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老人的问题</p>
金陵,下蜀航天基地。</p>
这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就成为全世界无数航天人心中圣地的构,如今已经成长为占地面积超过三千五百亩的超级基地。</p>
除去占地面积颇广,用于航天飞起降的跑道外,这里还有一座的占地面积达到了整整三十万平方米的巨型厂房。</p>
这是华国航天领域的心脏,也被誉为全球航天工业的‘圣地’。</p>
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能设计、生产、制造、组装全世界最先进的新式航天飞。</p>
更是因为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空天发动的组合,承载着人类未来航天发展的方向。</p>
而对于徐川来,这里就像是一座超级工厂,一点一点的建造着他和华国,乃至整个人类对于宇宙的渴望和梦想。</p>
带着载人登火工程的一众负责人和管理层,徐川和常华祥院士两人带头站在这座超级工厂的厂房门口,安静地站在这里等待着什么。</p>
约莫过了五六分钟左右的时间,一支黑色的车队缓缓的驶了进来,停在了厂房门口。</p>
随着车队的停下,一位面容威严的老人从中间的红旗轿车上走了下来。</p>
看到这位老者,徐川笑着走了过去,热情的打了个招呼。</p>
对于眼前这位,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华国人会感到陌生。</p>
老人脸上带着笑容,走了过来,亲切的握住了他的,和蔼的笑着道:“好久不见了,徐院士。”</p>
徐川笑着点点头,寒暄道:“的确有一段时间了,咱们先进去吧。”</p>
“行。”</p>
老人笑着迈开脚步,目光落在站在徐川身后的一群人身上,先和常华祥院士打了个招呼后,笑着开口道。</p>
“不用这么严肃,我只是来这里看一看,载人登火工程还得依赖和感谢各位的辛苦努力付出啊。”</p>
笑着客气了一番后,一行人走进了这座位于下蜀航天基地深处的厂房内。</p>
老人这次过来是提前打过招呼的。</p>
一方面是为了明天上午展开的载人登火。</p>
毕竟是人类第一次踏上另一个行星,而且是创历史记录性的登火行动,对于他们来,这将是华国乃至全世界航天领域的史诗荣耀。</p>
虽然载人登月也是华国的第一次,但在米国上个世纪就已经做到过的前提下,意义就要不少了。</p>
所以那一次老人只是在京城那边送上了对载人登月的祝福,而这一次他却亲自来到了下蜀航天基地这边。</p>
另一方面他来这边也是过来了解一下下蜀航天基地和星海研究院的发展情况,以及找徐川聊聊一些科技发展的未来了。</p>
毕竟碳基芯片技术已经突破了,阻碍他们高速发展的最后一个门槛已经没有了。</p>
不夸张的,除非是爆发毁灭性的核战,在地球上,再也没有了能够让他们停下脚步的事情。</p>
再加上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他们所围绕着国家崛起而规划的那些目标现在已经不再合适,是时候对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了。</p>
一行人聊着天,朝着下蜀航天基地的厂房内部走去。</p>
进入了核心生产区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几人戴上口罩防尘套和鞋套,穿过了洁净室。</p>
随即,明亮如昼的精加工车间映入所有人眼帘中,在这里,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和空天发动正在有条不紊的生产着。</p>
走在老人的身边,徐川脸上带着笑容,主动开口介绍道:“这里就是生产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主核心厂区了”</p>
一边听着徐川的介绍,一边扫视了一眼这座‘繁忙’但却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影的生产车间内,老人有些好奇的问道。</p>
“你们这座工厂,一个人都没有的吗”</p>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车间内是不会有任何的人员和工作人员的。”</p>
“型化聚变堆和空天发动引擎的生产,全都是无人化的。”</p>
“从符合我们生产标准的企业中采购而来的一些零部件和原材料,会运送到全自动化仓库中,标记上不同的编码。”</p>
“在生产的时候,通过管控这座厂房的智能操控体系,使用智能化设备来运输、深加工和组装这些基础材料和零部件。”</p>
“而最终的成品也会在对应的打包车间内包装好后,打上编码运输出去。”</p>
对于这座亲打造起来的生产工厂,徐川还是相当自豪的。</p>
如果是按照无尘车间的标准等级来划分,这是一座百级无尘车间。</p>
对于工业零部件的生产来,这种级别的无尘车间已经是非常变态的数值了。</p>
通常情况下,哪怕是生产光学仪器,需要确保光学元件的高洁净度的工业车间仅仅在千级。</p>
像航天设备上安装蛇螺仪,安装高质微型轴承这些需要洁净的厂房,也在这个级别。</p>
而更高一级标准的百级,一般用于医药工业的无菌制作工艺等,诸如外科术,包含移植术,集成器的制作,及对细菌感染敏感患者的隔离医治。</p>
比如像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的隔离医治,治疗室,通常就在百级标准。</p>
下蜀航天基地这边高洁净的生产环境是徐川亲自要求的。</p>
虽然型化的聚变堆和空天引擎的零部件生产要求并不大,十万级的标准车间就足够进行制造了。</p>
但高级别的生产车间制备出来的零部件品控和质量,肯定要比低等级的生产车间更高。</p>
这也意味着当它们组装到一起后,产生故障的几率会更。</p>
对于航天这种需要高精密操控的领域来,保障所有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p>
老人轻轻的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开口道:“老实,我考察过全国不少的生产基地,比这规模更大的厂区也有,但这里感受到了一种独一无二‘科技’发展的魅力。”</p>
</p>
在这座一眼望不到头的生产车间内,头顶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p>
就如同医院术室中的无影灯一样,即便是他们此刻站在这里,脚下也没有任何的影子。而那一支支不停旋转、抓取和加工着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械臂,给人一种繁华忙碌中充满着孤寂的氛围。</p>
