之后,选定日子,让叔父陪葬孝陵。”</p>
“是。”</p>
朱能几个动了起来,朱棣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直到天黑。</p>
“你们几个先回去休息吧,我再坐会儿。”</p>
等人都走了,朱棣轻轻敲了敲棺椁:“叔父,去看看方孝孺?”</p>
“走。”</p>
棺材板飞起,李星寒跳到地面之上。</p>
简单易容后,李星寒将面甲挂在腰间,陪着朱棣前往北镇抚司。</p>
“你先进去,能谈的来,那就不用我出马了。”</p>
朱棣答应一声进入了诏狱当中。</p>
“方大人。”</p>
“燕贼。”</p>
方孝孺冷哼一声。</p>
“我就要登基了,灵前我爹已经给了明示,你就不要冥顽不灵了。”</p>
“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是文臣武将们,是允熥的意思。”</p>
方孝孺这才睁开了一些眼睛:“吴王也是如此心思?”</p>
朱棣在牢房前蹲下:“我是靖难,不是造反,我本意就是拥立允熥,可是他早已没了这个心气。”</p>
“那终归是你逼死了建文帝,什么都没用了,造反的事情已经坐实,就算是吴王去给你话,也平息不了天下人的口舌。”</p>
“想要我拥戴你,难,我做不到,心里的良知不允许我如此做。”</p>
“你靖难,可是靖难的证据呢?没有奉旨,你靖难什么,还不是造反?”</p>
方孝孺此时油盐不进。</p>
“大局已定,我即将要继承大统,你忤逆我,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p>
朱棣冷眼看向方孝孺。</p>
方孝孺却不怕,艰难的站起身朗朗喊道:“你就算诛我的十族又如何?我既然敢在太庙之前拦你,就不怕你这一出!”</p>
“好好好!读书人,好一个读书人,怪不得铁铉会求我放过你!”</p>
“铁铉他还活着?”</p>
方孝孺死死抓着栏杆:“可是传言铁铉被你烹而食之,死之前还让铁铉吃了自己的血肉。”</p>
“哈哈。”</p>
朱棣大笑起来:“铁先生早已经被我委以重任送回了河南,若是不如此,铁家的血脉如何保存?你觉得朱允炆会放过他的家人吗。”</p>
这话讲方孝孺问住了,是啊,以朱允炆的个性,知道铁铉倒戈,免不了又是一通乱杀。</p>
“你的简单,我不信你,不然你叫铁铉过来对质,我看看你到底是怎么欺瞒于他。”</p>
“老四你别了,方大人看样子是不准备信你了。”</p>
身后传来李星寒的声音,恢复容貌的李星寒站在了朱棣的身旁。</p>
“岐王你和画像上的样貌丝毫未变可是狱卒们你”</p>
</p>
“我什么,我今天下午于太庙薨逝?段而已。”</p>
“假死。”方孝孺瘫坐在地上:“大明开国三十多年最大的奇闻,岐王居然不老不死”</p>
“所以我话,你信吗?”李星寒蹲在方孝孺面前,“我以我大哥和李家的血脉发誓。”</p>
“来听听。”</p>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先皇的死,是内阁首辅王庭伙同奸党蛊惑了朱允炆做的,太子朱雄英的死,也同样是他们所谓,燕王殿下顾忌朱家的脸面,没将这些东西公之于众,只是诛杀奸党奉天靖难,可到了皇宫,朱允炆不愿意谈,也不愿意认罪,一把火将自己烧死,让这个秘密永远的被埋葬了下去。”</p>
李星寒道。</p>
“铁先生也是看到了我们带回来的证据,才决心离开朝堂之上,去洛阳建造书院,帮助天下的学子习得一身本事。”</p>
方孝孺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看向李星寒:“怪不得,怪不得这次来的北方士子那么团结,仿佛有什么东西将他们牢牢汇聚在一起一般,原来是铁铉,这样,你派人去大理寺,找新科的榜眼宗承,让他给我写封信,我要确定铁铉没死。”</p>
“老四。”</p>
“嗯。”</p>
朱棣转身出去差人寻人,李星寒继续劝解:“证据已经在太祖神位前烧掉了,你想看也没了,但是铁铉却是看了,不信你问他即可。”</p>
“方大人,这些东西太过于隐秘,就算你从铁铉嘴里听到了真相,也希望你不要出去,包括我的秘密,也请先生保密。”</p>
方孝孺笑着摇了摇头:“保密不保密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快全天下都知道岐王薨逝,我就算出去喊,又有几个人信我呢?”</p>
聊了很久,直到朱棣拿着书回来:“方大人,瞧瞧吧。”</p>
方孝孺接过书,上面就几个字:“铁先生身在河南。”</p>
“是宗承的笔记,铁铉果然没死。”</p>
“好,我给你写这个诏书!”</p>
朱棣大喜:“谢过方大人了,写完诏书,你依旧是我的内阁首辅。”</p>
方孝孺抬打断了朱棣的话:“算了,你们朱家的事情,干不来的,我要去找寻铁铉,看看岐王殿下的这个书院能办成什么样子,能为天下的读书人做些什么。”</p>
“方大人已经是内阁首辅了,若是愿意,当我的丞相也不是不可。”</p>
朱棣还在劝。</p>
“丞相,太祖皇帝废除了就别捡起来了,我一个腐儒,就该干点腐儒该干的事情,怎么样,陛下愿不愿意放我离去。”</p>
一句陛下叫到了朱棣心坎里:“方大人何去何从,自己决断。”</p>
“好!放我出去,我告诉你,朱棣,若是从铁铉那边找到了你造反的凭证或者是证据作假,当心我带着全天下的读书人,一同反了你!”</p>
“任凭先生断决。”</p>
“好,走!”</p>
将方孝孺送回府,没有理会家人的询问,方孝孺径直走入书房,一个时辰后,朱棣即位的诏书便交到了两人中。</p>
“陛下,岐王殿下看看如何?若是可以,那在登基大殿我亲自宣读,之后就告老还乡了。”</p>
“写的好,可是总归是舍不得方大人的。”</p>
方孝孺笑了笑:“别忘了你答应过我。”</p>
罢,方孝孺走回宅邸,大门紧闭。</p>
“这老东西,也不给杯茶喝。”朱棣抱怨。</p>
“你先入宫吧,估计朱能他们正在修复皇城和宫殿,等几日就是你的登基大典,到时候我去看看。”</p>
李星寒完,自己朝着太庙方向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