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愿和江念在村里呆得时间短,面对长辈还是有点拘束。</p>
但江雁在东山村呆了两年多,早就摸清长辈们的脾性,该开口时就开口:“他们认出来的东西画哪儿呢?”</p>
纸和笔墨非常昂贵。江雁和江念夜聊时得知,他们兄妹俩以前识字练字多在沙地上进行。因为写得不好,教他们的老秀才不让碰纸笔。练了几年好不容易过关能上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江富大叔被征召,兄妹俩为减轻余婶压力就没要买。村里一堆只想吃饱饭的文盲们更是不会准备了。</p>
捧盆沙画上山?江雁立刻被自己无厘头的想法无语住了。</p>
“拿根木炭画门板上吧。”江旺思索后回答。“村里没有大张的皮子可以画,现在找棵树做木板也来不及。这样,我把家里门板拆下来你们先用,江雁你把东西记着,之后新木板打好了再画上去。”</p>
江雁点点头,不过“门板那么大片,在山上扛来扛去不方便吧。”顺着这个思路一想,又大胆发言,“要不我们把之前做祖宗牌位多出来的木板拿来画吧!”</p>
“一样大,有六七块,能拼能叠,很轻易就能带上山,用完了也方便保存哇噻,这真的超级有用!!!”</p>
这些多出来的木板原本打算是留给村里老人用的。江旺被江雁的话哽住,曲起指在她脑门上轻敲了一下,然后挥打发道:“去问你江兴叔公,他要是同意,你就去祠堂侧边的架子上拿。”</p>
“好嘞”</p>
江雁征得江兴叔公同意后,和江愿、江念兄妹俩一人拎着两块木板,坐到祠堂门口的板凳上,对着江宁拿来的路线图原件,拿江安提供的烧火棍,聚精会神地开启破译工作。</p>
</p>
三人坐到天色昏沉,终于理出一套完整的进山路线并绘制到木板上,用了五块,由江安和江宁两个跑腿递送给一门之隔的江兴叔公和江旺爷爷审阅。</p>
破译出来的内容嗯,图文并茂。</p>
但江雁没见过实物做不到准确复刻,只能大概示意。江愿和江念的绘画天赋也局限在抽象派领域,全靠文字解。</p>
两位长辈就着燃起的火把亮光看了看,最终决定明日带江雁三人上山,不然拿着图也是“寸步难行”。</p>
江雁、江愿和江念把板凳挪到祠堂外的空地上排排坐,一边有气无力地啃着村里发放的工作餐——半块麸皮馍馍,一边听江旺对明日一早的上山事宜进行安排。</p>
——————————————</p>
正月二十一日清晨,天晴朗。</p>
冬日里秦山林木叶片凋零,初升的太阳光穿过枝丫和林中薄雾,照在东山村一行人身上。</p>
领队的是江顺,村里的老木匠,以前和几个儿子经常进出秦山挑选木材,对靠近东山村的这一片山和林子分布相对熟悉,对仅靠树干辨认林木品种也在行。</p>
走了将近三刻钟,江顺停下来,对着身边提供路线解读的江愿到,“我们已经到了野栗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