不得不,这里充满了一种未来科技工厂的感觉。</p>
徐川笑了笑,道:“这座厂房的建立依赖于星海研究院制定的‘标准’,通过大数据进行管控的段,将符合标准的厂商列入一份‘标准单’里面,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实时管控。”</p>
“比如它现在生产的型化聚变堆,其销售的对象是空军装备处。在签订合同前,由空军装备处提供一系列的指标、参数、性能等各方面要求。”</p>
“然后我们将这份报告提交给智能系统,下达‘开工’的指令,系统能够自动的判断需要采购的物资、材料,甚至是从哪些厂商采购是最优选择等等。”</p>
“而原材料和零部件到齐后,这座工厂就能够通过预设中的加工方案,以最高效的速度运转起来,二十四时不间断的进行加工生产。”</p>
“简单的来,这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算力、智能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生产方式。”</p>
“理论上它可以不需要任何人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操控,只要你输入你想要的产品,智能体系会帮你搞定所有的一切。”</p>
“从基础材料的采购,到加工,再到运输交付,一条线的生产流程可以不需要一个人!”</p>
听完徐川的介绍,老人忍不住感慨的道:“它就像是给我们未来的工业发展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p>
徐川笑了笑,道:“智能化生产体系代替人工生产体系在将来是肯定的,不管你是否愿意,它都会走来。这是时代的发展必然的趋势,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p>
老人笑着点了点头,跟着脚步在这座庞大的超级工厂了解着情况。</p>
正如徐川所的一样,整座工厂就像是无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密械设备,所有的一切都在智能加工系统的管控下。</p>
看着这座庞大的无人工厂,老人思索了一会,突然好奇的看向徐川,开口问道:“你,我们生活的宇宙,会不会也像是这座科技工厂一样,整体的运转全都是被设计好的”</p>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徐川微微愣了一下。</p>
“为什么会这么问”</p>
老人笑了笑,道:“没事,只是突然有点感想而已。”</p>
徐川想了想,笑着道:“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宇宙太大也太神秘了,不定它就像是一个培养皿一样,专门用来培养某种特定的生物也不是没可能。”</p>
“不过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这种问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除了一些猜测和幻想外,我们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证实和探索。”</p>
“毕竟现在的人类,连太阳系都没有走出去,想要探索宇宙的真相”摇着头,徐川有些感慨的道:“那也太遥远了。”</p>
与此同时,另一边。</p>
遥远在六千万公里之外的火星环绕轨道上,一架银白黑三色相间的航天飞正以35公里每秒的速度安静的巡航在火星的近地轨道之上。</p>
这里是瀚海号航天飞。</p>
开阔的舱中,几名执行载人登火的宇航员正漂浮在半空中闲聊着,距离他们从地球上起飞到现在,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一天了。</p>
依靠在窗舷边,六名登火计划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宇航员刘杨安静的眺望着远处的风景。</p>
在他们的脚下,是一个棕褐色的星球,看上去土黄土黄的,没有生一片荒凉。</p>
“刘杨,吃晚饭了。”</p>
正在这时,另一位穿着深蓝色常服的中年男子飘了过来,喊了一声。</p>
“队长。”</p>
看到翟至刚,刘杨回过神来,打了个招呼。</p>
“饭点了,走吧,吃晚饭去了。”带队执行载人登火任务的翟至刚笑了笑,喊了一声后接着道:“吃完饭运动一下,然后好好睡一觉,明天就该执行登陆任务了。”</p>
掌在舷窗边撑了一下,稍稍一用,刘杨就熟练的‘飞’了过来。</p>
“话今天晚上咱们吃什么”</p>
“辣味烤鱼、香肠馅饼和奶油面包,还有饮料。”</p>
“唉,又吃这些啊。”听到这熟悉的菜名,刘杨忍不住叹了口气。</p>
翟至刚耸了耸肩,笑着道:“有的吃就不错了,以前我上天的时候,吃的那都是‘牙膏’,哪像现在这样还有各种菜肴。”</p>
这一次载人登火工程,下蜀航天基地这边安排了两架航天飞共同执行任务,携带的物资也不是以前执行太空任务和载人登月时能比的。</p>
抛开各种科研仪器设备外,剩下的物资就全都和衣食住行有关系了。</p>
光是食物的种类,就多达上百种,从主食的面条、馒头、米饭到各种酱肉、炖肉、西蓝、土豆丝等菜肴,种类繁多。</p>
但再多的种类,在这场长达一个多月的太空航行中也显得数量稀少。</p>
按照宇航员一天四顿饭的平均用餐次数标准来计算,就算是地勤为他们准备多达了上百种的食物,想要保准不循环,也只够吃一个星期左右的。</p>
而且一百多种食物也并不全都是菜肴,还有其他的各类型菜和水果等等。</p>
长达四十多天的时间里面,他们储备的食物种类早就循环了一次又一次了。</p>
别是刘杨了,就是他都有些吃腻了。</p>
当然,除了食物的种类外,还有另一个影响他们味觉的因素是因为太空的环境。</p>
在很多时候,失重会使人体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p>
不过相对比早些年他刚成为一名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的时候,现在的太空航行生活质量可要好太多了。</p>
早些年的时候他上太空吃的食物都是装在袋子里面,做成类似牙膏一样的肉糜糊状物,挤着吃的。</p>
先不用餐体验,就是这种牙膏状的食品,再怎么调味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p>
而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像在地球上正常用餐一样吃上各种热气腾腾的食物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