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提前下场</p>
听到这么奇怪的模拟情况,徐川也有点诧异。</p>
超导现象时灵时不灵的,尽管只是模拟测试,并非最终的实验结果,但也能看出一些东西的。</p>
尤其是纯数据模拟的材料测试,相对比复刻实验结果来,它更能排除掉一些额外的干扰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更纯更有代表性。</p>
“有点意思。”</p>
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下,徐川自语了一句后抬头道:“将计算模型的模拟测试数据整体打包一份发给我,我看看。”</p>
以他的数学能力和材料能力,不定有会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些情况。</p>
不过老实,对于这种kl-66室温超导材料,他虽然很希望这是一条从未发现过的道路,但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p>
抛开它的合成路线与材料什么的来,kl-66的名称叫做‘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其实就是掺杂铜的铅磷灰石。</p>
尽管需要超过九百多的高温才能合成,但在自然界中,铜与铅磷灰石共生矿并不是没有,而且九百多的高温并不是什么难事。</p>
在过去几十亿年的地址活动中,如果这种材料真的具有超导性,那么人们大概率是能从自然界直接找到的。</p>
但科技发展到现在了,地球上的各种矿物,不全部的种类都已经被发现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矿物都勘明了,但却没有发现过这种材料。</p>
抛开这点外,还有一个关键点也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并不是很看好的态度。</p>
所谓的‘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kl-66’,通过rv上面的两篇论文来看,核心技术在于使用2+取代了pb22+,诱发了微的晶体结构畸变,从而让体积收缩04%,借此在铅离子和磷酸盐界面上构造出超导量子阱,并让这种kl-66材料具备了超导性。</p>
但以他自己多年研究材料学的经验来看,这种替代应该是没法形成超导性的。</p>
首先是铅和铜原子具有极其相似的电子结构,用铜原子代替部分铅原子不应该对材料的电性能产生较大影响。</p>
其次在于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使用铜原子取代铅虽然并不是不可以,但理论上来,完成这项目标需要的能量在热力学上相当高。</p>
具体多少还需要具体计算,但理论上来,绝对不是900度的温度烧个十几个时就能做到的。</p>
要了一份kl-66的数据和计算模型模拟数据,徐川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展开了演算。</p>
虽然通过单纯的数学计算,并没有办法断定这种kl-66材料并非常温超导体,但通过原子的形成能计算、声子谱、紧束缚模型等方式,还是可以大致的推算出来的。</p>
e5=ef-[/n]e</p>
设置变量等于365、单位金属维度3、边界</p>
计算工程所有pe/t、计算工程所有减少总和g</p>
计算原子数量</p>
对照着kl-66论文的核心数据,以及计算模型推测出来的部分数据,徐川利用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软件进行重新编写模型。</p>
这是计算材料学的核心之一,对他而言并不难。</p>
费了一些时间,徐川将重新处理好的‘包’放到了软件中,开始展开运行。</p>
等待了十来分钟的时间,运行结果跳了出来。</p>
pb:ef=63v、ef=26v</p>
pb:ef=6v、ef=2v</p>
pb</p>
看着运算出来的结果,徐川摇了摇头。</p>
从形成能计算结果来看,在kl-66材料中的形成过程中,铜原子取代铅需要的能量最高需要63v,最低需要26v。</p>
哪怕是硫化铜,也需要最低v的能级。</p>
这个结果,对于这种kl-66室温超导体的合成来,是相当不利的。</p>
九百多的温度,完全不可能将材料内部的分子加热到0v数量级,也就意味着kl-66材料中的铜几乎很难取代铅原子。</p>
</p>
而按照南韩那边的法,kl-66的核心技术在于使用2+取代了pb22+,诱发了微的晶体结构畸变。</p>
然后从形成能的计算来看,第一步就给掐死了。取代都做不到,更别谈晶体结构畸变了。</p>
摇了摇头,徐川重新做了一遍运算,确认结果没问题后,对kl-66材料的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声子谱两项数据进行了从头运算。</p>
声子谱的计算结果发现kl-66材料未掺杂和铜掺杂的结构都存在虚声子模式,明结构不稳定,进一步证实了形成能计算的结果。</p>
而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在kl-66材料中,在费米能级会形成高密度平坦区。而量子几何学表明该区域为强局域化态,不利于形成超导,更易导致磁性。</p>
“磁性,有点意思,难道这玩意是一种强磁材料么”</p>
盯着计算出来的结果,徐川思索了一下。</p>
kl-66并不是室温超导材料,而是一种强磁材料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p>
相反,从形成能、哈密顿量、声子谱三项数据的计算结果来看,它是一种强磁材料的可能相当高。</p>
而且强磁材料也能表现出论文以及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中半磁悬浮的特性。</p>
不过不得不的是,这件事在络上引起的热议还真不。</p>
在第二天徐川上课的时候,下课日常提问环节就有学生问起了这个事情。</p>
“教授,关于南韩那边最近很火热的kl-66室温超导材料,您知道消息吗这是不是真的你怎么看”</p>
徐川笑了笑,调侃道:“我我当然是坐着看了。”</p>
闻言,教室顿时哄笑一片。</p>
徐川清了清嗓子,咳了一下,接着道:“关于kl-66室温超导材料,我这边的确已经知道了。不过在复刻实验没有出来前,我也没法给出确定的回答。”</p>
“如果它真的是一种室温超导体,那么对于人类来,这绝对的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刻之一,研究发明出这种材料的人,毫无疑问会获得诺奖。”</p>
“而材料学,也将因此迎来一个极大的改变。它的合成方式,将促使我们将材料合成的目光放到以前被忽视,被放弃的领域。”</p>
“也意味着在之前的材料领域,我们无疑是走了很多弯路的。或许一些性能极高的材料,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合成出来。”</p>
听到这话,教室中立刻就有学生追问喊道:“那教授,您觉得它到底有没有成功呢”</p>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想了想,开口道:“如果你是在昨天问我这个问题,我大概会告诉你我也不清楚。毕竟这种问题,一般需要等复刻实验的结果出来后才能回答。”</p>
“不过在今天的话,我倒是可以和你们聊聊。”</p>
听到这个回答,教室中顿时就支棱起来了一片耳朵,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准备,开始进行录制视频。</p>
徐川看到了,也没太在意,接着道:“在前两天知道kl-66这个材料消息后,我名下的川海材料研究所已经在进行复刻实验了。”</p>
“而出于兴趣原因,再加上化学材料计算算是我比较拿的领域,我针对rv上的论文上提供的一些数据做了一些计算。”</p>
“通过针对kl-66材料的从形成能、哈密顿量、声子谱三项材料计算模拟。从结果来看,我更倾向于这种材料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p>
“首先是形成能计算,从计算结果来看,要让原子取代kl-66材料中的铅原子,至少需要0v以上的能量”</p>
“所以整体上来,我更倾向于它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而并非室温超导材料。”</p>
“当然,我这并不是肯定的回答,只是根据我所做实验与计算给出的一些推测。”</p>
“目前我名下的川海材料研究所已经在跟进这方面复刻实验了,预计后天第一批至第三批的复刻kl-66材料将会出来,到时候会对其进行测试,以验证它是否具备超导性能。”</p>
“关于kl-66具体到底是室温超导材料,还是其他的东西,一切都需要后续的复刻实验才能真正的回答。”</p>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另外,明天我会将我做的这些计算数据整理出来,将其编写成论文发到rv上,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倒是可以去看看。”</p>
“上面关于一些我独创的材料计算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p>
“我这边后面也会开一门计算材料学的数学课,专门授课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的同学,后续可以报一下。”</p>
p:双更求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