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宝山为了他的计划,做了很多工作。</p>
首先,他认为,想做大案,就要有文化。</p>
不过当时的他,大字也不识几个,又谈何文化?</p>
要这白宝山也确实不是一般人,当他决定了要学习文化知识后,他开始了刻苦勤奋的学习生涯。</p>
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达到了能读书看报的水平。</p>
当时在外人看来,他又老实又勤奋,为此还受到了管教的表扬。</p>
谁又会知道,他这是在为再次犯罪做准备呢?</p>
白宝山不仅认了不少字,他还研究上了案例。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p>
监狱里所有的书本或者杂志,凡是上面有案例的,他都找来看,并反复研究,从中寻找作案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漏洞,该如何防止。</p>
他还会去分析警方的侦查思路和方法,找到作案后如何逃避警方追击的最佳方法。</p>
他不仅自己研究,他还跟李清亮一起探讨。</p>
有一次他们在看电视,电视上正播着某部警匪片。</p>
白宝山看完后对李清亮:</p>
“这人太笨,遇到警察就不能跑,得迎上去打,迎上去,还有跑的会,一开始就跑,肯定被捉住。”</p>
这跟他日后的作案风格如出一辙。</p>
还有一次,白宝山看了几本杂志,上面有一些案例,他经过一番分析之后跟李清亮:</p>
“他们被抓,毛病都出在钱和物上,不带那些东西,就算被警察抓到,身上没有证据,警察也没办法。”</p>
他在监狱里做的这些准备,为他日后的犯罪行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p>
他在计划好出去要抢银行之后,就在脑子里一遍遍的预演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p>
比如他会设想抢银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情形,他要怎么应付。</p>
遇到警察追捕,他要如何应对。</p>
逃脱之后,抢来的钱要怎么处理才安全。</p>
每一步他都想的非常细致,他会先把自己逼近死角,然后再想解脱出来的办法。</p>
在监狱中的每一天,他想的都是这件事,这成了他熬过牢狱生涯的精神支柱,也成了他消磨时光最好的方法。</p>
在他的设想中,武器是必须的,所以他早早就开始收集起了子弹。</p>
然后他需要一把火力猛,威力大又便于携带的枪,所以他出狱后第一时间就是想着搞枪。</p>
最后,他还需要一辆车,所以他回北京办户口的目的之一,就是学开车。</p>
不过最后一件事情他没能完成。</p>
另外,他觉得干大案子还需要找个同伙。</p>
本来他觉得李清亮不错,不过李清亮是无期,基本上出狱无望。</p>
所以后来,他又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叫吴子明。</p>
这人对白宝山非常佩服,后来也成了他犯罪团伙中的重要成员。</p>
</p>
可以,在白宝山作案前,他至少花了3年多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p>
真可谓是一场精心的布局。</p>
其实自白宝山出狱之后,一切都在他精心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
但是连着2次抢不到短枪,让他有一些挫败感。</p>
但他反而冷静下来,准备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观赏自己刚刚上演的这出大戏。</p>
当时北京警方对于发生的这几起案件,制定了一个“抓现行”的策略。</p>
他们认为,这个罪犯的目的是抢枪,</p>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犯罪分子并没有得,所以他一定会继续作案。</p>
然而警方的判断错了,白宝山彻底熄火了。</p>
警方布下了天罗地,最后却落了个空。连着几个月,一点动静都没有。</p>
难道白宝山决定收了吗?</p>
当然不会。</p>
他要给自己孩子抢300万的念头,从未打消过。</p>
只不过他很清楚,北京如今已是风声鹤唳,不再适合自己再次作案。</p>
白宝山其实非常想念自己的一双儿女。</p>
但是他出狱后却从未去看过他们,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他什么都没有。</p>
他不希望自己是以一副落魄的模样去见两个孩子。</p>
他想等自己弄到钱以后,风风光光的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给他们好的生活。</p>
在这个心态的驱使下,白宝山不想等太久。</p>
既然北京干不了了,他就把目光转向了外地。</p>
这一次,他选择的地点是徐水。</p>
因为他时候在徐水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记得他当时住的村子附近有一家兵工厂,文革期间曾经造过枪,他时候经常会溜去偷偷看。</p>
不过,毕竟过去了几十年,如今那里什么情况,白宝山心里不是很清楚。</p>
但他决定去碰碰运气,而且对于徐水这个地方,他也很熟。</p>
白宝山作案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因为他觉得这样心里踏实。</p>
996年月,白宝山坐长途汽车回到了徐水县城。</p>
当他一下车,他几乎不认识这个地方。</p>
阔别多年,徐水的变化太大了,他像一个外乡人一样,下车后就盲目的走着。</p>
很快他就走出了县城。</p>
他一出县城,就看到了一座兵营,兵营门口的岗哨上,站着一名哨兵。</p>
白宝山看到身着绿军装的哨兵,如同野兽闻到血腥味一样,让他感到浑身兴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